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高丙中]当代财神信仰复兴的文化理解
  作者:高丙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5-24 | 点击数:7085
 

摘要:从斗私批修,到人人都可以正当地追求私人财富,这是中国现当代经过了曲折的思想斗争、政治运动、社会冒险才达成的状态。这个巨变可以通过私人财产占有率的增长等社会过程来认识,也可以通过文化符号兴废的呈现来理解。财神信仰的复兴与正当化作为这个变迁的文化表现形式,由此一方面看到“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意识形态话语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仪式的对应物,另一方面看到追求财富的个人心理如何借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表达其社会属性。财神信仰蕴含着深奥的文化意蕴,如一事一求的现象与不舍自我的心性、公庙私求的现象与私财公益的共生等。财神信仰复兴是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代表作,由此可以探索把民间宗教作为深具社会历史内涵的文化形式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财神信仰;文化形式;财富观


  我们在刚过去的近40年经历了众多巨大的变化:(1)国家经历了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的历史变化;(2)国人经历了从私人财产微不足道到私有财产丰富的历史变化,国家经历了从公有制才具有正当性到私有制受法律保护的历史变化;(3)思想文化领域经历了从革命的意识形态压倒一切到民间宗教复兴、传统文化重新被赋予正面评价的历史变化。其中任何一种变化都包含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它们本身既可以看作历史事件,也可以看作一个历史事件的不同片段,如果说“历史事件”是代表历史被改变的事件或改变历史的事件的话。如何书写历史潮流中的这些重大事件?在通常情况下,这是社会科学诸学科用鸿篇巨制去完成的目标。我们在此首先愿意把它们看做3个相对分立的事件。在这种预设下,如果通过财神信仰的复兴来透视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3个事件的内在联系,于此看来,3个事件又是同一段历史的不同剖面。

  财神信仰的研究是一个很边缘的话题。这与财神旺盛的香火并不对称,与财神信仰作为社会事实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并不匹配。财神信仰在当前已经重新是一种广泛见诸国民生活的现象:财神的庙宇、殿堂、塑像、牌位在1950~1980年逐渐退隐乃至销声匿迹之后又一点一点恢复起来,已经重新成为全国城乡各地的相关宗教信仰场所的标准配置,对财神的祭拜重新成为众多国人在节庆活动、家庭经济活动中必有的仪式。“财神信仰自宋代肇始以来,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曾像今天这样普遍、深入和多样。”可是,现象的广泛性并不必然引起研究者广泛的兴趣。财神信仰虽然不乏研究,但是本来就比较薄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财神是谁、他们如何成为财神的来源性问题的介绍或考证上,这些基于文献文本的梳理与评介提供了历史知识,尝试发掘财神信仰的文化价值,却很少基于现实调查的研究,也就难以与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或主流思想相衔接。我们今天更需要以学术的眼光认识同代人的财富欲望以及作为这种欲望的文化表达方式的财神崇拜,从它们作为日常生活的边缘现象解读它们包含的时代主题。我们既缺少对于财神信仰与特定人群的联系的案例研究,也缺少财神信仰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的总体论述。知识界一直倾向于把财神信仰当做边缘人群现象、边缘意识来看待,不太有冲动把它与主流话语联系起来。其实,财神信仰是可以被看做国家意识形态的实践形态(实践版)在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文化表现形式的。我们的国人在过去近40年逐渐能够重新正当地占有财富(私财),这在国家政治话语里有一个对应的演化过程,我们也可以从财神信仰的复兴看到这一正当化的历史主线。

