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雷米·马修]昆仑山在先秦中国文学中的象征意义与现实之美
  作者:雷米·马修(Rémi Mathieu)   译者:卢梦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06 | 点击数:12270
 

  因此,诗人们也赋予了昆仑山重要的神话功能,将其写作天门、天柱或者神之所在。以至于汉赋里人们有时称昆仑山为“灵丘”。屈原在《离骚》中描写自己将被放逐到这样的地区:“邅吾道夫昆仑兮!”因为他说,在昆仑山之巅,坐落着“悬圃”或“玄圃”。自此,昆仑山与不死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国度不但居住着西王母之类的神明,还居住着掌握长生不老的秘密的圣仙。两汉时期,大量诗作歌颂了昆仑山之伟大和富饶,可能是由于这一时期汉朝攻占此地的缘故。我们可以举出班固、张衡、司马相如、班昭、扬雄、祢衡等等汉代文人关于昆仑山的诗作。这些文人均是受到屈原启发,将昆仑山视为天地相接的神秘之地,认为可以在那里逃离尘世和烦恼。这些诗人都描写了他们远离城市文明,在群山和众神之间漫步神游的情形。过去的神秘之山,如今成为现实之山。其前景如何?是否已经被其过去所固化和限制?

三、昆仑山的前景

  昆仑山的过去如此丰富,其未来如何?在准备此次大会发言的过程中,我重新审视古代文献,令我吃惊的是有那么多作为自然风景而出现的昆仑山,特别是在诗赋作品中往往出现对其各异的形态、缭绕的云雾以及无垠空间的描绘——这是旅行者的视角。留下这些记录的旅行者当然往往是某个中国文人,自远方而来,为其所见的壮丽景象而赞叹。然而在中国之外,还有人了解昆仑山吗?

  最早谈及中国的西方著作是公元1世纪的罗马历史学家老普林尼的《自然史》(Pline'Ancien,Histoire Naturelle)。他听说了中国的丝绸制造,当时这种布料已经被引进罗马帝国。他在书中指出,这些丝线生长自一种树上,然后人们收集起来。他肯定这种种植在遥远国度的树就是丝树,并用这个词命名中国人。他详细解释了人们在树林里收集起这些丝绒,将其浸泡在水中,然后罗马妇女将获得的丝线进行纺织。普林尼还指出,这些中国人很友好,但是“完全像野兽一般:他们逃避与外来人群交往,坐等贸易送上门”。这大概就是他对中国所了解的全部了,当然没听说过昆仑山,尽管可能对中亚有所耳闻。如今,我仍然无法确定西方人对昆仑山的了解有多少长进。

  当然,得益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如今昆仑山得以走向世界。遗憾的是,令中国人魂牵梦萦了十几个世纪的这一地区,在渴望来华的外国游客脑海里至今仍然是片空白;同样令人惋惜的是,昆仑山只是停留在中国人神话里那固有的形象上。中国游客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广袤地区的旅游和文化价值,但是外国游客还尚未能探索至此。这一地区难以接近,但是昆仑人民不懈地探索进山的方法以及发展其接待能力。这一切使我有可能对这西王母国度的未来有所展望并怀有信心!

  本文系雷米·马修(Rémi Mathieu)于2014年8月在青海格尔木举办的“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论坛”大会上的发言,经卢梦雅翻译后发表于《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第6期。

(注释及参考文献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岛村恭则]“民俗学”是什么
下一条: ·[魏琳琳]蒙汉杂居区四胡演奏与族群认同研究
   相关链接
·[沈婉婷]昆仑龙脉观念溯源·[赵宗福]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
·[沈婉婷]昆仑山与须弥山:中印宇宙观神话的比较研究·[赵宗福]昆仑山与昆仑神话
·[田兆元]战国时期有才华但短视的士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