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毛巧晖]他者“制造”与家园守护——“老虎外婆”型故事中的儿童教育观
  作者:毛巧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21 | 点击数:6299
 

      “老虎外婆”型故事,依据AT分类法,被归入魔术故事“333 狼獾(小红帽披肩:六只山羊)”。在汤普森的故事分类学中,这一类型主要针对在西方普遍流传的“小红帽”故事。《小红帽》最初出现于佩罗(Charles Perrault)Tales of Times Past with Morals,后来她成为迪斯尼塑造的经典形象之一。迪斯尼“夺走了文学故事自己的声音,改换了其形式和意义”,同时也将其带入了成人世界,以公共观赏的愉悦取代了私人讲述或阅读的快乐。这一故事类型及其所包含的母题在文学发展史上不断以新的形象展示,凯瑟琳·奥兰斯汀呈现了三个世纪以来 “小红帽”形象与时俱进的演化史,向我们提供“独特的一扇窗,供人透视灵魂深处最重要的事、社会和文化的认同感、自我观感、对自己未来的期望以及社会变迁的过程”。 而精神分析学领域的阐释则更是成果丰富,从佛洛依德、荣格到贝特海姆(Bruno Bettelheim)、卡斯特(Verena Kast)、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的研究都为民间叙事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近年来这一理论视域又结合了酷儿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等,其理论研究也参与了当下小红帽故事的发展进程。但这些研究极少提及中国的“老虎外婆”故事。当然在研究小红帽故事中也有兼及中国的,如:齐普斯《小红帽的考验与苦难》(The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of Little Red Riding Hood)兼及中国,杨志成以绘本形式在美国讲述中国此类故事时,为了与西方文化转译,将其题目确定为:Lon Po Po: A Red-riding Hood Story from China。无论是齐普斯还是杨志成都将“小红帽”故事与中国流传的此类故事视为一体。未注意到中国此类故事的特殊性。这一故事类型在中国普遍性较强,而且在古代文献已有记载。顾希佳《中国古代故事类型》提及古代文献中的明代唐胄《正德琼台志》之卷四二《老妪食孩》与明末清初黄之隽所记《虎媪传》均属此类型故事。

      故事类型研究在中国从19世纪70年代已有学者关注。1876年丹尼斯(Nicholas Belfield Dennys)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已尝试用型式对中国故事进行归纳,他将其归纳为“8大类15式”,涉及AT分类法中的882C、400A、926、331、325A、676、2400、554。1909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戴遂良(Léon Wieger)根据中国三十余种文献,辑录222则,对“神异志怪”主题故事进行了母题的索引编排。前者的“父母与孩子”与后者的“鬼怪”索引中均未提及“老虎外婆”型故事。

      19世纪30年代来华的艾伯华在他编纂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将中国这一故事类型命名为“老虎外婆(老虎和孩子们)”,根据此类故事归纳了15个故事母题。在故事类型中,他注明这一故事最早出现于黄之隽《广虞初新志》。从其所搜集资料,他指出老虎外婆故事遍布中国南北以及朝鲜、日本。这一类故事文本中的动物则有“豹:河南,山东。狼:山西,安徽。老虎: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山东,广东,满洲,朝鲜。狐狸:江苏,福建。熊:浙江,广西,四川。披着人皮的熊:广东。妖精:广东,浙江,河北。吃人妖怪:甘肃,广西,广东,贵州,云南,湖南,浙江,日本。猴精:福建。”孩子则有“1个儿子和1个女儿:广东、浙江、安徽、四川。2个儿子:山东、四川。2个儿子和1个女儿:江苏。1个儿子和2个女儿:朝鲜、福建、云南、浙江、甘肃、山东。2个女儿:湖南、广西、浙江、山西、江苏、福建。3个女儿:日本、贵州、江苏、浙江。4个女儿:河南、河北。3个女儿和1个儿子:江苏、朝鲜。” 20世纪60年代,他在台湾地区调查,搜集了241篇虎姑婆文本,阐述了虎姑婆文本在闽南及客家人中的流传发展,并与小红帽精神分析理论接轨,阐述了其中的“性”“多产”等隐喻。注意到“老虎外婆”故事中母亲外出为何不带孩子的特殊情节,但未专门分析“小红帽”与“老虎外婆”故事的不同。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将其划分为“333C”,母题则简化为:Ⅰ.母亲和孩子们,Ⅱ.女妖进门,Ⅲ.女妖在屋里,Ⅳ.幸存者惧极而逃,Ⅴ.惩罚女妖。金荣华《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第一册)依然根据AT分类法系统,小红帽故事为333,“虎姑婆”为333C,他搜集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民间故事全集》《中华民族故事大系》的相关故事文本,对此故事文本罗列较为全面。

      类型分析,让我们对“老虎外婆”故事文本、分布地域、民族有了清晰的脉络,但是对于它的研究,随着近年来民间文学注重语境、文本、展演(performance)、地域性、文化多样性等,反而忽视了文本细读。比利时传教士司礼义(Paul Serruys)1941年在山西大同搜集了15则故事(其中3则“妖精故事”属于“老虎外婆”型故事),他通过将其回复到具体生活空间,分析阐释了故事文本。笔者亦希冀通过细读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省卷本、部分县卷本,“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丛书”中查阅的44则故事,以其中13则为主体,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老虎外婆”故事,从宏观上分析比较其作为文学性文本所呈现的中国传统社会对儿童的看法及其成长教育的理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建军】

上一条: ·[侯兴华]文化冲突视阈下云南部分傣族改信基督教与边境社会稳定
下一条: ·[刘文峰]对传统戏剧传承保护若干问题的思考
   相关链接
·[张亦洋]癞女、鬼怪与他者:晚清以来小说戏剧的癞俗书写·[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
·[蔡磊]自我与他者:新媒体中武汉女人地域性格的呈现·[张锦鹏]闻香识人:宋人对进口香药的利用与他者想象
·[陈悦]妖怪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王尧]“女性调查者”:学术共同体中的性别他者?
·[德]约翰尼斯·费边:《时间与他者》·[董晓萍]女性的社会发展及其文化多样性
·[黄剑波]往来于他者与自我之间·[任志强]狐与胡:唐代狐精故事中的文化他者
·[张海岚]从“唐茶”到“港式奶茶”·[张岩 祝鹏程]青岛德式下水道:一则谣言背后的中西想象
·[王杰文]日常生活与媒介化的“他者 ”·[刘大先]中国人类学话语与“他者”的历史演变
·[卡舒巴]“他者的”遗产:城市文化、市民社会与城市展望·[郑文]多面的他者:16世纪到20世纪中叶西方视野中萨满形象
·[林敏霞]1768年妖术大恐慌中的“他者”·[张亚辉]作为他者的乐户
·[吴励生]在他者的意象关联性中重新建构主体性中国形象(下)·[吴励生]在他者的意象关联性中重新建构主体性中国形象(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