一、财神信仰复兴的个人观察

  在我20多年的社会调查经历中,我观察到宗教信仰在中国复兴的一些案例,其中涉及财神供奉的一些观察与案例可以在此交流。

  我是从1990年开始做社会调查的。那年寒假开始的3个月里,我回到家乡(湖北省京山县)做博士论文的民俗生活调查。按照传统的新年习俗,大年初一清晨开门拜喜神后,就去拜庙,村里村外的庙都要拜,一定要拜财神殿。显然,拜财神本来是家乡新年的仪式内容。自从“文化大革命”后春节习俗恢复,乡亲又有了拜财神的需要,只在大年初一早晨迎喜神时也顺便拜财神,因为村内外已经没有公共的财神殿让人们去祭拜。村里原有爹爹婆婆庙(土地庙),里面也供奉财神。村外有一个形制更大的庙叫“髙圆寺”,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观音,也供奉着玉皇大帝、三星、关财神(配关平、周昌)。我家乡的乡镇在解放前活跃的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基督教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兴盛起来,但是有教会没有教堂,一直是租用民房进行宗教活动。而佛教、道教的庙宇要到2000年之后才在周边村庄有重建的案例,我们村至今也没有重建寺庙的迹象。

  这应该是中国民众与财神联系的一种常见的现状。一方面有祭拜财神的民俗观念和节日仪式活动,另一方面却并没有恢复以前曾经拥有的寺庙。但是民众在特殊需要时会找到特定的寺庙去祭拜,祭拜对象很自然包括财神。

  从寺庙供奉来看,财神不是出现最多的神。但是从日常生活的经验来看,财神可能算得上是能见度最高的神。其中有两个特殊的原因:(1)传统的神灵信仰与祭拜都有特殊的节庆,许多节庆在仪式上都式微了,期间的信仰活动或简化了,或缩小了流行的范围,所以相应的神灵崇拜大都不如从前普及。但是春节习俗是传承最好的,其中迎财神的习俗又是恢复得最突出的,甚至被以夸张的方式表现着。我的很多春节是在各地过的,都看到居民对于迎财神的重视。(2)当代的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造就了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大量商家,其中许多都供奉财神。这无疑是其他时代无与伦比的。例如餐饮业的店铺广泛供奉财神,店主日常供奉财神,人们进餐馆出餐馆都从财神旁过,经意或不经意中感受着财神信仰的各种内涵。

  我从1996年到河北省赵县范庄观察“二月二”龙牌会,在过去20年里去了10多次。范庄村有多个村民自愿结社而组成神明会,如观音会、三皇姑会,其中最大的是龙牌会(祭拜的是写着“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的牌位)。每逢二月二龙抬头,村民举全村之力操办龙牌会,在3天会期里能够吸引周边近10万人参加,盛况空前。龙牌平时供奉在轮值人家,在庙会期间供奉在临时搭建的大棚中心,周围由130多位神祇的画像陪伴,除了有关公,其中专门有一幅神像题名“财神”,供奉在大棚外面的一个单间里。龙牌会在传统上就没有庙宇,但是在2000年前后,龙牌会的会长带领会众筹款建成了一个殿堂,一边题为“龙文化博物馆”,一边题为“龙牌会”,用这种通融的方式,为一个没有合法身份的信仰建设了一个合法的殿堂(在县文化馆和主管土地、规划的有关部门报批的是“博物馆”)。在2006年,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运动影响到这里,“范庄龙牌会”成为省级非遗,成为受保护的文化遗产。

  笔者因为参与中国民俗学会活动的机缘,从1997年开始见证北京东岳庙重建的过程。我在2002年受刘魁立先生委任为学会秘书长,代表学会在2003年与东岳庙管理处达成协议,把中国民俗学会迁入院内办公,于是有机会在场观摩,知晓庙宇重建、阜财殿财神重塑金身并接受香火供奉的一些细节。

