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李粉华]亚瑟·哈图对特性形容修饰语的研究
  作者:李粉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08 | 点击数:10803
 

  (二)传统多变型(Traditional,yet varied)

  “传统多变型”是在“传统型”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指人或事物的同一个特性特征可以通过不同的修饰语表达。对一部流传了千百年的史诗来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是稳定的,但是史诗歌手在描述人物特征时会灵活运用不同的修饰语。在演唱过程中,为使表达丰富华丽,提高观众的积极性,即使同一个意思,一个优秀的歌手会用不同的词语去表达。在《玛纳斯》史诗的传统中,玛纳斯的四十勇士里最能言善辩的要数阿吉巴依勇士。玛纳斯奇在演唱时也会用不同的词语修饰阿吉巴依,向听众展示阿吉巴依“口齿伶俐”这个特征,比如“阿吉巴依说出的话像蜜一样甜”,“能说会道的阿吉巴依”,“巧舌如簧的阿吉巴依”,“智慧超群的阿吉巴依”。

  (三)变异型(Transferred)

  “变异性”是指从历史的纵向看,修饰语的使用会发生改变。《玛纳斯》史诗与柯尔克孜族的信仰、观念、生活紧密相连,当柯尔克孜人的生活观念、宗教信仰发生变化时,歌手的用语也会发生变化。比如“高山上的雄鹰”和“青鬃狼”,这两个形容词都是可以用来修饰阿勒曼别特和玛纳斯的,但在1856-1869年间,这两个形容词的使用就分开了。“雄鹰”和“苍狼”是萨满文化中的重要象征物,玛纳斯是一个没有萨满属性的典型的战斗领袖,用“雄鹰”和“青鬃狼”这样的形容词修饰玛纳斯更多是体现他在战争中的英勇。而阿勒曼别特是拥有萨满神力的英雄人物,他少年时代就到魔法高超、武艺高强的巨人朵(Jürindöö)门下学习各种武艺和法术,精通巫术能够呼风唤雨。用“高山上的雄鹰”和“青鬃狼”这样的形容词修饰阿勒曼别特体现了萨满文化在英雄身上的体现。但是阿勒曼别特后来皈依了伊斯兰教,以异教徒的身份出现在史诗中,歌手对阿勒曼别特描摹时,含“鹰”和“狼”的形容词就慢慢不再使用了。

  哈图的说法值得商榷,因为当我们查阅记录下来的著名的玛纳斯奇居素普·玛玛依的演唱文本时,可以发现“高山上的雄鹰”和“青鬃狼”这两个形容词还用在阿勒曼别特身上。因此,哈图的论断虽然很有道理,但似乎不太符合目前柯尔克孜族的传统。

  (四)重释型(Reinterpreted)

  随着时间的流变语言会发生变化。作为一种口头艺术,尤其像这种通过口传的史诗,由于语音的略微调整,人或事物的修饰语会发生变化,使得人物的形象也会发生改变。这一类由于语音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特性形容修饰语称为“重释型形容词”。在柯尔克孜族史诗中,重释型形容词在阔绍依(Košoy)身上的例子最为明显。

  在乔坎·瓦利哈诺夫搜集的“阔阔托依的祭典”中,歌手描述阔绍依时用的词是“Bešettiη(商贸的)”[8]

  535 el agası Er Košoy,

  ton jakası Er Košoy,

  at takası Er Košoy-

  bekip kalgan Bešettiη

  jüzün ačkan Er Košoy.

  众人的汗王英雄阔绍依

  大衣的领子英雄阔绍依

  骏马的铁掌英雄阔绍依

  将萧条的商业集市

  恢复了原貌的英雄阔绍依

  1862年到1869年,拉德洛夫所记录的章节中,所行用的词是“Beištin(天堂的)”,

  394 bekip bir kalγan beištin

  ešigin ačkan Er Košoi,

  Bailanıp kalγan bazardın

  jolun ackan Er Košoi

  让关闭的天堂,

  开启大门的英雄阔绍依,

  让萧条的‘巴扎’

  重新繁荣的英雄阔绍依

  4837 bekip kalγan beištin

  ešigin ačkan Er Košoi

  让关闭的天堂

  开启大门的英雄阔绍依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秋山利辉:《匠人精神》摘录
下一条: ·[太史文]七夕与鬼节为什么同在农历七月?
   相关链接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
·[赵晨之]走出“中国有无史诗”的提问方式·[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冯文开]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
·[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范宗朔]试析菲律宾苏洛德人史诗《西尼拉乌德》中的英雄人物特征·[查汗]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下新疆《江格尔》史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建构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
·[范宗朔]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的经典化和多元文化因素·[阿布都外力·克热木]从我国三大史诗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瑞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民间文学的变迁·[杨杰宏]音像记录者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影响
·[陶阳]英雄史诗《玛纳斯》工作回忆录·[尹虎彬]史诗的诗学——口头程式理论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