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程蔷]过年:从传统到现代
——并略及中日过年习俗异同的比较
  作者:程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5 | 点击数:26234
 
 
  四 结语
 
  过年习俗从传统规范到现代方式,既有传承,又有替革,上面所述主要是由社会合力所造成的渐进性自然演变,并不是按照某种意志采取的措施。那么,民俗的变化是否就只能如此自发而缓慢地进行呢?当然不是,移风易俗,人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以过年习俗而论,以往就曾发生过革除弊俗之例。如古代正月十五和端午曾风行于日本、中国华南地区和朝鲜的“石合战”(印地打)习俗,虽出于禳祈丰收、驱避灾疫的预占目的,与农事及人的健康有关,但因其过于激烈野蛮和巨大的死伤危险性,日本已于近代将其废止,中国也因此俗常变为械斗而予以取消。这就是人为主动改造风俗习惯的一个好例。今天,在中国,则有城市市区禁放爆竹的地方法规(由广州带头,北京、上海各大城市继行),实行以来已收到良好的效果。②至于地方开阔的郊区,自可暂缓实行。同时,商家还在设计开发能够只响不炸的新型爆竹,以满足民众为春节增添喜庆气氛的心理需要。如能坚持下去并不断扩大影响,实属移风易俗的成功例证。近来,莫把传统文化节日全变成美食节的呼吁也已引起广泛注意,这对克服利用节日风俗恶性推销商品的歪风(如中秋节制卖上万元的月饼之类),加强对民俗节日文化内涵的认识是有好处的。这都是现代人对传统习俗作理性思考后提出的好意见。固然每一种传统习俗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理由,但不等于任何一种习俗都合理有益。而且条件变了,有些本无大害的习俗也会暴露出缺陷和弊病,更不必说那些本来就是应该革除的陋习了。现代人应当尊重传统,但也有责任改进老传统,建设更健康的新传统。
 
作者简介:程蔷,上海大学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大学院国际开发研究科客座研究员
 
(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研讨会论文,2005年2月,北京)
 
注释:
 
  ①见大林太良《正月の来た道——日本と中国の新春行事》,东京:小学馆,1992。155—186页。该书引中山太郎《日本民俗学辞典》说明此风俗云:日本的石合战,是双方投石对击,以胜负占卜年景的丰歉,人们的心理是胜者将得丰年,负者则得凶年。一村之中以稻田与旱地、山地与滨海分为两方相斗,胜方便以为可获神宠,故打斗相当激烈。该书并引用历代文献及今人研究论著对此风俗的渊源和各种表现作了论述。中、朝的石战情况大致相同,但似更多显示勇力的成份。朝鲜的高丽及李朝,此俗受国家重视,甚至略具军事演练的性质。
  ②在建筑密集、人口拥挤的大城市放鞭炮,常引起火灾,炸伤人。广州市从1980—1990十年春节,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火灾154起,烧死1人,导致眼部外伤每年在100宗上下。1992年经市人大通过,开始实行《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随后上海、北京亦发布类似规定。
  (本文在写作中得到日本名古屋大学大学院国际开发研究科樱井龙彦教授及该科情报资料室帮助,谨此感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勃]《中华民俗通志·正月志》
下一条: ·己丑春联:牛年奋进 躬耕力行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王娜]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