  北京东岳庙是道教正一道在华北的第一大丛林。北京解放后,东岳庙整座庙被北京市安全局占用,建筑物改作他用,庙自然就关闭了。到1995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恢复东岳庙,庙中所驻机关全部腾退,成立管理处负责重建,重建后成为“北京民俗博物馆”,而不是宗教场所。1996年,北京东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主办方开始重新塑造神像。究竟是造接受敬拜的真神,还是造观摩的展品,相关方面有争论。最后还是相关领导拍板,按照宗教仪轨塑造神像,进行了装胎和开光。造了真神之后,对于主殿和左右的阜财殿、子嗣殿是否真的让民众烧香敬神,也有争论,最后还是上级领导决定,允许烧香礼拜。东岳庙重建后,以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名义于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然而,道教界一直在政协会议上呼吁把东岳庙还给道教协会,直到2008年5月,朝阳区政府同意道士进驻,重建后的东岳庙同时作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和道教道场存在。几乎就在同一个时间(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北京东岳庙庙会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东岳庙庙会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的文化传统。东岳庙建成后,每年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因其位于齐化门外,是大都通往漕运门户通州的要道,因此商贾云集,香火兴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诞辰,明代时有盛大的东岳仁圣大帝巡游,清代时还派遣官员降香。民国以后东岳庙仍循旧例,照常举办庙会。庙会摊位100多个,摆在庙内的,有小吃、杂货、花鸟鱼虫、杂耍、套圈儿游戏,庙外摊位有卖木材的、家具的、食品的、铁器及日用百货的,还有说书的。从2002年起,管理处又恢复了庙会,不过把时间从农历三月改到了春节,各种摊位以展示、售卖老北京的民间工艺品为主。市民的花费中,请福牌的数量是最大的,再就是香火的开支。庙会期间,阜财殿的香火十分旺盛。殿内供奉的两尊主神为文财神比干和武财神赵公明。拜财神,是东岳庙庙会的一项基本活动,但也只是诸多祭拜活动的一种,市民是在敬拜东岳大帝(“掌管人间一切贵贱、生死、祸福的东岳泰山神天齐仁圣大帝”)、给广嗣殿烧香、巡视七十二司的整体活动中拜财神的。

  妙峰山庙会调查是北京大学教师从1925年开始的一个传统项目,这个庙会从1993年开始恢复,我从1997年开始观察,主要是调查北京城的妙峰山香会,看会首们如何组织会众,如何表演武术,如何上妙峰山朝拜。妙峰山主要的宗教空间是回香阁,主神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周边配殿供奉王三奶奶、药王、月老,到2015年复建了财神殿。

  妙峰山庙宇从1985年开始重建,解放后长期的荒废已经使庙宇破败不堪。在曾经在这片山林打游击的北京市老市长焦若愚的支持下,妙峰山乡政府拨款通路、通电、通水,修复了(碧霞元君)娘娘庙和部分旅游设施。1990年春季,山下的涧沟村干部出面,接待花会(香会)的传承人隋少甫组织的10档花会来朝顶,以民间的方式尝试着恢复春季庙会。公安人员知道后对组织者进行了传讯、调查,但是市里的领导表态支持恢复庙会。于是在1993年,乡政府出面组织庙会,邀请城里的花会上山给娘娘献艺。妙峰山娘娘庙会从此又正式在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举行。1997年,门头沟区政府把妙峰山春节庙会纳入“北京97’中国旅游年”,宣传“百档花会上妙峰,百万游人朝金顶,百样山货任挑选,百尺竿头有新景”的活动主题。1998年,门头沟区政府组建“京西旅游”上市公司,妙峰山旅游项目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景区复建的财神殿在2015年春季庙会期间对外开放。财神殿位于回香阁内,秉承妙峰山信仰体系的传统,供奉赵公明、关羽等多位财神。

  妙峰山庙会主要是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定位而合法化的,以其历史名望和群众中的声誉有力地支持了“京西旅游”的品牌。因为庙会本身每年吸引100多档香会的朝拜与民间艺术表演,沿袭了老北京的文化传统,所以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妙峰山本来有财神殿,庙会的恢复也被认为是政治上正确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节目,反而忌讳重建财神庙。缺这一个殿堂,妙峰山的庙会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都差一笔。现在终于把财神殿复建起来,算是有画龙点睛的妙处。

