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施爱东]一个技工与一群诗人的群殴
——《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玄论战”》代后记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01 | 点击数:6746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的几位主要发起人都有一个好习惯,论文写好之后会先发给同行看一看,彼此互相监督,提点意见,以强化论文的抗摔打能力。这些意见大多是技术上的,比如某处资料遗漏或引文不准确,某处有逻辑漏洞或结论过于武断,诸如此类。可是,宗迪看了我的论文之后,颇不以为然,对我的工作进行了全盘否定(注意,不是局部意见,是全盘否定)。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我在“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泰山会议”宣读论文《故事的无序生长及其最优策略》的时候,宗迪也是对我作了全盘否定,这是我难以接受的。

  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我决定和宗迪真刀真枪地好好打一架。2005年11月1日,我在“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网站贴出了我的一张大字报“一场没打完的官司:田野是实验场OR我们生活本身”,正式拉开了民俗学界最惨烈“群殴”的序幕。

  两个理工科出身的民俗学者的纠缠恶斗,迅速引起了数以百计的民俗学同仁的围观、数以万计的网页点击量。朋友们不仅在网上摇旗呐喊,还在线下的饭局和会议间隙中火上浇油,大呼“过瘾”“好玩”“有意思”,用各种言语刺激鼓励我们将恶斗进行到底。

  1920年代的中国文化界曾经爆发过一场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我和宗迪之间的论争,应该算做近百年来“科玄论战”的余绪,我站在科学派一边,宗迪站在玄学派一边。我原以为战斗一打响,支持科学派的同仁和支持玄学派的同仁大约能占到一半对一半,可是,我没料到围观群众都是纯文科出身的民俗学从业者,而不是随机抽样的知识分子,结果双方观点一亮相,大家呼啦一声,全站到宗迪一边去了。

  若以学术趣味和研究范式而论,我觉得民俗学界和我最接近的是陈泳超。我电话中多次向泳超暗示,希望他能施以援手,可他更喜欢坐山观虎斗,每次都装傻,只点评,不掺和。不过,这倒激起了我孤军奋战的斗志,我把自己想象成了《英雄儿女》中高喊“向我开炮”的王成。有一句不知道谁说过的名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很励志,我就是仗着这条名言的鼓舞,劢力抵抗着,左支右绌不屈不挠地跟玄学派进行了浴血抗战。

  同是民俗学工作者,我是学界技工,宗迪是学界诗人。技工是趴在地上干活的,这种人眼界不高,只能看到自己面前的一亩三分地,总想着如何解决一个个具体而现实的小疑难、小问题,很少思考问题背后的人文理想、终极关怀。至于诗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跃入云端的天之骄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上穷碧落下黄泉,卷舒风云之色,神与物游,其思理之致乎。如若不信,诸君请读一读书中宗迪的“学术散文诗”《伤感的民俗学,或者如何成为一位民俗学者》,保管可以一眼认出宗迪伤感而忧郁的诗人气质。

  被陈泳超认为“本质上也是一位诗人”的吕微,是“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的精神领袖,俗称“吕老大”,他的出场,无疑大大加重了这场群殴的学术分量和可看性。吕老大虽自称中立,但是,骨子里的诗性决定了他无法中立,他很温和地表达着对于“技术流”的担忧,以及对于宗迪的欣赏。出于自卫,我不得不腾出手来,对吕老大进行防守反击。任双霞博士则带着她的一干“盲流”啦啦队,不断地为宗迪欢呼叫好。面对这些非理性的女粉丝,我基本只能装聋作哑,偶尔回个嘴,抵挡几拳,似乎也没什么用处。

  最让我难受的,是宗迪的打法。我发起论争的目的,是想让大家一起来讨论,我的论文中有哪些操作失误,出现了什么逻辑漏洞,结论是否可靠,实验的方法应用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大家坐下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是,宗迪根本不接我的茬,一上场,劈头盖脸就是一通猛扫:“现代科学是工具和实用导向的,不具有像宗教那样先天的道德合理性,而把他人当成自己的实验对象和检验手段,尤其和民俗学这门学科的精神格格不入。”这样一来,论战双方就完全行走在两条轨道上了,我想讨论的是技术问题,而他只讨论伦理问题。

  我很努力地想把论战拉回到技术层面来,可是,高在云上的诗人却不愿降落凡间。为了能让论战继续,我只好放弃对于方法和技术的讨论,转入宗迪设定的轨道,对实验方法的学术合法性进行辩护。这就注定了这是一场众人落石,一人招架的一边倒的群殴事件。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陈建文]切实肩负起推动民间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重任
下一条: ·感受《萨满神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链接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
·[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徐赣丽 滕璐阳]当代手工艺的都市实践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在线上成功举办·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
·[李向振]面向“民众的知识”和知识生产的现代民俗学·[岳永逸]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
·[叶涛]关注当下的民俗学·[徐赣丽]现代民俗学如何可能
·[周星]现代民俗学应该把乡愁与本真性对象化·[孙艳艳]修行中的“身体感”:感官民族志的书写实验
·徐赣丽:《民族文化的空间传承——对侗寨的田野研究》·[岳永逸]Folklore和Folkways:中国现代民俗学演进的两种路径
·[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李传军 罗含]表彰隐藏的光辉:歌谣运动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建立
·[林继富]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周星]从实问真、与时俱进的现代民俗学
·[沃尔夫冈·卡舒巴]都市的认同感——浴火重生的城市文化·周星、王霄冰 主编:《现代民俗学的视野与方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