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联办会议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联办会议

国际专家聚集贵州 交流探讨传统伦理下的非遗传承与利用
  作者:王小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18 | 点击数:6571
 

  回归传统看本源面向世界看本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直以来都是以申报项目和传承人保护为基础,目前已融入大量文化宣传交流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视像中。中国“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世界和本土的关注。回归传统看本源,面向世界看本土,“非遗”的生态独居视野,引发的观照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前发布了12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伦理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朝戈金教授,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与贵州“非遗”专家进行交流。提倡和尊重正确积极的“公产意识”和“契约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的全人类意义,使之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做出贡献,成为研讨会的重要共识。

  “非遗”专家刘魁立以“非遗三题——公产意识、契约精神、非遗事象的基质本真性”为题进行发言,阐明“非遗”在传统社会中的意识精神。

  汉语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语中一般被称为“无形文化财”,其对象包括各地区代代相传下来的无形(非物质)的歌谣、音乐、舞蹈、戏剧,以及包含这些在内的节日活动。此外还有(除高雅而昂贵的美术品等以外的)传统的、民俗性的生活用具、用品(即“民具”)以及建筑物等的制作技术之类。

  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日本国立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日本民俗学会理事松尾恒一在“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及在现代社会的运用”的主题发言中提出,中日两国在无形和非物质的界定上有共通之处,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从最初的文化不自信,到后来成为日本文化旅游产业和本地城市精神生活振兴的一个核心,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对于现代的传承活动而言,民俗文化在历史中的传承具有很大的价值,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这些传承历史情境的文化遗产,具有“财产”和“遗产”的双重价值。

  “我们要学习古今亿万人共同体会过的生存之道,就不能指望靠少数贤能的思想来指导。因此,首先要记录眼前丰富的事实,并希望能尽量将之变成更多人共有的知识。这样一来,通过对材料进行整理和比较,以自然而然的、明了的共通现象为基础,如果可能的话,应从中提取出这个时代的法则……”松尾恒一的分享中,阐述了日本将各地传承下来的各种事例进行记录和收集乃当务之急。

  让非遗在活态传承中发展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人类伟大文明的结晶和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一个承载人类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一个储满人类情感的仓库,对于世界各族人们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和协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此次研讨会开幕式的主持人,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在主持中说,这样一座人类重要的资源智库,保存着人类的社会创造力,保护它、传承它、利用它,能让我们今后在应对现代性危机,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更具创造性。

  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贵州省一直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建立国家级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处,省级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3处,省级28处。此外,贵州还率先在全国建成了第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贵州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集中区域。”省文化厅厅长徐静在开幕式致辞中说,研讨会的召开,将启发贵州作出新的思考和审视,推动贵州更好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她说,贵州多元民族文化和美共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造就“多彩贵州”。承载着贵州各族人民独特生活轨迹和历史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让世人关注,让世人青睐,也越来越影响世界,越来越让世界各地的各族人民分享到文化多样性的魅力、欣慰和愉悦。贵州省委、省政府认识到贵州完美的山地生态和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的珍贵性,正在强力推动“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这一战略。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省文化厅积极探索“非遗”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探究“非遗”保护传承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让“非遗”服务当下,如何提升“工匠精神”以及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等。

  “随着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文化艺术及文化遗产界的外国专家到我省交流与考察,为推动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是我省引进外国智力支持文化发展的成功体现。”王红光说,随着贵州省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的加大,科技成果与日俱增,思想理念与国际接轨,标志着贵州省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

  与会者认为,传统伦理下关乎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利用的国际性重要会议在贵州召开,增强了贵州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专家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重要保存地——黎平县地扪侗寨,在那里聆听天籁之音——侗族大歌,共同探讨生态博物馆本土化及其对文化传承与利用发挥的积极作用。国内外专家提出:保护好、传承好黔山贵水滋养的多元民族文化,让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为人类的美丽和世界的精彩坚守自己的独特性。


继续浏览:1 | 2 | 3 |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2016年07月15日13B版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传统伦理下的非遗传承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下一条: ·“民俗学专业责任与研究伦理工作坊”在京召开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