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刘磊]电影院与民国时期青岛的都市民俗
  作者:刘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30 | 点击数:10786
 

  3.青岛的日本:新市区与小鲍岛地带

  1914年,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后,继续向北向东扩展城市的建设。沿着中山路北段的延长部分,出现了馆陶路、堂邑路、市场路、聊城路、临清路等商业辐射地带。1922年,尽管中国收回了青岛,但实际的经济命脉仍掌握在日本人手中,日本移民也在源源不断增加。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一空间内几乎没有中国人居住,也没有中国商店,满街都是日本商店、日文广告和穿着和服、木屐的日本人,和服店、理发店、美容院、妓院、舞厅、和式饭店遍布全街,一到夜晚霓虹灯闪烁,恍若置身日本。该空间内的电影院也免不了浓厚的日本色彩,无论电影院的建筑设计还是放映的影片都十分清楚的说明它们服务的对象是日本人。位于中山路212号的中国戏院,在第一次日占时期被改建为乐乐座,主要放映日本无声电影或小型日本戏剧;日本人三浦林三于1917年在市场三路(原32号)建立青岛第一家专业电影院——电气馆,影院面积不大,二楼设有榻榻米,专放日本影片;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三浦林三又分别在锦州路、李村路开办了东洋剧场、映画场两家电影院,两家电影院的面积都比较大,设备先进,装修豪华,其中映画场能容纳观众一千多人,曾号称“华北第一”。和电气馆一样,东洋剧场和映画场几乎也只放映日本电影,并且不配有中文字幕和说明。

  4.城市中的乡村:台东与台西

  东镇“仿佛到了中国较大的乡村一样。这里很少摩登的式样。有不少的短衣破鞋的男子,与乱拢着髻仍然穿着旧式衣裤的女人。小孩子光着屁股在街上打架……两个穿红裤子蓝布褂的女人,明明是乡间的农妇,可是满脸厚涂着铅粉、胭脂,向街上时用搜索的眼光找人……”1933年《青岛指南》介绍称“中山路福禄寿大戏院在台东镇二号路建了分院”,1941年,云门一路又一座叫慈光的电影院建立,慈光电影院开办条件非常差,而放映的影片都是十多年前的影片。西大森是当时西镇的娱乐中心,耍把式、变戏法、说书、唱戏等演艺界“下九流”的流浪艺人也喜欢在此“抢摊”,最盛时的福禄寿曾联合到西镇南村路上的五福大戏院放映电影,每日两场,头等二角、二等一角,而当时中山路上的福禄寿是头等七角、二等四角,安徽路上的明星电影院是头等一元、二等六角、三等四角。

  5.机械世界中的短暂欢愉:四方、沧口一带

  四方、沧口一带是青岛的主要工业区,居住人口80%以上是工人,“在这一带所见到的便是短衣谜扣的壮年男子,梳辫剪发的花布衣裳的姑娘,煤灰,马路上的尘土,并且可以听到各种机件的声音”直到四十年代中期才出现第一家电影院——真光电影院。抗日战争结束后,青岛大部分电影院开始推行对号入座、分场放映的制度,而此时的真光电影院仍随意入出、循环放映,并且票价不分等级,统一售价,主要放映国产影片,观众较多。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青岛电影院的城市空间分布呈现以下特点:首先,不同的地理空间存在明显的社会等级倾向,这与上海电影院的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上海首轮、二轮外片电影院多在市中心的英美法租界里,而国片影院和三轮影院则多在东部,即日本租界和华人聚居地,“四轮”影院则位于石库门居住区和工厂区。尽管对青岛的电影院的分级很少会看到像上海电影院“轮”次分级,但电影院所坐落的城市空间本身就象征着消费等级和身份的差别,所谓“富人的中山路,穷人的西大森”。其次,电影院空间根植于殖民文化当中,青岛自1898年城市建置到1922年回归中国,先后处于德、日殖民者的单独占领和控制之下,这不同于上海、天津等地的租界与华界并存的情况,无论是德占时期的欧人居住区和还是日占时期的日本人居住区,其电影院都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和种族主义。

