【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吴真]唐代社会关于道士法术的集体文学想像
  作者:吴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3 | 点击数:19999
 

  在同一本书的5个故事中,叶法善被叶静能替换了3个,说明叶法善去世仅半个世纪,民间社会对其认识已经非常模糊,以至可以随意地将其名下故事替换成叶静能。这样有意无意的遗忘,与《旧唐书》、《新唐书》的“叶法善传”,以及道教经典将叶法善作为唐代高道的隆重叙事,形成强烈的反差。写于公元838-860年之间的赵璘《因话录》对当时民间社会混淆二叶的状况便已有所批评:

  有人撰集怪异记传云:“玄宗令道士叶静能书符,不见国史。”不知叶静能,中宗朝坐妖妄伏法。玄宗时,有道术者,乃法善也。谈话之误差尚可,若著于文字,其误甚矣。[6]

  有趣的是,《旧唐书》、《新唐书》等官方史书中的道士叶静能,以“逆贼”身份伏诛,而在民间传闻中,他却可以取代声名显赫的叶法善成为法术高强的高道,足见民间记忆的混乱及对政治立场的不敏感。

  事实上,中唐以后的志怪小说将二叶道士故事混窜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现将唐代志怪小说及敦煌《叶净能诗》的异文列表如下:

表1 混淆叶法善与叶静能的故事异文

情节
主角是叶法善
主角是叶静能
其它
引玄宗千里观灯
《广德神异录》、《明皇杂录》、《集仙》[7]
《叶净能诗》
 
引玄宗游月宫
《津阳门诗》、《广德神异录》、《集仙》
《叶净能诗》
 
斩酒榼所化之秀才(道士)
《开天传信记》、《集仙》
《河东记》、《叶净能诗》
 
阻止胡僧渴海
《集仙》
《玄怪录》
 
自华岳神处救回民女
《叶法善传》、《集仙》
《叶净能诗》
《逸史》(叶仙师)
制服狐魅
《纪闻》
《广异记》、《叶净能诗》
 
识破鼍妖所化官吏
 
《独异记》
 
上章求子
 
《叶净能诗》、《广异记》
 
以符杀恶蜃
《集仙》
《叶净能诗》
 
施法斗胡僧
《广异记》
《叶净能诗》
《朝野佥载》(叶道士)
 

  由上表可以看到,几乎每个叶法善故事都有一个叶静能故事的异文存在,足见唐代小说对于道士姓名的随意性。这恐怕需要我们放下“存真去伪”的史学标准,根据文本创作者对道士阶层的想像以及民众的宗教经验去理解各种叶道士的叙事文本,方能解释道士叙事中事迹严重相窜的问题。民众与志怪小说的作者们在讲述叶净能或者叶法善时,传奇所附丽的并不是“这一个”历史实有的叶道士,而是口口相传、神通广大的“那一个”叶道士。在这里,叶道士是国师叶法善还是逆贼叶净能,并不是民众们需要了解的事实,他们要传达的是对于叶道士传奇法术的顽强记忆。

  二、道士角色之随意性

  我们在审视以道士为主角的唐代志怪小说时,常常感到疑惑:虽然各个道士法师故事在时间、地点、人物或某些细节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基本情节却是大体相同。如果说所有关于叶法善、张果、罗公远的叙事都是指向具体某一个历史实有的道教人物,为什么又会有那么多情节完全相同而主角不断更换的异文本存在?与叶道士神奇故事一样,在所有的道士神奇故事中,道士的具体个人身份是不被苛求的,即,讲述道士叙事的人感兴趣的是道士的法术,而不是某一个道士。

  《太平广记》卷378“李主簿妻”,记载李主薄妻入华岳庙谒金天王,气绝而倒。县宰推荐李主薄前往叶仙师处求救,最后叶仙师画符三道,强制华岳神将李主薄妻送还。《太平广记》卷26引《纪闻》“邢和璞”、卷298引《广异记》“赵州参军妻”,除了将故事中的道士替换成邢和璞或者明崇俨、华岳神改为泰山三郞或山神,其它描写与“李主簿妻”惊人地相似。《太平广记》收载相同情节的故事,还有卷300“河东县尉妻”等8则。它们都属于同一情节类型:岳神(山神)强抢民妇,受害者家属向法师求救,法师以法术将民妇救回。在这一故事类型中,道士的身份与名字完全视乎讲述者的知识背景而任意安排。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吴真]西王母背后的唐代社会与唐代女性
下一条: ·[张勃]晚明北京居民的节日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发展
   相关链接
·[吴世昌]《聊斋志异丛论》序·[辛德勇]《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
·[秦川]试论《太平广记》的分类及其文化意蕴·[张海沙]唐宋文人对《金刚经》的接受
·[讲座预报]清华东亚文化讲座2008年11月1日第41讲·[涂涂]日本古代的“人间喜剧”
·[熊明]历史与空间:唐人弘佛的小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