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曲彦斌]赵景深与我的“杂纂”研究
  作者:曲彦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2 | 点击数:10000
 

古人颇有一些“一字之师”的故事。就在这次通信中,赵先生至少成了我的“两字师”了。例如,《义山杂纂·羞不出》的“奴婢偷物败”的“偷”字的“立人旁”与“俞”字符之间加了个“一竖”笔画,文稿众多处这个字均如此。老实说,这是我写了多年而始终并不觉、亦不曾有人指出过的“一贯性错误”。如今,在这位大学者的认真热诚相待之下“露了怯”。虽说给人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个“低级错误”,仍是既惭愧又激动。不仅如此,就在这封信的底角,赵先生额外写了一行“又及”,说“我的名字是‘景深’,深字是排行,我堂妹叫‘慧深’”。而且,还在其信末签名的“深”字之外特别清清楚楚地又另行标示了一个“深”字,用以提醒我别再写错了。原来,就在我这第一封求教信上我还把赵老爷子“赵景深”的“深”字误写成了“琛”。这么一封十分重要的求教信里,至少犯了两个“低级错误”。不过还好,看来老爷子并未介意,海涵了。从那时起,这两个字我从没再写错过,教诲无声却刻骨铭心呀。

自此以后,我频频投书向老爷子请教学术,每每都获益匪浅。有一点尤其令人感念,那就是老人家隽秀的钢笔小字从来一丝不苟,一行不乱,一贯到底。后来,从一些友人的谈论之中得知,老爷子那时已经视力眇朦,看书写字非常吃力。闻讯之下,内心既感动又不安。从1981年与之建立联系到老爷子仙逝而去,那些年给他平添了多少的麻烦哪!金性尧先生在《赵景深与中国小说史》里写道:“赵先生待人的诚恳与亲切,这是有口皆碑的。向他请教学问或借阅图书无不有求必应。”①在赵先生最后的有生之年里,我亲身感悟了这些。我至今仍收藏着赵先生逝世时由谢西德、于伶、王元化等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寄来的讣告。当时,我读到“讣告”上写的“作为学术界的老前辈,赵景深先生热心奖掖后进”字样时,不觉再次流下泪来。聊可自慰的是,尽管愚钝不才,最后并未有负老爷子。而且,每当有谁学术上期望获得我的帮助,我就联想到赵先生当年待我的热诚。当我招收第一批研究生时,我首先就向他们讲述我所感悟到的赵先生的治学为人,期望我的学生也从中获得教益。

二、关于“杂纂”的内容与价值——从赵景深与“杂纂”说起

就我当初研究“杂纂”时所见,赵先生有关“杂纂”的文字主要有两篇。一是1938年,赵景深在《评介鲁迅的<古小说钩沉>》一文的“补记”中谈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于‘杂纂’极感兴趣,那么,这一节可以算是《杂纂》的始祖了”。②

再即赵先生1940年11月16日从刻本《说郛》摘录的数则,题为《杂纂摘抄》。其题下小引云:“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提到《杂纂》及其续书,并略举例。后来川岛便编辑《杂纂四种》刊行,此书现已绝版。因觅得木刻本《说郛》,择录比较有趣的例。”《杂纂摘抄》的篇幅不大,仅为原文的数十分之一,但尚可由此粗略展示“杂纂”内容的大概,且移录如下。

《义山杂纂》云:(必不来)醉客逃席 把棒呼狗 穷措大唤妓女 (不相称)瘦人相扑 先生不识字 屠家念经 老翁入娼家 (羞不出)尼姑怀孕 相扑人面肿 (不嫌)饥得粗粮 徒行得劣马 渴饮冷浆 (不得已)流汗行礼 为妻骂爱宠

王君玉《杂纂续》云:(冷淡)念曲子 说杂剧 (好笑)长人著短衣 口吃人相骂 (阻兴)访妓有客 赏花闻邻家哭声 (又爱又怕)狗吃热油 小鹅而放纸炮 新婚女子 村夫看官过 (不济事)无钱后断赌 临死许修善 断决后到 落第后试官说文好 酒尽伶人来 (暗欢喜)丈夫远行归 卖棺闻人病重 (不自量)低棋要与人下子 老汉嫌妻丑 (爱便宜)共被把自家被在上 骑别人马远出

苏轼的《二续》云:(不快活)步行著窄鞋 赴尊官筵席 入试逢酷暑 小儿初入学堂 (未足信)卖物人索价说咒 和尚不吃酒肉 媒人夸好儿女 妓别恸哭如不欲生 (改不得)谬汉好作文章 口吃人多说话

如若进一步概述“杂纂”基本内容和价值的话,还是摘引一些我在《杂纂七种》校注前言中的片段作为介绍。

通常所谓《杂纂》,一是专指唐人李商隐的《义山杂纂》(或称《李义山杂纂》);一是统称包括《义山杂纂》在内,连同宋人王君玉的《杂纂续》、苏轼《杂纂二续》,明人黄允交的《杂纂三续》,清人韦光黻的《杂纂新续》、顾铁卿《广杂纂》,以及石成金《纂得确》等七种著作(以下总称《杂纂》)。他们是语言俚俗幽默、别具一格的语录体(或称格言体)古代笔记小品。同时,又可视为一部古代俗语类义选集。从唐至清,大约十个世纪中,除元代外,《杂纂》之续、仿未绝,间或还出自名家之手,可见其在古代学界颇有影响。《杂纂》凡七种,出自唐、宋、明、清四朝代七家,内容、体例及格调大体一致,一脉相承。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之林是罕见的。《杂纂》的某些词语,如“煞风景”“包弹”等,不仅明人的《目前集》、清人的《土风录》等书或作“语源”,或引为书证,而且当代新版的《辞源》《辞海》亦如此。

至现代,《杂纂》之引起学界的特别注意,当起端于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史略》对《杂纂》作有专门考证、研究和论述。他精辟地指出:“(《义山杂纂》)书皆集俚俗常谈鄙事,以类相从,虽止于琐缀、而颇亦穿世务之幽隐,盖不特聊资笑噱而已。”同时,鲁迅在其他一些文章书札中也或有论及。尔后,川岛(章廷谦)先生辑有《杂纂四种》由北新书局出版。赵景深先生三十年代末的《评介鲁迅的<古小说钩沈>》的“补记”中曾考《杂纂》之源;陆续不仅撰有《杂纂摘抄》,还谈及了清石成金“《杂纂》体的《纂得确》二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宗迪]华夏上古龙崇拜的起源
下一条: ·[刘晔原]节日的形成与数字观念
   相关链接
·[纪秋悦]赵景深先生旧藏宝卷研究·[车锡伦]“林兰”与赵景深
·陈建华:怀念赵景深先生·[李英]赵景深和儿童文学研究
·[赵易林]日记中的珍贵启示·赵景深:“著编书籍等身”
·《赵景深日记》记录上海人文学者交往资料·[刘锡诚]赵景深:独步故事学坛
·[赵易林 王岚]赵景深与书二三事·[刘锡诚]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俗文学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