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陶立璠]“非遗”保护语境下的宝卷研究 ——以《鹦哥宝卷》为例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01 | 点击数:7308
 

      我所见网络版《鹦哥宝卷》开始是这样:

      “鹦哥宝卷初展开,众位乡亲都听来。鸟有孝心受人敬,人无孝心枉吃斋。

      “话说大宋年间,有个故事出在仙果山上,山上有颗大沙柳树,树上住着一对黄鹦哥生下三个儿子。一日老公哥带着老大和老二出外寻食,天黑不见回来,谁料想:

      “老公哥,带小哥,一起觅食。两兄弟,和老哥,同落网中(南无阿弥陀佛)。

      年轻的,二小哥,破网逃生。丢下了,老鹦哥,在此丧生(南无阿弥陀佛)。

      大哥儿,飞过了,潼关地界。要巧嘴,唱八音,欢乐无穷(南无阿弥陀佛)。

      二哥儿,飞到了,雁门关外。梧桐树,招了亲,日不离影(南无阿弥陀佛)。

      只留下,小哥儿,将母孝敬。饥饿时,采果实,喂娘嘴中(南无阿弥陀佛)。

      三伏天,展双翅,搭个凉棚。刮西风,忙修窝,准备过冬(南无阿弥陀佛)。

      老母哥,想亲人,身染重病。每日里,哀声叹,水食不用”(南无阿弥陀佛)。

      该宝卷开宗明义,借鹦哥的孝行表明“鸟有孝心受人敬,人无孝心枉吃斋。”接着讲故事发生的年代“大宋年间”;故事发生的地点仙果山沙柳树上(沙柳是河西一带特有的树种);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黄鹦哥和他的三个儿子。故事情节是说公哥带着老大老二外出觅食,不料落入猎人网中。老鹦哥丧生,二小哥逃生,飞到潼关、雁门关外,家中只剩下小鹦哥伺候生病的老母。孝行故事由此展开。

      如果将《鹦哥宝卷》情节单元归纳起来,产生如下母题:

      1、老母哥,想亲人,身染重病。想吃京城的鲜梨;

      2、小鹦哥飞到京城张三园中,唱歌赞扬美景,被张三网住,拿到市上出卖;

      3、在闹市遇到包公搭救;

      4、老鹦哥在家等了七天七夜,不见小哥回来,出窝寻觅,摔死在老榆树下;

      5、小鹦哥作诗得到包公赞赏;

      6、宋王爷(皇帝)得知包爷买一神鸟,要其送进宫观赏;

      7、小鹦哥请求宋王爷放其回家去,治好母病,母子一同到来感谢皇恩;

      8、小鹦哥回到家中,寻找母尸,哭声感天动地;

      9、鹦哥孝行感动百鸟,前来为鹦哥母送殡。

      最后宝卷以七言诗偈结尾:“是非善恶已分清,鹦哥宝卷到此终。人若不将老人敬,不如鸟中一小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2017-7-31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张举文]“定亲”型故事中“月老”形象传承的文化根基
下一条: ·[赵宗福]学理性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实践——《岷县百名花儿歌手调查实录》序
   相关链接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张润平 李才景]岷州宝卷存目·[王邱园]庄户剧团:还于乡野的非遗保护探索
·[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
·[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
·[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场域的文化流动与传承研究·[李莹]从“第三田野”视角看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李向诚 李彤 陈仰珩]非遗保护视角下澳门太极拳的传承发展·[李贵生]中国宝卷在河西走廊的独特发展
·[李丰]宝卷中的“回文”与仪式实践·[纪秋悦]圣俗之间:清代以来《红罗宝卷》的抄写、刊印与仪式实践
·[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黄永林]中国非遗保护的制度建构与实践创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