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杨丽 夏循祥]团山村俐侎人的信仰与变迁
  作者:杨丽 夏循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5-08 | 点击数:7436
 
 
  每逢正月十五、八月十五,是全寨人集体去山神庙拜祭的固定日子。身为掌堂人的李绍青,同样需要管理祭山神。据他和一些俐侎老人集体回忆:
 
  前一天晚上,掌堂人和各村寨的头目就已经来到山神庙做好了准备,并且在山神庙旁边的伙房里搭铺睡觉。正月十五、八月十五的一大早,他们洗漱后,就由掌堂人来献祭山神正堂。献祭的时候,先盛一碗米,米上撒一些盐,再泡一碗茶,端一碗酒,都供到山神庙正堂的供台上。然后点三炷香,将山神正堂的旧松枝换成新的。接着掌堂人抱着大公鸡三鞠躬,杀完鸡后再叩首跪拜。待掌堂人祭献完毕,各村寨的头目需要杀猪宰羊祭献。此时,掌堂人念咒,大意就是请山神接受这些祭品,求得山神保佑人畜康宁、五谷丰登。大伙们也要逐一跪拜叩首。这是“领生”程序。
 
  当各村寨头目忙着煮中饭的时候,掌堂人要在正堂主持修定规约,比如怎样管护森林、如何惩罚乱砍乱伐、由谁来守护山林及有什么报酬、山沟放水由谁来修理、沟渠管理人员的报酬什么时候发放之类的。规约重申制定后,就由各村寨的头目来执行,清查本寨的违规违纪的行为、人员以及罚款与赔偿数目。饭煮熟后,大伙还要用煮熟了的食物再祭献一次山神——这是“回熟”程序。
 
  吃了中饭,大家都各自散了。十六日是组织罚款的日子,称之为“结手续”。那些乱伐森林、放错渠水的人,要在山神庙前领罚。当着大伙的面,按照规矩要么交钱,要么上交等值的酒、油等物品。如是赖皮不承认也不交钱,掌堂人便要他当着山神的面,发誓赌咒。一般人就怕了,不敢撒谎,老老实实地交了应数的罚款。要是他赖死不认账,那就什么时候交钱什么时候吃饭。由于大伙都是牵家带口来参加的,都怕饿着小孩,只能乖乖地交了罚款。当然,这都是些不得已的法子,通常情况不会发生这些不讲理的事的。*
 
  张照从老人说:“山神厉害了,惊不得。山神老爷会变成一个人。如果你是一个好人,山神就讲给你什么事做不得,什么事做得,种什么菜有收成;还有什么偷不到,抢不得,杀不得。你要是不听,杀仙(专门杀人的神仙)就会来找你。山神可以保佑一个好人出门怎样都找得见路,碰不见毒蛇呀。”苏阿姨说,家里面要是有什么病痛大灾就会去山神庙烧香祭拜一下。如果有求子嗣的,就会到祭献观音菩萨的“烧香点”处进行专门的祭拜。
 
  团山的一个山坡上有一对相对而望的小石塔,立在一片坟场的边缘处(彩图七)。张照从爷爷的入赘女婿对此解释说,“那两座塔叫做‘坟岗’,是用来截山门(其实是接山脉)的,就是将山神的门截到团山这个寨子,这样团山的祖孙后代就能考上大学。山门可以让我们这里富起来,山神通过这个门来照看团山人。因为我们团山以前没有人才,连一个高中生都没有,就截个山门让这里出高中生、大学生,把人才都培养起来。”虽然我们后来发现这两座石塔只是某李姓家族为祖坟修的看护“坟岗”而已,但其中亦有俐侎人山神崇拜的曲折展现。“截山门”其实应该是“接山脉”。从教三十余年的俐侎老人张绍武,很专业地解释了这个词汇:“接山脉,是地理(山脉)受到破坏后,进行人工修补”。他还说,“山脉断了,人才不出。”
 
  (四)万明山大庙
 
  “朵希”李万顺说,“解放以前万明山被俐侎人称之为‘望娘山’。无论俐侎人外出多远多久,绝大多数人都会回到家乡,即使在外地安了家也绝不会与族外人通婚的。”“四川有个‘隔娘山’,就是出门做生意是可以不用回来了。”“万明山和大雪山是相互映衬着的。望娘山处在东方就是男的,大雪山处在西方就是女的。”
 
  四月初八是佛诞日,全村人都要去去万明山上的寺庙杀鸡祭拜,然后在那里赶集、聚餐、聚会。
 
  二、以松树崇拜为代表的植物崇拜
 
  俐侎人对松树情有独钟,在家庙、大庙、山神庙等处都会插三杈松枝。几乎只要有神位就都有松树枝。俐侎村民将这种普遍化的做法解释为“松枝可以给它青秀起来”。庙里家里的松枝枯黄了,都必须要换成绿色的,“青秀”一词的意思就是赋予新的生命力。
 
