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颁牌仪式在京举行
  作者:记者 屈菡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02 | 点击数:4586
 


  

  2012年1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颁牌仪式在文化部举行,北京市珐琅厂等41家企业和单位被授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副部长王文章,部长助理、人事司司长高树勋等出席仪式,并为入选首批示范基地的企业和单位颁发了牌匾。

  赵少华指出,近年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文化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积极探索科学的保护方式和方法,对生存状态濒危和传承困难的代表性项目,提出了抢救性保护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提出了整体性保护的方式;对部分具有生产性质和特点的代表性项目,提出了生产性保护的方式。生产性保护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传承发展的特定规律,不仅可以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生命力和活力,也能够帮助各地的传承人和群众获得收益,提高传承的积极性,培养更多的后继人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奠定深厚的、持久的基础。

  赵少华还对今后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在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健康的保护,最终得以传承发展;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要为代表性传承人开展生产、授徒传艺等活动提供必要的生产、展示和传习场所,帮助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设立个人工作室,为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展示交流等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三是保护好核心技艺和传统工艺流程,坚持核心技艺的真实性和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把握好机械参与的“度”,在核心技艺和关键的工艺流程中,要坚持秉承传统,守住“手工制作特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底线,坚决反对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大量采用机械化进行生产复制的行为;四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王文章在颁牌仪式上宣读了《文化部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高树勋主持颁牌仪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目前,这一保护方式主要是在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实施。为了树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典型、引导探索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具体做法和有益经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2011年,文化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经过专家初评、逐项实地考察、评审委员会审议、公示等程序,文化部于2011年10月31日命名公布了41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今年2月,文化部将制定印发《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概念、意义、原则、措施、工作机制等提出明确要求,为科学开展生产性保护工作提供指导。(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将在元宵节期间举办
下一条: ·云南实施60个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村(区)建设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