  笔者从2014年开始,在山东省荣成市调查海洋文化的民间积淀,参加了人和镇院夼村2015年谷雨期间的开洋节,考察了开洋节渔民祭拜龙王庙的民俗活动,其中包括对财神的祭祀。这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村子,依靠渔业、港口、运输业和工商业。村民对海神(龙王和妈祖)、财神的祭祀相当隆重:一是祭品贵重,二是民俗活动的气氛热烈。这种谷雨祭祀海神的民俗在2008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列在“渔民开洋、谢洋节”的名下。

  在荣成沿海,谷雨时节深海鱼虾遵循洄游规律涌至近海海域,便于渔民捕捞,俗有“谷雨百鱼上岸”之说。因此,渔民在谷雨祭神后就整网出海了。院夼渔民谷雨祭神的仪式比春节还隆重。这天,鼓队盛装来到龙王庙前,敲起渔家大鼓,为结队前来祭祀的渔民助兴,渲染节日的喜庆气氛。渔民们盛装,抬着或者用小车拉着供猪,提着其他供品,一一祭拜龙王、妈祖、财神。龙王庙建在一处高坡上,背山面海。龙王殿是主殿,左下是妈祖娘娘殿,右下是财神殿。通常一条渔船买一头猪,带皮去毛,用腔血抹红,簇一朵大红花拴在猪头上;单个渔民一般只买一个猪头代替整猪,没有猪头就用蒸制的猪形饽饽代替。另外相配的是白面大枣饽饽10个,白酒1瓶,鞭炮几串,香纸1宗。祭祀时,先摆贡品,再放鞭炮,然后烧香磕头。先祭龙王,再祭妈祖,然后祭财神。庙里祭祀完毕,又带祭品来到海边,举行祭海、祭船活动。院夼村及周边渔村,都举行民间文艺表演活动,大街小巷,挤满了踩高跷、舞龙、耍狮子、扭秧歌的人群,整个渔村沉浸在一年最欢乐的气氛之中。

  在所有我曾经观察过的庙宇重建案例中,财神是诸神信仰体系的一部分,在一个特定的信仰空间,财神嵌入在某种结构之中。(1)在范庄,村民有自己信仰的主神龙牌爷,但是也会把所有能够想到的神灵供奉起来,因此才会纳入财神。对于顾虑周全的农民来说,哪一个神都要拜到。(2)在院夼,龙王保佑多捕鱼,妈祖保平安、保儿女,财神保富足的日子。要保障劳动、生育、不差钱的生活,不是哪一个神能够全托付的。(3)在东岳庙,人们拜东岳大帝、子嗣殿、阜财殿,是请它们分别护佑生命,延续生命,并为此提供富足的财富支持。(4)在妙峰山回香阁,人们远道进香祭拜诸神祈福,希望能够顺利结姻缘、育子嗣、护身体,现在补建财神殿,终于把对于财富的保障地位强调出来。由此可见,百姓求财,并非只是求财,而是与别的祈求相关联。我们如果做一个拓展的解释,老百姓在生活中并不是以经济为中心,而只是以经济为基础,让财富服务于别的中心(目标或目的)。相较而言,国家确立“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与民众的思想体系并不对应。但是,这个国家口号对于私财以及民间代表私财正当性程度的财神信仰的公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正面作用。在老百姓的思想传承里,不能没有财神所代表的一角,但也并不能只突出财神。我们也可以推论,这个国家方针只能是一个阶段性的口号,国家终归要以完整的社会建设为目标。尽管如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显然在比较短的时期里对于恢复私财的正当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吕树明 黄景春]山东财神会习俗研究
下一条: ·[李向振]日常生活的隐喻:作为公共领域的村落集体仪式
   相关链接
·[吕树明]增福财神信仰的当代建构与反思·[李国江]庙祭民俗在现代新兴庙会中的再现
·[傅功振]财神信仰:源于我国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时·[刘道超]论我国民俗中的理财之道
·[黄景春]30年来财神信仰及其研究状况概述·吕微:《隐喻世界的来访者:中国民间财神信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