  弗雷泽提到过,“中国自上古以来便流传一种习俗,在坟地植树以安死者的魂魄,免其遗体腐烂,因松柏四季常青,千年不朽,所以坟地四周多种松柏。坟地树木的荣枯,反映着死者魄魂的安否。”*俐侎人的丧葬习俗大抵与之类似,希望用松树“生”来制衡亡灵的“死”。团山地区俐侎人要在坟地周边找一棵粗壮的松树或者杨梅树,作为“后土树”(彩图八)来守护亡灵。献祭时,要先祭树后祭祖。一旦某棵树的树根被垒砌了石头、烧过香、跪拜过之后,这棵树就被认为附有神灵(彩图九)。如果有人砍伐甚至触碰了这棵有神灵寄居的树,就会病痛缠身。当有人要靠近后土树时,俐侎小孩就立马搬出“不能碰,否则会有鬼出来的”、“不能摘不能摸,会变哑巴的”等等长辈对他们的告诫。如果要要动这棵后土树,必须带一只活鸡来到树前宰杀,选好新的后土树并进行祭拜,才能免于灾祸。
 
  (一)松救人的传说
 
  俐侎人对松树的崇拜是直接与松树给俐侎人带来的恩惠有关。从一些“松树救人”的神话中,可以得知松树在俐侎生活中普遍化的“根古”。67岁的李汉明老人讲述了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故事:
 
  相传有严重的山洪暴发,人们流离失所,过着水深火热、饥不择食的日子。一位神仙下凡正巧看到一个老妇人背着一个娃,牵着一个娃为躲避山洪四处逃难。神仙上前一询问才知,这老妇人背着的是一个孤儿,而牵着的才是自己的孙儿。神仙问她,为什么对一个孤儿这么好?老妇人答道:这娃儿死了爹和娘,实在可怜。神仙听后很动容,见这位老妇人如此善良热心肠,便告诉了一个救命的法子:只要在房顶的屋檐上插一根松树枝就可以相安无事,不用再惧怕山洪了。然而,这老妇人很是好心,回到村寨将这个法子告诉了全村的人。于是全村寨的人都在自己房檐上插了松枝。如此一来,山洪暴发时便只有她所在的那个村没有被山洪冲走,全寨子的人都得救了。这些人便是俐侎人。*
 
  另一个版本的“松树救人”的传说,同样赋予了松树救苦救难的神力:
 
  天上有个杀仙要下凡杀人,因为地上的人太多了,需要杀仙来杀掉一部分人。这个杀仙碰见一个老妇人背着一个孤儿,牵着自己的孙子。杀仙被这个老妇人善良的行为所感动,便不忍心杀他们,告诉了老妇人一个可以躲避被杀的方法。那就是在房顶的屋脊上插松树枝和棉花树枝作为记号。这样杀仙认得记号,便会不去这家,留下这家人的性命。但这个老妇人非常好心,告诉了全寨子。于是杀仙下凡杀人的时候,全村寨的人都插上了松树枝。杀仙因为分不清哪一家是老妇人家,哪一家不是,就饶过了全寨子人的性命。这个村寨也就是俐侎先民所在的地区。*
 
  暂且不论这两个版本的差异,但从传说就可获悉,在多灾多难的世间,松树与俐侎先民的生死问题结合在一起。首先,这一传说的主要矛盾是俐侎人生或死的抉择问题。而松树在传说中的作用就是为了使俐侎人能够生存下去。其次,矛盾的发展中,松能够救人的信息直接来源于“神仙”和“杀仙”,这就使得普通的松与神圣的神仙产生了联系。而故事的最后,松成功解救了凡人,于是便有了“松——神”的文化连环。这样一来,松有神灵依附或者松就是神灵本身,这一核心观念就牢牢扎根于俐侎人的文化基因里。
 
  此外,松树明确代表生,可以带来“生”的神力,因此令俐侎人崇拜。这一点在俐侎人丧葬习俗中也得到证实。丧葬人家抬着棺材进山下葬时,绝对不允许从大庙的松树后面通过,必须要绕道才行。因为死人会“冲着”神灵。
 
  (二)松与再生
 
  在日常生活中,松树则成了俐侎人重要的燃料。团山村各山头主要的树木就是松树。一家俐侎人一年至少要砍伐十来棵。木材都是五尺长、两围粗,每摞排成一尺长。如此,团山村一年仅在烧柴上就要消耗近六千多棵松木,还不算在建材、灾害等方面的消耗。即使俐侎人深知自身很依赖松木,但还是对松木的砍伐不太在意,认为“松树自己会长的”、“松树砍一棵生一连(串)”。这是对松树超强生命力的肯定。俐侎人对此有着自己的说法:
 
