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中国130种语言13亿人中传承 汉语全球影响力第六
  作者:记者 何丰伦 张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11 | 点击数:6000
 


  (记者 何丰伦 张蕴)中国方言权威研究机构的语言学专家10日表示,即使在全球化时代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冲击下,中国130种各民族语言仍然得以在13亿人口中传承和发展。

  记者从中国社科院方言研究所、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与广西文科中心在桂林联合举行的全国汉语方言学骨干高级研修班上获悉,2011年末,揭示最近20多年来中国语言发展状况和趋势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出版问世。

  根据全球语言学家的调查统计,全世界有6000多种语言,其中濒危语言有2500多种,而中国包括汉语在内有130种语言,这130种语言被中国的13亿人口使用。按照国际公认的语言影响力6项综合排名来评价,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排名第六。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熊正辉告诉记者,这130种语言在中国使用的特点是“使用以汉语为主的人群居多,其他129种民族语言使用人口较少”。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大,以普通话为主的语言使用人群也呈现出日益庞大的趋势。目前,中国13亿人口中有12.6亿人使用汉语,只有5835万人使用余下的129种语言。

  语言专家同时指出,使用人群的多少并不能概括中国语言传承和发展的特性,不同的少数民族能够使用多种语言:藏族使用15种语言,高山族使用15种语言,瑶族使用8种语言,景颇族使用5种语言,怒族使用4种语言,蒙古族、壮族、彝族、珞巴族分别使用3种语言,阿昌族、门巴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布依族、毛南族、仡佬族、仫佬族、苗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各使用两种语言。

  《中国语言地图集》的统计表明:中国95%的人口使用汉语。汉语方言中最重要的官话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北和西南各省区的广大地区,从南京到乌鲁木齐,从昆明到哈尔滨,相距几千公里,官话方言的一致性很高,通话没有困难。官话区人口6.6亿人,占说汉语人口的67%,占全国人口64%。

  不过,语言学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程度加快,中国城市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兼说汉语的人口在不断增加。包括满语、仡佬语、佤语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目前,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各种手段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抢救,确保130种各民族语言都得以传承和发展。

  语言博物馆和方言基层调查收集,是实现语言传承的主要方式。目前,中国的民政部门和民族宗教事务部门,正在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对全国范围的民族语言进行更加广泛的调查、收集、研究。通过录音、录像、梳理归档、编撰专门的民族语言理论书籍和读物,对语言进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整理。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方言室主任周磊说:“《现代汉语词典》等语言类词典中,方括号里标注〈方〉的,就是指这样的字和发音在方言中广泛运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类标注的字不少于数千个。这表明方言的规范化、理论化、科学化、系统化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培养各民族语言的使用者和传承者,这是对民族语言保护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位于广西武鸣县的壮文学校,是中国最早推行壮汉语双语教学的学校之一。1957年壮文诞生以来,这里为广西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壮文教育人才,为壮语的推广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振兴说:“中国作为全球语言最多样化的国家,保护语言就是在保护文化传统,语言消亡就意味着文化传承甚至民族的消亡。”
 

  文章来源:中新网-新华网 2011年07月11日 14:5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墨西哥部落语言濒临灭绝:唯一两传人相互敌视
下一条: ·[金林]值得关注的中国濒危语言 
   相关链接
·“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目录·[杨丽波 刘永发]从民俗语言的运用看赵树理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
·[武振宇]民俗文化视域下山西忻州方言俗语解读·[王祥 孙剑艺]关于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定位的思考
·[张遵勇]基于民俗视角下的江淮地区牌九、麻将方言术语调查实录·[赵韩]张家界永定区亲属称谓系统文化内涵分析
·[刘路路]论《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中的东北方言和民俗文化·[杨敬龙]宋代笔记中的东北地方方言与民俗文化举隅
·[刘凯绮 刘阳月]论《黑龙江外记》中方言与民俗文化·[岛村恭则]“民俗学”是什么
·[庄初升]濒危汉语方言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万建中:做守护传统文化代言人
·延安大学举办第七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月色]制作中国省级民俗地图的第一步
·[田青]乡音——世上最美的音乐·潮汕民间文学推广:告别“严肃脸”,与动漫说唱“混搭”
·绍兴儿歌的地气与人脉·[邓庆平]贺登崧神父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
·[郭绍令]潮汕歌谣先驱丘玉麟·[荣生]刘半农在内蒙古考察方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