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程蔷]过年:从传统到现代
——并略及中日过年习俗异同的比较
  作者:程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5 | 点击数:26302
 
  普通民家作为地上的居民,也有与上天沟通的问题,于是,如后汉崔寔《四民月令》所言:
 
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挈祀祖祢。前期三日,家长及执事者皆致齐(斋)焉。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小无大以次列坐于先祖之前,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谒贺君师,故将宗人父兄、父友友亲、乡党耆老。是月也,择元日可以冠子。百卉萌动,蛰虫启户,乃以上丁祀祖于门及祖祢道阳出滞,祈福祥焉。又以上亥祠先穑以祈丰年。
 
  这说明,在新年里,自元日起,民家同样有着一系列祭祀活动,祭祀的对象一是祖先,一是神灵,规模和次数也都不少,这些都具有沟通人天之意。原来,古人过年时,最为关注和重视的实在是自己与天、自己与神鬼的关系。他们的思想深处盘踞着“天人合一”的哲学(不一定表现为理论形态,但在朦胧的意识中深信不疑),以为冥冥中有上天与神鬼在监护督察着地上的一切,所有天文地理等自然现象都跟天的意志,跟神鬼的干预有关,而地上人们的所作所为都会被天上的神明所注视,而且上天会因此作出这样那样的反应。他们渴望获得上天和神鬼的佑护,至少不被加害,除了平日多多积德崇善以外,到了过年,第一要紧的事是对祖先和整个冥冥世界,从天神地祇到妖魔鬼怪进行祭拜和祷祝,感谢一年来所得到的恩泽,以自己的诚意感动神衹鬼怪,祈求明年更多的关照。看看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对元日至月末种种行事的描述,对此便能获得深刻的印象: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帖画鸡或斵镂五彩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餳,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又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正月未日夜,芦苣火照井厕中,则百鬼走。元日至于月晦,并为酺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会,行乐饮酒。晦日送穷。
 
  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逐山臊(或作山魈)恶鬼,帖画鸡、挂土鸡,造桃板,绘门神,以及用芦苣火照井厕,同样为的是阻挡魑魅鬼怪的侵扰,就连老少长幼的饮食佩带都与防邪避鬼有关,“却鬼丸”的名字,更使此意显露无遗。上述可称为对抗抵制的一手,另外还有拜恳祈求的一手。例如用钱系于杖脚投粪扫上,以乞求如愿;作豆糜加油涂于门户,以媚蚕神;以及迎赛紫姑,以占卜和祈福。如愿、蚕神和紫姑,都是民间信仰的善神,紫姑在成神之前还是一个有着人间悲苦遭遇的女子,她们对人没有恶意,还肯于助人,人们也就对她们颇怀好感,所以她们虽然现在也属异类,但民众采用友好的祈求态度对待她们。
  中国民间的祭祀祷祝活动,在所谓“四时八节”中很多很频繁,但与过年有关的此类行事带有总结前一年、开启下一年的意思,这是平日的同类活动所不具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过年有关的总结性祭祀祷祝活动并不仅存在于新年的正月初一,而是早在上一年的腊月就开始了。这也就是笔者要把过年这一民俗节日推前到腊月的理由之一。
  腊月的民俗行事很多,人们最熟知且至今犹存的是煮腊八粥。如果因为腊月初八距年终尚早,这还应算是腊月民俗的话,那么,越接近年底,那些民俗活动的意义就越与过年相关。到了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三)的祭灶,就完全应算是过年行事的一部分了。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39引《岁时杂记》说到:“旧俗以为七祀及百神每岁十二月二十四日新旧更易,皆焚纸币,诵道佛经咒,以送故迎新,而为禳祈云。” 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腊月有“景龙门预赏元夕”的风俗,而且把腊月二十四称为“交年节”。交年,即新年旧年相交之意:“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夜于床底点灯,谓之‘照虚耗’。”又云交年日以后,京师“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之行帖子,卖干茄瓠、马牙菜、胶牙餳之类,以备除夜之用。” 这说明在宋人心目中腊月二十四就已是新旧年交替的日子,从此时起,就该进入过年阶段了,祭灶、掸尘、驱傩和购置年货,就都属于过年的关目。
  至于除夕(亦称岁除),转天就是正月初一,是新旧年交替的最后一日,也被看做是新旧年相重叠的一日。除夕最重要的习俗是全家团聚守岁,此日一般从午后开始,就陆续悬挂祖先遗像,摆开香烛供品,傍晚行飨祭仪式,然后阖家聚餐。人们有意把除夕变成不眠之夜,让它与元旦连成一体,实际上也就把过除夕当作了过年的开端,过年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上,除夕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元旦。自古以来,所有在外奔忙的旅人,若说要回家过年,无不是指在除夕夜之前(而决不是大年初一)赶到家中,就强烈地反映了这种意识。
  古代腊月的民俗行事,除祭灶外,还有种种驱儺活动。请看《岁时广记》所搜集的有关资料:
 
  有司儺:《论语疏》:“儺,逐疫鬼也。为阴阳之气不节,癘鬼随而作祸,故天子使方相氏黄金为四目,熊皮为帽,作儺儺之声,以驱疫鬼,一年三遍为之。故《月令》‘季春命国儺’,‘季秋天子乃儺’,‘季冬命有司大儺旁磔’。注云:‘此月有癘鬼将随强阴出害人,故旁磔于四方之门。磔,禳也。”
 
乡人儺:《论语•乡党》:“乡人儺,朝服而立于阼阶。”晦庵注云:“儺所以逐疫。《周礼》方相氏掌之。儺虽古礼而近于戏,亦必朝服而临之者,无所不用其诚敬也。或曰:恐其惊先祖五祀之神,欲其依己而安也。”
 
  这是从驱儺的主体(官方还是民间)来区分的。皇宫中的驱儺另有殿前儺、大内儺之分。而若从被驱的对象来说,则有所谓驱鬼儺(疫鬼、瘧鬼、魍魉蜮鬼),埋祟儺等等,名目虽有不同,对象其实就是鬼祟而已。归根到底,儺事活动的目的,是在于驱逐为害人类的种种鬼蜮,以保证人类正常健康地生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勃]《中华民俗通志·正月志》
下一条: ·己丑春联:牛年奋进 躬耕力行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