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张雪松]话说土地神
  作者:张雪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04 | 点击数:6136
 


树洞中的土地坛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云:“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讲到的佛狸祠在今江苏境内。元嘉年间贸然北伐的刘宋大军惨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趁势反击刘宋,到达建康(今南京)北面的瓜步山(今称瓜埠山),在山上建行宫,这处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民间把它叫做佛狸祠。拓跋焘,字佛狸。一般认为北魏鲜卑族有狼图腾崇拜,狸和狼是关系密切的两种动物。南宋时,当地的老百姓竟然把北魏太武帝这个“外族”领袖当成了他们的地头神、土地公,每年还举行盛大的社祭,让大词人辛弃疾感慨不已。

  在我国古代农业社会中,土地神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不过,明清以来,土地神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似乎不高。在我国很多地方的神庙、祠堂中,正位供奉着本殿正神、祖先牌位,供桌下贴近地面的位置,才摆一块五方或本宅土地龙神的神牌,插上几支香。老百姓家里,也常常把土地神位供在自家大门外的门坎边。

  民间传说,土地神得到这样的待遇是因为朱元璋。相传朱元璋生于今江苏旴眙县灵迹乡的土地庙。按道理说,他应该对土地神有特殊的感情才对,但事情偏偏不是这样。据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一次微服私访,来到一家酒店,想坐下来吃饭,发现店内客人很多,已经没有座位。于是,朱元璋便把“福德正神”(土地神)从酒店里的供桌上拿下来,自己坐在供桌旁吃饭。这个故事大概是要说中国王权大于神权,土地神经皇帝这么“拿下”,就再也不敢跑到供桌上了,只好屈尊在桌下。也有传说把故事中的主角换成宋太祖赵匡胤。

  土地神是“最基层”的神明,从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到平民百姓,甚至异族领袖,如上文说过的“佛狸”,乃至鬼胡仙怪,都能当土地神。笔者在广州著名风景区莲花山附近考察时,在景区大门不远处的一个路口,发现了一处拜“牛郎”为土地神的神坛,十分有趣。当然,大多数的土地神是没有名字的,一般只称为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比较常见的称呼还有“福德”神与“伯公”(客家人对土地神的称呼)。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论证有福者必有德,有德者必有福,福德相符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伯公,这个名字很亲切,让人感觉土地爷就是自家的长辈亲戚。

  土地神庙往往比较简陋,有独立神殿的不多,常常是在别的大神家门口“传达室”的位置,给土地神留一个小房子、小棚子。独立给土地神盖高大庙宇的情况不是很多,大都是露天或半露天的神坛。在南方,将土地坛建在大树下的情况很多。笔者在广东揭阳三山国王祖庙旁边的村中,见到一个土地坛竟然修在一株老树的树洞中。而且,土地神庙一般不设神像,简单地说,那里只是一个供老百姓烧香的地方。

  不少土地神“躲”到桌子底下的真正原因,或许还不是因为朱元璋,笔者认为主要是土地神跟“龙神”合祀的结果。这里说的龙,是风水中的“龙脉”之龙,是地脉之龙。自古以来,我国修宅建房都讲究风水,要有“来龙去脉” ,才能人丁兴旺。

  地脉龙神,广义上说也是属于土地神系的,合祀土地龙神的情况非常普遍。不过现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人已经将家门口的“五方/本宅土地龙神”,换成了“五方/本宅土地财神”。我国古无财神,真正意义上的财神是宋代才开始出现的。这本也并不奇怪,我国本是农业大国,人们的观念中长期以来是以农为本,有田有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只要拜土地龙神就好了,并不大需要商品货币交换,因此财神一直提不到“历史日程”上来。在古人心中,似乎只有巧取豪夺、妄图一夜暴富的人才会去拜财神。这从财神爷的出身也可以看出。早期财神大都是从瘟神转变过来的,赵公明、五通、五路等原本都是瘟神。最初拜财神的人,似乎也形迹可疑,古代笔记小说中记录了大量光怪陆离的故事。

  随着人们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不断改观,原本作为瘟神的财神,以“武财神”的面目在财神系统中得以保留,他们“不光彩”的历史逐渐为人淡忘。而“文财神”也大量出现,关云长这些忠义之士也来兼职财神。最后,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土地神也开始同财神“联合办公”了。

  张雪松 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2年1月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广西壮族蚂拐节
下一条: ·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出炉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
·[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