  相传唐朝时期,唐僧从西天取经回来,发现母亲已经转世投胎了,就寻神问佛四处打听他母亲的下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母亲。在回家途中,唐僧用挑担将母亲挑在一头,将西天取回来的经书挑在另一头。但在行路的途中,要是将经书那一头挑在后面就是对佛祖的大不敬,要是将母亲那一头挑在后面就是对母亲的大不孝。无论是不敬还是不孝,唐僧都不愿意,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他将挑担的两头并排着,就能让母亲和经书任一头都不会在后面了。唐僧平挑着担,趟过江河,翻过山丘,遇到了一片密集的山林,道途很窄甚至一人都过不去。唐僧遇到任何树阻碍就说:好树好树,给我让开。绝大多数的树木都让了,唯独两种树不给唐僧让道。唐僧就很生气地说:棕树棕树你不让,你要挨千刀挨万刀。之后就有了人们砍棕树时要割千刀万刀才能割掉棕麻。松树也没给唐僧让道。唐僧也给它说了一个惩罚:松树松树你不让,你要被砍断双脚,砍了就再也长不出树桠,砍一棵就生一连(串)。之后,松树就有了树根砍了就不能发枝桠,砍了一棵后很快生起很多棵的特征。所以人类会更多地砍伐松树。*
 
  有着“砍一棵生一连(串)”这种超强再生能力的松树,怎么可能只是一棵普通的树呢?因此,在生死由天的环境下,俐侎人想要亲近松树,并获取其再生能力。老支书李永和总结说:“松树四季常青,高大挺拔。松子多子,松果自生自长,没有其他树比它更多子了。”因此,人与松树之间身份的叠加,能够实现繁衍能力的互换。
 
  同时,树的灵性不仅在于它能脱离不动的躯壳,有着神灵的动态生命,还在于它通人性,可以走路回家:
 
  很久以前,那时十五日水漫天地。第十六日,洪水退去。树在林中里生长着,经常拨开树腿自己走来走去。人们砍了树之后,木柴也是可以拨开腿自己走动的。因此木柴是可以跟着人类自己走回家的,不需要劳累人们背回家。有一对亲姊妹上山去砍柴,砍完了之后本应该要由人领着木柴回家的。但妹妹很蠢,只想着赶紧回家煮一锅肉吃,等不及木柴跟上自己,就赶紧背上柴跑回家去吃肉了。自此以后,木柴再也不愿自己走回家了,必须由人背回家。*
 
  (三)多元“祭”功能
 
  上文提到过,松树可以在大庙中担任“天神树”的神位,是天公老爷下凡的临时歇脚处。俐侎人在大庙举行祭天仪式,也以松树为参拜对象,并见证族规村约的修定与执行。此外,在大年三十,俐侎人会上山砍一棵小松树,削尖树根并将其插在院场的中央,然后取来三炷香,磕头烧香,祭献天地亲朋(彩图十)。这里,松树展现的是祭祀仪式中的“中介”功能。其本身并没有自带神力,而是靠着天公老爷、地母老爷、祖先亡灵等依附的灵力,让天地神灵感知到俐侎人的祈求。
 
  作为坟地“后土树”,松树就是真真正正有着神力的树神了。清明节,俐侎人都要将“后土树”的石头祭台给清理干净,把旧松枝更换成新的,然后再插三炷香,进献一碗茶和一碗酒,抱着大公鸡磕头跪拜。杀鸡后,拔鸡毛蘸鸡血,在松枝上贴上一撮,在祭台上贴上三撮,还要跪拜一次。这些繁琐的仪式结束后,才能去祭献祖先坟地。这里的松树则是有着“保护神”的文化功能,一是保佑坟地不受侵扰,二是保佑祖先转世再生。
 
  作为松树最常见的部件,松枝无论是单根的还是生杈的,都可以作为神位存在。二月八,俐侎人会把松果挂放在鸡笼畜棚,为牲畜“叫魂”。这里展现的是“守魂招魂”的功能。松香是松树枯朽后碾压成粉状的东西。火把节那天,俐侎人会在院场的两边插上火把,烧香磕头后撒三把松香才能吃饭:第一把松香撒给长辈,第二把撒给夫妻,第三把撒给小孩,主要是为了消灾除病,还有祈祷五谷丰登、谷物满仓、六畜满圈的意思。晚上,俐侎小伙子们身背装有松香的袋子,拿着燃烧的火把,去追逐姑娘,或者一起“打歌”(跳舞),然后往火把上喷撒松香,让火把越烧越旺,整个节日场面热闹无比。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钟进文]“失忆”与“记忆”之间
下一条: ·[林安宁]活态神话让花山岩画“活”起来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
·[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