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刘铁梁]村庄记忆:民俗学参与文化发展的一种学术路径
  作者:刘铁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0-18 | 点击数:12116
 

  二、村庄劳作模式的转变

  在发展中的农村中,村民的劳作从原来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三产业转移,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模式,村民的劳作可以是继续种地,生产出商品粮、供应城市居民蔬菜等,也可以是生产工业产品,或者是提供旅游业的服务。无论哪一种劳作,都已和市场发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这种劳作模式的转变如果不只是发生在一家两家当中,而是发生在全村,那么就可以说发生了村庄或称村落劳作模式的整体转变[1]。在一些人口大量外出的村庄中,也可以看到某种村庄劳作模式转变的情况,村民们利用亲属关系,集体出外承包工程,或者是建立起生产和销售产品的经济组织。例如,淄博市的一个村庄,先有人去城里做装修工人,给各家各户的新房装修,然后带动亲戚朋友相继去做装修工,进而又在村里生产天花板,在承接装修业务时推销这种天花板。这种由个人而集体的生存方式的转变,实际上还是利用了村庄社会传统的关系纽带,因而成为一种新的村落劳作模式 。村民虽然离开了土地,但是村庄的组织还在市场中发挥作用,显示出它的活力。

  民俗学者需要改变以往将民俗当作客观对象去分类进行研究的习惯,应当把理解、体验不同群体生存与发展实践的经验作为研究目的。从劳动者主体的身体经验上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在城市化过程中整个村庄的知识体系、原有的熟人社会关系等都在发生变化。比如,在土地承包以后,村庄中实际上又恢复了土地租赁、劳动力雇佣等制度。还有一个情况不可小觑,这就是现代化的公司体制代替了乡村传统的合作关系,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村民个体进入城市里的公司,二是一个村庄就地建立起自己的公司。

  所以说整个乡村的民俗文化都在发生变迁,包括社会关系、交往关系、知识体系、文化符号等都在整体地发生变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劳作模式发生变化的意义,因为从劳动者主体的感受来说,民俗的根本变化是自身劳作模式的变化,而不是过年过节习俗的变化。今天有很多人在说年味淡了,从农村的情况来看,实际上是因为随着劳作模式的改变,村民们原有的在同一个共同体中的互动关系和知识体系被解构了,使得关于过年的同一种身体感受也被解构了。以前的情况是不管几代人,过年的习俗是一致的,过年的感受也是相通的。现在不是了,不同年龄的群体和个人,都有对年味的不同追求。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村民日常互动和集体文化知识的弱化,但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话语和行动的多元化也可以给乡村文化的发展带来契机,使得村庄集体的作为不会墨守成规、缺乏活力。

  村落劳作模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村落一定会丧失自身的文化传统,相反可能会带来传统的新生。这与市场经济的环境有关。一方面是农村进入旅游市场以后,其农耕文化传统及其改变都可能变为一种文化资本。比如,这种传统可以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资本.即对城市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文化资本。第一是特色农业,包括庄稼、蔬菜大棚、果园、鱼塘等,所有这些特色的农业全都会对城里人有吸引力。第二是村庄的领地是处在亲近自然的地理位置上,也就是拥有亲近自然的人文地理条件。第三是村庄的民俗文化,包括集体生活规范当中的节日、庙会,也包括村庄的历史故事以及他们拥有的民间艺术等,都呈现出与当代城市人不同的另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以及另一种亲密交往的社会关系。比如有些地区的民歌,实际上是在心领神会地传授和交换着共有的知识,真挚的情感。至少是在这三个方面,从经济类型、地理位置,知识体系与交往规范上来看,村庄的传统文化,对于城市人来说都成为了宝贵的文化资本。当然,这些文化资本的形成是以它们本来具有的生活价值为基础的。也就是说,这些文化原本并不是为了展现给游客们的,而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因而包含了挥之不去的家乡情感。

  另一方面,劳作模式的转变也会重新建构起村庄的认同感,在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又加上公司体制下的业缘关系,因而形成村庄社会的新结构。于是,村庄的组织在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得以再造。村庄再造的过程必然包括文化传统的再造 ,也就是说,村庄只有主动加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对于村庄历史的记忆,才能形成一个拥有文化身份感、文化话语权的共同体,从而也是一个强壮的经济共同体。

  三、村庄记忆与个人生活史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北京大兴区长子营镇沁水营村。沁水本来是山西省晋东南一个县的名称,被这个村所沿用。北京大兴区的风河流域,都是明初从山西移民过来形成的村落,所谓“七十二连营”,取名就用家乡的地名。这些村庄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重新组织的过程,在此不复赘言。1949年以后,从土改到合作化的这段时间,这是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建构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集体化经济时期。这种集体化给予中国农民的文化塑造非常深刻。直至今天,村民在说自己这个村的时候,还是和当时的大队的边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有人把这一时期的基层组织建构称作是“单位化” 。

  今天的沁水营,像北京郊区平原地区的大部分村庄一样,已经有相当多的耕地变成了工业设施的用地。还有一部分耕地成了特色农业的用地,比方说大棚里或者说阳光房里的蔬菜、果木。也保留有一部分种植粮食的水浇地。这种土地利用的多元化,与集体化时期统一将土地作为粮食生产用地的情况相比,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景象。集体化时期,沁水营只是在粮食的种类和品种上进行过几番调整,如曾经大面积种植过水稻来代替小麦和玉米的二茬作物。稻谷的产量高,品种也比较好,只是那个时候没有市场经济的环境,村民受益并不明显。但是,由于增加了粮食产量,沁水营特别受到了县里的表扬,成为了著名的生产模范村,这段历史至今仍被老一代村民所清晰记忆。

  从文化地理位置来看,这个村姓氏比较多,可以证明它建村之初就处在一个交通要道上,他们叫“官马大道”。官马大道大体上就是指当初京师到天津卫的一条要道,人口经由这里的流动比较频繁,因此村庄的姓氏就比较多。此外,村庄东边紧挨着的长子营村,那是远近闻名的一个重要集市,也是现在镇行政机关所在地。长子营村有一处庙,在长善坡上,是关帝庙。但是村民今天也记不太清楚它的摸样了,因为北京地区的庙在民国期间就被拆毁过,土地改革的时候曾作为小学学堂。当地人称这里的庙会为长善坡庙会,在民国时期非常有名,但是在集体化时期以后就再也没有恢复过。

  沁水营村里曾有个观音寺,所以村名也叫观音寺。此外没有更多的历史建筑。可是我们发现,这个村却保留了“文革时期”修起的几处公共建筑,据说这也是一种巧合。村庄曾在1984年和1985年进行统一规划,对民居做过彻底的拆建重修,形成一排排整齐的院落,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宅基地占用的土地也得以节约。但是,原有的公共建筑由于不属于各家各户,反而没有进入民居的改造工程中,所以得以保留、这些建筑包括“中央五七大学舞蹈学校”,就是当年排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地方。因为至今仍然是村里最好的建筑,已被用作村委会和幼儿园。再有一处,就是“知青大院”,是一大排瓦房,前面有个大院,院子里还保留着当年下乡知识青年用过的碾子、水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韩雷 杜昕谕]居住空间认同与古村落保护
下一条: ·黄涛:村落的现代化演进与文化传承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
·[张筠]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俗学主动:传承、实践与现代性·[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