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刘藏岩]瓯绣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作者:刘藏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2-10 | 点击数:6363
 

  (二)建立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动力的市场机制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瓯绣发展过程中,完全借助市场力量实现自身“造血功能”,以创新焕发生机,以利益引导培育产业发展壮大。

  1.与市场接轨,实施生产性保护

  瓯绣只有走向市场、接轨市场、融入市场,才能形成系统的创作、绣制、营销专业分工的产业链,也只有与市场全面接轨,才能有效实施生产性保护。瓯绣可以借鉴苏绣传承经验,以非物质文化为依托,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成发展文化产业的文化竞争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形成有“源头活水”的良性循环。

  2.完善产业结构,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

  发展相关的创意设计企业或部门以及下游的市场营销部门,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是瓯绣市场化传承和保护的另一重要途径。一方面,要着力发展瓯绣艺术产业的创意企业,提升瓯绣产业现有的创意设计能力,提高瓯绣作为商品本身的艺术附加值。另一方面,瓯绣产业要拥有自己的商业营销渠道,不断创新营销方法,积极开辟国内外市场。

  3.借助现代技术,降低管理成本

  借助现代技术,实现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改革,也是瓯绣突破困境的重要途径。刺绣虽然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但完全可以借助电脑辅助设计和数字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传统生产加工中,设计一件产品,从图案设计、绣制实样到计算成本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如果通过电脑计算成本,则可大大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4.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瓯绣商用价值

  市场是保护瓯绣的最好平台,市场是瓯绣动力机制激发的关键制约点。瓯绣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工艺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收藏价值。瓯绣可作为厅堂陈设、室内装饰、高档礼品、收藏珍品和贵重纪念品。在现代服饰设计中,服饰设计者还可在把瓯绣工艺运用于个性化服饰、正式礼仪服饰及高级单品定制服饰以增强这些服饰的形式美感和实用功能的同时,满足服饰穿着者豪华、尊贵与脱俗的心理需求。

  5.提高品牌意识,打造瓯绣商业品牌

  品牌是目标消费者及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生理的、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瓯绣产业,要树立起自身的商业品牌,形成自身的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要从简单、被动的加工者,向拥有独立商业品牌的生产者过渡发展,才能真正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

  6.树立现代公关理念,加大促销力度

  当今社会,再好的产品如果缺少了市场推广和宣传,也会被人们遗忘。瓯绣产品的宣传手段主要停留在平面广告、展销会洽谈、商铺店面等一些传统的促销方式上,缺少与当今信息时代相匹配的多元化促销方式。瓯绣企业应借助“名人效应”“事件公关”“网络营销”“冠名体育赛事”“冠名电视节目”等手段提升产品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三)建立以政府主导、政策倾斜为辅动力的保护机制

  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时代要求,政府必须担负起主导作用。

  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民非遗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政府应动用公共资源和政府影响力在辖区范围内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精神传承、城市竞争力提升、公众福祉增加方面的巨大价值和作用,树立全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理念,为瓯绣的传承和保护奠定意识基础;并开展相关知识普及教育,增加公众的鉴赏力,为培育消费市场做出努力,加强宣传,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民共识。

  2.给予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市场自然选择状态下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政府做出积极努力加以保护。在瓯绣重新振兴之前,政府在引导瓯绣建立瓯绣产业实验区、实践区的同时,应对电脑刻花、花线生产、绣品装裱等辅助性产业发展统筹考虑,打造完整的瓯绣产业链。在相关政策制定中,还可把瓯绣企业定位为“社会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和特别扶持。在传承人保护中还可采用政府订单政策。政府所购买瓯绣产品可用于承办的重大活动、重大赛事奖品和纪念品,还可以用作外事交往馈赠礼品。

  3.拓展瓯绣发展空间,实施旅游开发

  旅游载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作用历来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和学者们的推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可以唤醒旅游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者对瓯绣的保护热情。地方政府可采用在旅游区开设专营点,也可以在城市商业街区建设非物质文化工艺品一条街,推进瓯绣的市场化保护进程。瓯绣等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可以采用购物、鉴赏、体验学习等多种形式以激发旅游者在鉴赏、体验中的购买兴趣。

  4.保护传承人,对从业人员实施补贴

  在日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常被授予“人间国宝”称号,每年可以从政府得到大约200万日元(约十四万人民币)的资金。在韩国,也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较丰厚的补贴,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我国可以充分借鉴这些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成功经验,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

  (四)建立以媒体、学校等公众参与为辅动力的保护机制

  1.媒体参与

  媒体所具有的媒介功能和传播手段上的优势,使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重要宣传平台。传统媒体中的电视、广播、纸质媒体及新媒体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与特长,它们可以运用录像、录音、文字、图片、照片等各种形式,对瓯绣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和宣传,建立系统的档案和数据库,切实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保存、研究和传播工作作出贡献。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播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意识,所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将为瓯绣自动力保护机制的顺利运行提供巨大的支持作用。

  2.学校保护

  瓯绣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保护、传承和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现实矛盾,存在着高端技能人才偏少、创意设计人才短缺、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人才战略的支撑。当地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开设选修课和瓯绣艺术培训班,请瓯绣工艺大师和专业人才实施授课,引导更多的人了解瓯绣、喜欢瓯绣、保护和传承瓯绣。地方教育部门还可将瓯绣工艺制作流程作为本土教学内容加入地方中小学教学的教材,加强学生对家乡和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由于学校保护是一种最稳定、最可持续的力量,因此可以成为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选路径,它也理当在瓯绣保护中发挥至关重要的支持力量。

  3.博物馆保护

  当地博物馆利用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积累的经验,探寻瓯绣的普查、保护和展示方法,发挥其在展示、传播上的独特功能,将成为瓯绣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将富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瓯绣产品及工艺流程呈现在观众面前,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选择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4.行业协会保护

  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组织、扶持和推动作用。瓯绣协会应努力吸纳瓯绣产业的相关利益群体和个人,如瓯绣企业、瓯绣辅料企业、工艺美术大师、研究机构等入会,适时适地举办研讨会、交流会,以增强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流信息、互助学习、共同开发、共同策划等商务合作,为产业发展寻找契机、搭建桥梁、提供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历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通过市场、政府、社会“三力并举”的保护机制,可以推动瓯绣尽快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发展。三动力机制是一种长效机制、自动力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其在瓯绣及其他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和推广意义。

(本文原载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注释从略,详情参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刘金龙 张明慧 张仁化]彝族生计、文化与林业传统知识:以云南省南华县为例
下一条: ·[程鹏]民俗文化产业化的三条路径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