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音影图文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音影图文报道

实践民俗学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研究史
——第29期敬文沙龙在京举办
  作者:程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4-17 | 点击数:3567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张志娟

  下半场的讨论由北京师范大学杨利慧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张志娟围绕着“重建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1872-1949)”的主题,细致梳理了1872-1949年中国现代民俗学史。她指出,中国现代民俗学史研究应当有两条推进线路:第一,是以中国学者为主体的本土研究路径;第二,是关注西方搜集者与研究者以中国民俗为对象或在中国发生的民俗研究历史。这两条路径应当是并行不悖的,但在研究实践中,后者因材料的散落和语言的阻碍,长久以来鲜少为人注意。实际上,西方的中国民俗研究生发较早,但与中国本土语境的关联极为有限。1872年,《中国评论》(The China Review, or Notes and Queries on the Far East)在香港创刊。在其第二期上,主编戴尼斯(Nicholas Belfield Dennys)就刊发了一则题为“中国民俗学”(Chinese Folk-lore)的启事。基于“folklore”专名的应用、倡导者鲜明的学科立场及活动后续影响,张志娟认为戴尼斯启事刊发的1872年,应当被认定为西方现代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起点。在考虑学科意识及其与中国学界关联的基础上,张志娟将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确立期(1872-1892),延伸期(1893-1923)和交融期(1924-1949)。在详尽地梳理了每一阶段的参与者、实践初衷与研究特点之后,张志娟特别强调了发掘并建构出这被忽略的第二条路径,不仅能够丰富我们对中国民俗学学术史的既有认知,亦可从两条线的分离与聚合看中西文化交流,关照本土民俗学的立场,还有助于考察学科内在理路发展的诸多可能性。她认为,只有本土与西方的发展线路都得以充分呈现,中国现代民俗学研究史才会如钟敬文教授所说,是真正意义上“包括本国学者和外国学者的研究在内”的民俗学史。

  在场学者在肯定张志娟所做的学术史钩沉之细致和翔实时,也与她进行了相关学术要点的讨论。北京师范大学岳永逸教授认为,如果要进一步证明1872-1949年中国民俗学研究史三个分期的合理性,需要更充实的资料积累。北京师范大学万建中教授认为,要探讨中西两条民俗学研究线索时如何互相影响,以使学术史更系统和富有深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尹虎彬研究员提出,进行各国学术史对比时,应当更进一步注意某国在某一时期使用特定理论的合理性。中央民族大学邢莉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黎敏教授则就学术史研究中的概念界定和西方各派立场观点的梳理提出了需要更深入研究的建议。杨利慧教授在最后的总结中,特别强调了学术史研究对于民俗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以及在研究中应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的必要性。

  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对话,体现了敬文沙龙的活动宗旨。活动在一片掌声中结束。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尹虎彬研究员

北京师范大学刘铁梁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岳永逸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邢莉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黎敏教授

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年04月17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预告║ 清明,拥抱春天的节日(CCTV-10 科教频道,2018年4月5日18:55)
下一条: ·“三大史诗”保护成果公布 搜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CCTV-13 新闻直播间,2018年5月26日)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敬文民俗学沙龙:历年活动汇总(2004-2023)·第38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8期活动预告(2023年3月19日下午14:30)·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7期活动预告(2023年1月15日上午8:30)
·[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徐赣丽 滕璐阳]当代手工艺的都市实践·“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在线上成功举办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李向振]面向“民众的知识”和知识生产的现代民俗学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6期活动预告(2022年3月20日上午8:30)·[岳永逸]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
·第35期敬文沙龙“钟敬文先生的故事”成功举办·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5期活动预告(2022年1月10日上午9:00)
·地方性神灵的生长机制·[叶涛]关注当下的民俗学
·[徐赣丽]现代民俗学如何可能·[周星]现代民俗学应该把乡愁与本真性对象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