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祝鹏程:《文体的社会建构:以“十七年”(1949-1966)的相声为考察对象》
  作者:祝鹏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7-07 | 点击数:8517
 
书名:《文体的社会建构:以“十七年”(1949-1966)的相声为考察对象》
作者:祝鹏程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开本: 16
装帧:平装
ISBN:9787520323383
 
 

  作者简介:

  祝鹏程,男,汉族,1985年生于浙江绍兴。201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民俗学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2016年1月出站留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曾任神奈川大学非文字资料中心访问研究员、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人类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口头传统、谣言、民间文化的现代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表论文十余篇,译有《金拱向东:麦当劳在东亚》。

  内容提要:

  关于相声,今日的大众有很多经典的认知与命题,诸如相声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有着历史悠久的讽刺传统”等。我们时常习惯从这些本质化的概念出发来理解它,但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司空见惯的知识与概念是如何生成的。本书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作者把相声的变迁放置到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以动态的视角来探究相声在“十七年”(1949-1966)期间的改进过程。综合考察相声这种文体如何在社会意识形态的管控、知识生产的形塑、表演空间的改换、传播媒介的影响,以及表演者、经营者与观众的互动下被建构出来,并通过认知装置的倒置成为向来如此的“传统”。本书分析了社会变迁对相声的影响,也探讨了现代民族国家建设与民间文化的关系,体现了融合民间文学与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努力。

  目录:
 
  导言
  第一节研究对象的确立
  第二节文献综述
  第三节研究视角与方法
  小结
 
  第一章  “活”:作为草根艺术的相声(1850-1949)
  第一节  作为“生意人”的相声艺人
  第二节  逾越的“活”:对相声文体的一个描述
  第三节  撂地·园子·电台:草根相声的生产与表演
  第四节  从晚清到民国的相声改良
  小结
 
  第二章  成为“文艺工作者”:相声艺人的体制化
  第一节  融入秩序:鼎革之际的相声改进
  第二节  进入体制:艺人群体的组织化
  第三节  走向现代:艺术传承的民族化与制度化
  第四节  “十七年”曲艺生态之鸟瞰
  小结
 
  第三章  “老材料得到新气脉”:“活”成为“传统”
  第一节  划分“精华”与“糟粕”:草根相声的价值探讨
  第二节  书写相声史:民族/民族艺术的传统想象
  第三节  制造“传统”:“替那些老段子恢复了讽刺”
  第四节  “古为今用”:“十七年”传统相声的搜集与利用
  小结
 
  第四章“说唱最新最美的今天”:新相声如何“喜闻乐见”
  第一节  “说新唱新”:新相声的创编
  第二节  书写如何重构文体:以对口相声为例
  第三节  “寓教于乐”何以实现:对若干题材与类型的分析
  第四节  娱乐、宣传与在地化:新相声的传播与社会效应
  小结
 
  第五章  “健康的笑声”:相声表演与“十七年”的北京市民生活
  第一节  流动演出:从“撂地卖艺”到“送戏上门”
  第二节  打造“文艺阵地”:重塑相声的表演语境
  第三节  创造“健康的笑声”:剧场相声的表演
  第四节  教化、“求乐”与戏剧化实践:“化妆相声”的名与实
  小结

  结语

  参考书目

  主要访谈人信息

  后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方李莉 主编:《写艺术:艺术民族志的研究与书写》
下一条: ·张小燕:《梅州香花仪式及其宗教艺术象征研究》
   相关链接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
·[卫才华 冯晶]新中国成立前后曲艺宣传的艺术机制与话语嬗变·[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
·[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楼竹君]民间曲艺“杭州小热昏”的当代功能探析
·[黎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实之辨·[程浩芯]传说入戏的文体互动方式
·[陈泳超]吕蒂的童话文体研究解析·[祝鹏程]发明一种新文体:近代革命传说的生产
·[李梦]笑话:反故事的叙事形态·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王霄冰 陈科锦]民俗志的历史发展与文体特征·[卫才华 叶蕾]20世纪太行山曲艺宣传队的组织管理与文艺实践
·[宋赫]“乖讹-消解”理论视域下的相声包袱构造·[李梦]笑话:反故事的叙事形态
·[祝鹏程]口头传统研究可以为曲艺研究带来什么?·[张盼盼]东阳道情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陈泳超]作为文体和话语的民间传说 ·[国家玮]乱世中的治世想象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