二、电影院与市民娱乐生活的互动关系

  1.电影在青岛的传入与市民接受

  电影传入中国之初,由于两次放映事故,在宫廷内部遭到全面的禁止,从而为电影在平民中的传播创造了机会。在许多城市的游乐场、茶馆、戏园等娱乐场所中,电影作为一种西洋“杂耍”,多穿插于焰火、杂技等节目中,或者在戏曲与戏曲中放映,起到“插科打诨”“旺场”“点缀”以供娱乐观众的作用。这与当时电影在欧美的传播具有一致性,电影在欧美国家并不是一种可登大雅之堂的艺术,它的放映活动很多时候并不固定在建筑中,而是依靠马戏团、游乐场等巡回演出方式进行。中国早期的电影观众,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观看戏曲的过程中,或者是在“凑热闹”的过程中,知晓并接受电影的存在。如电影在济南的传入(1905),“日前来一电光活动影戏,(六月)初十晚间,假山陕会馆演之”,“请人往观,概不取资”,“往观者人山人海,率皆喝彩。向后聚人愈多,恐其滋事,遂即歇止”,“嗣在闻善茶园开演多日,究以价昂,观者无几。现又禀准巡警局宪,在吕祖庙前搭棚开演,每座减为京钱六百文,已剧印广告遍送矣”。但是青岛的市民并没有像同时期的济南、上海、北京的市民一样接触到电影,尽管在时间上,电影在这些城市的传入几乎是同步的。一方面,“华洋分治”的种族隔离政策使中国人不可能到欧人居住区的亨利王子大饭店或者水师俱乐部观看电影;另一方面,青岛城市化是在农村移民背景下发生的,移民中以山东人,尤其是男性农民为最多,“大都来自临邑,而以胶县平度为最矣”;在电影传入中国之时,像济南、上海、北京等地方的娱乐业如茶馆、酒馆、戏园、妓院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发展,而直接从渔村“突变”而来的青岛,也只有天后宫逢节日搭建的戏台、大鲍岛北段演出柳腔、茂腔的戏院或者西镇南村路一带流浪卖场的艺人,所以说,无论从市民观念还是放映场所来说,青岛的华人区在电影传入之时还不具备放映电影的娱乐业基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张多]遗产化与神话主义
下一条: ·[孙邦金]照明方式的变革与中国传统昼夜时间生活的近代转型
   相关链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宋文辉]承袭与嬗变:晚清民国巴蜀婚俗地域差异研探
·[黄艺兰]晚清民国时期伐树遭报故事的“祛魅”与“复魅”·[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
·[孙玥菡]从青岛婚礼中“饽饽”的使用及制作变迁看“非遗”利用·[孙芳]清代民国时期春牛图年画的文化艺术解读
·[李明洁]从民国《神祠存废标准》看哥伦比亚大学“门神纸马”专藏·[穆昭阳]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
·[法]吕敏 陆康 主编:《香火新缘: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龙圣]晚清民国湘西屯政与白帝天王信仰演变
·[赵娜]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市民自来水接受文化小史·[张岩 祝鹏程]青岛德式下水道:一则谣言背后的中西想象
·在大韩民国召开的非物质遗产委员会会议议程中的歌曲、舞蹈、庆典和传统技能·[祝鹏程]怀旧、反思与消费:“民国热”与当代民国名人轶事的制造
·[邱国珍]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以两则口述史材料为中心·[王加华]江南与华北面食上的舌尖差异——以清末至民国时期为中心的分析
·杨梅:“中华民族”概念在民国教科书如何演变?·[赵娜]多元利益群体互动视角下的地权变迁研究
·明清民国歌谣与民国旧体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宁举行·首届青岛高校民俗文化青年论坛在中国海洋大学举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