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出版资讯

首页动态·资讯出版资讯

《运河记忆——嘉兴船民生活口述实录》首发座谈会在京举行
  作者:嘉兴文艺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1-18 | 点击数:4739
 

  三、关于运河船民生活调查与文稿编撰工作

  2013年4月,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联和杭州师范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嘉兴市范围内开展运河船民口述史调查工作。调查对象主要是嘉兴市运河水系范围内,曾经长期在水上劳作、生活,以船为家的船民,以及他们的后代。同时,也适当选择了嘉兴以外地区几位运河船民,向他们也作了类似的调查。

  国内外已经出版的口述史著作,大多是以一人之力完成的,《运河记忆》这本书则是聚合众人之力的产物。参与调查、撰稿的主体,是嘉兴市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他们的思想深度、文字表达水平固然比不上大学或研究所里的学者,但他们拥有从事这项工作的天然优势,为学者们所不具备,他们生在基层,长在基层,对基层的生活极为了解,他们中的有些人本身就是船民后代,或者亲属、熟人、朋友中间就有船民,由他们以唠家常的方式做口述采录工作,必定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60多位基层文化工作者参与了调查、撰稿。70多位分散在嘉兴各水域的船民成为口述史采录对象。这项工作全面铺开后,嘉兴市所辖各县(市、区)文化、文联部门积极配合,很快展开行动。2013年的夏天非常热,嘉兴经受了连续高温天气的炙烤,参与人员不畏酷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很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批口述文稿陆续出炉。到2013年12月召开第一次改稿会时,全市已经完成口述文稿初稿40多篇。2014年5月,第二次改稿会在杭州召开,收到的稿件超过了70篇。文稿数量已经超过预期,文稿质量则良莠不齐,有些已经达到出版水平,有些则连是否符合口述史体例都有待商榷。每一位作者,为了提高文稿质量都花了很大的心血,为了补充内容,他们一次次地拜访口述人,最多的进行了五六次访谈才完成文稿的写作。杭州师范大学的老师参与了定稿过程,在学术规范上进行把关。先后总共召开了三次改稿会,始终把文稿质量放在第一位,放弃了一批内容上有欠缺的稿件,质量过关但主旨接近、内容雷同的稿件,只能优中选优,忍痛割爱,70多篇初稿经过数次删改,付梓出版的共有45篇。

  嘉兴市还请了专业的摄制团队,拍摄了部分船民的影像视频,作为文字材料的补充。影像是对船民当下状态、处境的直观记录,有着文字所没有的直接性。为了使吴语地区以外的读者也能看懂视频的内容,船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配有字幕。受光盘容量的限制,拍摄内容不得不大幅度压缩,完整的船民视频,将作为资料妥善保存起来。

  2014年6月,2015年6月,利用在嘉兴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的两次机会,邀请当时来嘉兴的国内知名民俗学专家,举行了两次书稿论证会。乌丙安、贺学君、赵宗福、陈勤建、叶涛、刘晓峰等民俗学界极有影响力的专家参与了论证。与会专家对于书稿的主要方面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又对其中一系列必须改进和推敲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批评,为书稿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指明了方向。

  四、关于这部书的编撰体例与内容结构

  这部书分上下两册,近50万字,收录了嘉兴船民生活口述实录40份,嘉兴以外地区,浙江杭州、湖州、江苏昆山、吴江、山东济宁代表性船民生活口述史材料5份,并附录有11位船民的视频记录片,及两篇相关的散文随笔。书的主体部分,根据船民所从事行业的不同,分为三个篇章:“航运春秋”、“渔家岁月”和“船上百业”。其中,航运春秋17篇,渔家岁月14篇,船上百业14篇,不同类型文稿的数量,大致反映了不同类型船民在整个船民群体中的比重。显然,航运和捕鱼,是运河嘉兴段船民在运河水系从事的两大主业。船上百业体现了嘉兴船民的多样性及船上文化的丰富性,其中涉及的戏文船、高竿船、踏白船等,都是嘉兴地区独有的。每篇口述文稿的篇幅大约在五千至一万字之间,个别的超过了一万字,内容涉及船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如实反映船民的生活史,及社会变迁在这个群体上产生的影响,对船民弃船登岸改换身份后的生活也作了如实的记录。船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人生礼仪、社会交际、信仰习惯等也有其特别之处,这些内容因其显著的民俗特性,在书中有着重的体现。全书成于众人之手,文字风格难免各异,总体而言,要求文风朴实,行文尽可能贴近口述人的口吻及语言习惯。当然,记录并整理方言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加上口述人讲述过程中思维的跳跃性和语言的非逻辑性,适当的后期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原则上,尽可能保留讲述人的口语特征,尽可能减少采录整理人员对口述文本的主观干预。

  五、关于这部书的价值、意义

  《运河记忆——嘉兴船民生活口述实录》是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嘉兴市文联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并广泛利用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历时四年,完成的国内首部大运河船民生活口述实录专著。这部书的出版与发行,是中国大运河嘉兴段抢救与保护又一个新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具有重要价值和创新意义的口述历史记录与研究的初步尝试。因此,加强对这部著作的研讨和宣传,有利于彰显中国大运河历史积淀与文化魅力,有利于提高公众对大运河的保护意识,让保护运河、传承文化、美化家园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成果。

  这是一部关于过去的书,记录的是船民口中的历史,他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现实中,船民这个曾经自成天地的群体已经彻底边缘化,并且仍在继续萎缩凋零下去。本书收录的船民,大多数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最老的年近九十,六十以下的只有寥寥几位。本书初稿文字还在整理中,就已经有至少两位接受访谈的老船民过世。他们也许还算幸运,毕竟他们的名字和故事留在了书中,更多的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没有留下任何响动。其实何止船民,我们国家认定的非遗传承人,其中的大多数也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他们被时代抛在身后,无法真正与这个时代对话。还有更多的未被认定的默默无闻的人,他们来自旧的生活,旧的行业,身上有旧的传统,旧的操守,他们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被社会发展的洪流冲刷到了边缘地带。这是历史发展在社会生活中造成的鸿沟。这部为一个边缘群体留影、造像、立言的书,是在鸿沟上架设桥梁的一次尝试。

  

京杭运河嘉兴段(辑自明潘季驯著《河防一览》卷一)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嘉兴文艺网 2017年01月17日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东北民间故事》出版,抢救寒地黑土的民间文学奇葩
下一条: ·[李向伟]流动时代的立体书写
   相关链接
·[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 王晓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利用中的地方文化精英
·[谢芳]地方文化传统的再建构·[马盛芸]基于地方文化认同的饮食民俗资源开发
·[吕树明]增福财神信仰的当代建构与反思·[孙正国 杨军]重塑认同:国家非遗运动与地方文化实践的双向考察
·[郭俊红]地方文化视域中的牛郎织女传说研究述评·[季旻孜 季全保]挖掘地方民俗资源,探索餐饮发展新路
·[萧放]论新文化史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田野║ 从民俗生活实践走近地方文化: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文化考察记
·运河记忆:在嘉兴船民的口述史中,寻找对民间生活的敬意·[杨金源]民间戏曲作为重建在地社会符号之区域民俗事象研究
·[张原]超越“类型”的地方文化·[高荷红]满族说部历史上的传承圈研究
·[陈志勤]节庆活动创造与地方文化展示·[翟永明]成都的气场滋养文人和艺术家
·[王笛]从“微观世界”入手理解“宏观世界” ·[西闪]茶馆:历史学家的乡愁
·[张振涛]当绣花手变成乐手:女性传承地方乐种越来越普遍·[萧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文化传统的重建及其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