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许多多]东巴、达巴创世神话中的数字
  作者:许多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05 | 点击数:2959
 

      数字的程式意涵 

      在东巴创世神话中,数字“三”担任了事物形成的基数。《洪水的故事》中,人类诞生过程可概括为:一生三,三生九,九分阴阳。参与孵化九对白蛋的事物也是以“三”为基数:白云三朵、青草三根。在另外一些“造物”的故事中,亦有这样的规律。譬如《哥来秋招魂的故事》记载:武宜独奴用三升麻种、三畦田地,收获了千捆雄麻、百捆雌麻指出,数字“三”在东巴文化当中具有完整、多数、群体、极致等方面的含义。

      相对应,数字“九”作为“三”的变换结果,具有了众多、完满的意味。因此用于描述世界形成之初的状态。东巴经典中还可以发现“九”在用作表达事物极点之虚数的范例。譬如《都萨峨突的故事》中,署族的纽萨狎乐被埋到九层黑土之下,以说明埋藏之深,难以被找到。仔细观察《麽些族的洪水故事》的描述可以发现,万物在产生时,都是由三变幻为九,由九之数再分出九对阴阳。

      东巴经中类似的“前后矛盾”的现象颇为常见,这也是口头诗学理论中所关注的“不一致”的话题。在《都萨峨突的故事》中,东巴列举最初形成的神、人为八族,而不是如《洪水的故事》所描述的九族。在两段叙述九族神人的经文中,尽管汉译用字有区别,但观察东巴文及音标注音可以看出,两段经文中的前三族与最末一族相同,《洪水的故事》中的第四族神灵未在《都萨峨突的故事》中出现,前者的第五、六两族大神与后者的第六、七两族对应,前者的第七、八两族与后者的第四、五两族对应。这可以理解为在口头传统当中,各个主题的内容已经程式化(或曰符号化):主题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通过几个关键词被传达和接收,而其中具体的细节、宗教元素则并不为东巴祭司或是信众一字一句地进行考察。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东巴口头传统中存在另一组数字程式,其中数字均为奇数而呈递减的顺序。此类数字递减的程式还包括不同奇数的组合。

      从这两种数字程式参与的经文内容来看,由“三”生“九”出现在创世之初,而“九”、“七”相连的递减程式出现在人类产生之后的事件。换言之,上文所引从世界初创到天地安定的片段,实则包含了两种数字程式。两种数字程式的运用,或许反映了东巴对于两个阶段的划分:最初的世界里各样事物都以“九”为数,完满且均衡;到了人类开始活动的阶段,各种事物就有了多寡之分。

     与此相对应,达巴经的创世片段尚未有两种程式的分别,而保持了较为接近日常生活的朴素面貌:九个日、月的炙烤、寒冻在自然的运作下自行消减为一;天地安宁之后,天神与天母养育了人类最初的三兄弟。而与东巴经相类似,达巴经中的数字“三”是作为人类历史发端的基数,“九”是事物极点的虚数(极言天地寒暑不定之漫长)。

      对比东西部支系同一主题的经文,可以看到二者之间在事件顺序和结构上的区别。从参与其中的数字的角度,达巴经典对于创世过程的描述,世界由动荡到安定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九归一”,随后人类的诞生为“阴阳生三”。东巴经典中,人类诞生过程的数字线索为“一生三,三生九,九分阴阳”,其后方为九神人、七神女安定天地的阶段。

      “创世”主题中的数字反映了纳西先民对于世界形成过程的哲学理解。通过分析创世神话中的数字线索,可以总结东巴、达巴传统文化中数字被赋予的文化内涵,或曰程式化的含义:“三”为基数,用于变化之初;“九”为极数,用于世界的原初状态;“九”与“七”相连的程式,以及相关的奇数递减程式,多用于描写后来人间的事件。

      不同的事件运用其相对应的程式进行讲述,这使得放眼事件整体时,很可能发现一些“矛盾”、“不一致”的情况。然而在东巴口头传统的语境当中,程式的意涵,而非字面的“事实”,或许才是经典所要传达的信息关键。

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05月16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黄静华]神话传承传统的当代建构
下一条: ·[柯马丁]《诗经》的早期形态问题
   相关链接
·[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刘璨 高有鹏]中华创世神话的文化谱系
·[杨杰宏]音像记录者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影响·[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
·[田兆元]创世神话的概念、类型与谱系·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召开·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的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联盟构建与现代传承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金鹏程]“中国没有创世神话”就是一种神话
·《中华创世神话六讲》在上海书展首发·中国创世神话产业开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创世神话:以时间和空间为编码,揭开世界的“底牌”·[陈晋]“惹弥”与“惹撇”:纳人达巴仪式中的时空认知逻辑
·“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在沪开幕·“不是故事,而是活下去的精神”
·上海交通大学中华创世神话研究基地揭牌·[王宪昭]盘古神话:历史长河中变化生长的鱼
·[杨杰宏]东巴史诗的音乐程式刍析·[向柏松]中国创世神话发展历史论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