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非遗生产性保护要守住传统技艺和制作底线
  作者:记者 应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11 | 点击数:5247
 


  中新网北京2月11日电 (记者 应妮)正在此间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以巧夺天工让人大开眼界,对于“生产性保护”这样一个中国特色的作法,非遗专家10日在此间强调,一定要守住传统技艺和手工制作的底线。  

  10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举行,民俗学者、“非遗”保护专家以及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等会聚一堂,聚焦本次展览,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与发展诸问题展开热烈研讨。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海霞表示,什么是生产性保护这个问题很多传承人和媒体都在问她。而这个概念在民众层面的认知上还有一些模糊的地方,比如说很多人觉得生产性保护就是商品化、就是市场化,东西要卖、要上市。“我们强调本身的材料,坚守传统技艺是我们生产性保护的前提”。

  要守住“生产性保护”的底线这一观点引起与会者共鸣。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任医师诸国本主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工艺,要追求精益求精,不要求供不应求。南京大学教授徐艺乙说:“从政府部门到传承人,一定要守住一个底线——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是为了传承。有一些品类做大不一定就做强了,探讨其独特的品味恐怕比单纯追求产业规模要重要得多。”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则希望全国各级的传承人在开发自己的新产品的时候,不要忘了传统工艺符号的保留和传承。他举例全国四大名绣,地域文化的特色越来越弱,就是因为工艺符号日益代替了地域文化的特色。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表示,文化部近期出台了《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坚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在其中出现了七次之多,这就是我们生产性保护里面最核心的部分。

  他强调,生产性保护当中要守住我们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手工制作的特色。“比如,唐卡一定要手工绘制而不能机械复制,必须用矿物质原料而不能用水彩替代。每个门类的项目都不一样,但只有守住底线,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底线才能守住。”

  “一定要克服急躁的急于求成、经济第一、冒进的心理,生产中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些耐心、有些等待,有时候还需要一些寂寞,可能还会有一些孤独,但是我们一定得要坚守住这个阵地,坚守住这个底线。”

  此外,马盛德特别指出,非遗对生产性产品的自身的品质也需要提高,不能老出一些粗放型的。除了要保持传统的核心技艺以外和工艺流程以外,还要引入一些现代的设计理念。但同时非遗的生产性产品,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端,不能成为普通老百姓完全望而却步的一个奢侈品,一旦远离民众生活就悖离了我们的保护初衷。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年02月11日 10:3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触摸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文化在生活中传承
下一条: ·非遗生产性保护急需政策护航
   相关链接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马桂纯]苏绣艺术的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研究·[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姜晶晶]“吉昌花饽饽”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杜薇 杜双双]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刘晓春 冷剑波]“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潘文焰 仲富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
·[钱永平]论非遗生产性保护与包容性经济发展的结合之路·[刘德龙 张兴宇 袁大伟]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