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音影图文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音影图文报道

龙年春节记忆之1952:新年画 新生活 [CCTV视频]
  作者:CCTV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24 | 点击数:9906
 

  有一张名为 《我们热爱和平》的摄影宣传画就曾经作为年画广为流传,照片上的孩子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小明星。她叫孟运 1952年时才4岁。她回忆说,她当时梳着小辫,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让摄影记者叔叔看中了她。当年这张年画发行了几百万张,还被送到了朝鲜前线志愿军战士的手中,激励着他们为保卫和平,保卫孩子而战,孟运手中至今还珍藏着一位志愿军战士写给她的信。战士们说,他们冲锋陷阵就是为了保卫这些孩子,孩子是他们心中的希望。

  几十年过去了,直到去年这张年画还被制成了挂历出版,它延续着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1952年底,全国解放后创作的新年画已达1000多种,发行4000多万张,是1950年的五倍。至此,反映当时社会变革和新生活的新年画,达到了一个创作高潮。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年画伴随着中国人度过了不平凡的岁月,过了一个又一个春节。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上世纪80年代它迎来了又一次创作发行高峰。据介绍,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有8亿多张,5000多个品种。

  传统年画之乡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等地的年画,也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80年代中期,在杨家埠共有画店120多家,整个销量在1800多万张。

  子承父业 创作反映自己时代风貌的作品

  现在在杨家埠,老一代的年画艺人杨洛书仍在创作新年画,他的儿子、女儿也加入其中,杨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年画之家。木版年画大师92岁的杨明智,已经不能直接创作年画了,但是他的儿子杨乃东继承了他的事业,也成为了山东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他说,他作为一个年轻的创作者也应该感受时代的不同,创作出自己时代的风貌。

  在继承发展传统年画的同时,为了推动杨家埠新年画的创作,潍坊市寒亭区还专门成立了以创作新年画为主的木板年画院。

  时光流逝,当年照片上被大人们抱在怀里看年画的孩子,今天已年过花甲;当年摄影年画上的小女孩,已变成了退休教师。60年后的今天,过春节贴年画的习俗依然在一些地方延续,但更多的年画作品已经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收藏品和艺术品。

  就在农历壬辰年春节前夕,年货市场上,各式年节装饰品丰富多样,琳琅满目,如同当年的年画一样烘托出浓浓的年味,它们装饰着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凝聚着百姓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祝福。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央视焦点访谈 2012-01-2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新中国第一本新农历通书发行于1950年
下一条: ·莫斯科:“中国和俄罗斯民间年画展”喜迎春节
   相关链接
·[张宗建 王迪]从戏曲程式到视觉图式:鲁西南戏曲年画的跨媒介叙事机制研究·[张隽波]民国历书中的春节标注及年俗话语建构
·[张勃]北京春节的传承与变迁·[袁文军 袁宙飞]中国传统年画中的性别秩序
·[闫冬]茶灯、龙灯、鼟锣:铜仁万山春节习俗的共有家园构筑·[闻云峰]彝乡的“年味”:云南省洱源县松鹤村吹吹腔春节演剧的调查研究
·[汪欣]谈人工智能时代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陶书敏]春节祭祖的体化实践与象征秩序
·[唐娜 邹晓媚]中国木版年画源头考·[齐琪]从民俗活动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
·[李永良 李璐]民间美术非遗保护出版研究乱象刍议·[李牧]共舞:海外华人春节庆祝中的舞蹈与舞会
·[李梦娴]文化群体记忆视角下春节民俗传承·[边鹏]“太平天国年画”再考
·[巴莫曲布嫫]保护非遗一定要有双重视野:植根中国,融通世界·[王晨阳]论春节对优质教育的贡献
·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
·[李向振]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春节及其时代价值·[朝戈金]春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