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纪明明]文化产业视角下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
  作者:纪明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8-11 | 点击数:15826
 

二、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

  (一)生态环境失衡

  传统音乐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外,还要靠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来支撑。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大众的审美趣味更趋于简单、直接、通俗。诞生在农耕文化背景下的传统音乐植根于古老的社会土壤之中,有着深沉而厚重的意蕴和美感,需要受众用心细细品味,这显然与当下受众的审美趋向有着相当的差异。一方面,新时期现代文化娱乐消费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使得受众有了更加丰富的休闲方式,娱乐选择更倾向于流行和现代;另一方面,除了专业演员外,大部分传统音乐从业者的文化修养、艺术底蕴不高,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能力不强,很难在音乐表演形式和艺术水准上有高水平的创新,这造成了现阶段传统音乐观赏性、娱乐性不足的尴尬境地,音乐类非遗资源发展步履维艰。

  (二)缺乏有效整合

  我国非遗类音乐资源丰富,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却各自为战,传统音乐资源缺乏区域和产业层面上的整体规划和有效整合,文艺品牌和拳头产品较少。产业开发中存在两类问题,一方面,认识不到传统音乐资源的重要性,对身边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而不见,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地区之间缺乏沟通合作,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对资源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的开发,甚至恶性竞争。

  产业化发展层面上,对传统音乐文化产品的层次性、渗透性和丰富性还关注不够。很多斥巨资打造的传统音乐精品,由于受演出场地和演出成本的局限,文化创新和发展成果不能惠及基层群众。政府每年组织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但相当一部分群众已不满足于舞台、电视等欣赏娱乐方式,迫切需要与艺术家直接交流,以沟通心灵、提高素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三)传承人难觅,领军型、复合型文艺人才短缺

  将原汁原味的传统音乐资源充分整合,加以产业化开发利用,需要一批复合型、领军型文艺人才。文化领域缺乏一批能够引领和带动整个艺术门类的领军人物和文化大师,在传统音乐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善经营、懂科技、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能够融合产业资本和非遗音乐资源的企业家缺乏,难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同时,由于体制原因,文艺人才留不住,引不来,富余人员推不出去,负担越来越重,形成恶性循环;传统音乐表演队伍趋于老化,中青年人才较少,这不利于音乐类非遗资源的持续发展。

  (四)资金短缺,发展和创新举步维艰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投入的保障。雄厚的资金支持是任何一种艺术存在的重要基础,音乐类非遗资源的产业发展也不例外。剧目的创作、演出以及人才的培养和交流,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资金短缺情况下,演出场地、服装、道具、舞美、音响、灯光、伴奏乐器等都不能正常更新换代,影响了表演效果和节目质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戚剑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传承
下一条: ·[许思悦]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途径的探索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