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彭兆荣]中国饮食:作为无形遗产的思维表述技艺
  作者:彭兆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7-15 | 点击数:4418
 

       《本草纲目》——中国的“物理学”

       我们援引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对《本草纲目》的评价为纲:“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在这里,“物理”与“博物”在知识谱系上具有关联性,但与西方的“物理学” physics(典于希腊文φυσικ,指自然)、“博物学”(natural history)却不相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正是一个中国物理学的典范性注疏。中国素有“医食同源”之说,证明中国的饮食体系与医药体系结成了一种友好的共生关系。在这方面,李时珍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先贤。我们之所以用“先贤”,是因为我们无法按照今天常用的专业性杰出人才给予评价,简单地将他列入诸如医学家、药学家、动植物学家、食物学家都未见得准确。他留给后世的《本草纲目》继承了中国传统博物学、博物志、“博物体”的传统[10],展现出中国文化中非西学专业所能统纳的“另类科学”——中国式的物理学知识面貌,并使之成为一份人类丰硕的文化遗产。

       单是“本草”一词就值得我们深入地研讨。什么是“本草”?指草木植物和作物吗?当然不是。著名的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曾就此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他首先赞扬中国古代的“本草”知识谱系的伟大传统[11],认为“本草”不是简单的“具根植物”,而是“草药”[12]。这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又不完全正确。从分类学角度看,《本草纲目》中至少跨越了自然物种和物质中的不同类种和类型:植物、动物、矿物,同时又是药物。“本草”作为一个对自然界物质的总体性表述,反映出中国博物学的分类体制。有意思的是,《本草纲目》表面是一个医药学方面的总集成,却也是食物和饮食方面的一个类型,因为它们是“可食性的”和“药用性的”,哪怕包括有毒之物。也就是说,在“本草”之下包括我国在认知分类上的全部知识。

       《本草纲目》之名受到《通鉴纲目》启发,藉以采用“以纲挈目”的传统体例来编这部书。《本草纲目》既继承了中国知识分类的传统,又进行了创新。比如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分类法,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方法已经暗合着按自然演化的线路——即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因而受到达尔文的高度重视。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就引用了《本草纲目》中关于鸡的七个品种和金鱼家化的资料,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这些精细的工作要比瑞典的博物分类学家林奈早了200年。

       如果“本草”仅是生活中的一般概念,或许不需要花费这么多的笔墨。事实上,《本草纲目》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人与自然的体认关系。传统的中国医药与中国的饮食在这方面是一致的,即不像西方认识论那样,将人的主体与客观的客体割裂开来,表现在西医中对人的病理认识以及采用强烈的方式将病“压制”——仿佛让我们看到西方以“战争”解决问题和冲突的社会“治疗”惯习。另外,西药大多是化学制品——以“科学”和“人工”发明的药品,就像外力强烈撞击身体,可治疗却没有补给。简单地说,西药治病却不养生。中医药不同,首先,身体有病有恙被认为与自然“脉象”不平实,“气势”不畅通,“节律”不合拍,一句话,“道理”不对。因此,中医诊断主要的方法为“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都围绕着这些关系进行考察。顺带一说,中医的方法很像人类学田野作业中以“参与观察”为基本手段的“质性研究”(即对对象的“质”进行分析和判断,而西医则主要采用“量化”手段)。对中医来说,身体的“病”被看做“亏”,因而要“补”;“补”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食补。这种来自自然的“以象取义”特征多少有些类似于人类学家弗雷泽对巫术本质的理解:“象生象”(like produce like)[13],却又不尽然。因为中国的饮食养生治疗讲究将人的生命关系与自然物种、形态、节律等各种关系连为一体,将身体的各种变化植入其中。身体有什么问题,就与自然现象相对照;身体缺乏什么,就在食物中“补”什么。所以,膳食也就显得重要。简单地说,中医药既可治病又可养身。

       以人的生理和病理原则观照,《本草纲目》也是传统中医对人体认识的集大成。人之所以会生病,是由于身体中的某些机能出现了问题,就中国传统的认识论而言,是人的身体与自然的通汇发生了阻碍,或身体的某些部分出现了障碍和亏损,所以,中医讲究脉络的通畅和对亏损的补助、补充和补偿。这一切都必然包含着养身的原则。所以,中医的身体理论“养”高于“治”。这也符合中国对自然讲究“保育”,追求生态平衡、祥和。安德森曾经这样评价:“李时珍极大地推进了草本植物学与营养学的发展;主要由于他的功绩,中国直到1900年仍在这些领域居于领先地位。”[14]《本草纲目》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是中国赠送给人类的历史瑰宝。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陶立璠]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下一条: ·[陶立璠]“非遗”保护语境下的宝卷研究
   相关链接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
·[夏循礼]地方菜系的本草基因及其食养文化·[路童越]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新疆各民族共同饮食理念研究
·[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
·[夏循礼]节气本草饮食民俗文化及其时代价值·[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郭文钠]广府饮食生活中的意头文化·[程瑶]浅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贯通
·法国巴黎:将活态遗产带到餐桌上!·[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夏循礼]民俗饮食的营养功能内涵与文化功能外延·[刘永发 李庆]人文之汤:洛阳汤文化调查与探究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遗保护
·[程瑶]活态遗产的过程性保护·[姜国洪]论黑龙江当代民间文学的饮食民俗
·地中海饮食文化·[万建中]民族交往与文化交融的历史演进——基于北京饮食文化的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