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专家:加大对史诗的翻译推广力度
——让史诗永远传唱——《玛纳斯》、“达斯坦”保护谈
  作者:王新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26 | 点击数:8052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其中尤以史诗为重。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维吾尔族的“达斯坦”,就是散落在民间的优秀文化遗产。伴随着城市化、信息化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趋向正在发生日益深刻的变化。后继乏人的现实以及社会认知的不足,使《玛纳斯》、“达斯坦”的继承面临巨大挑战。记者近日就这一难题采访了长期从事民间文艺事业的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热依拉·达吾提与新疆民协三大史诗研究室副主任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他们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执著与坚守,让人看到了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希望。

  不要脱离民间文学与口头文学的土壤

  记者:新疆少数民族众多,民间文化资源丰富。从小在诗与歌的海洋里耳濡目染,对两位的职业选择是否产生了影响?
 

  热依拉·达吾提:我本硕均就读于新疆大学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专业。新疆大学素来重视民间文学及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大四学生都要到南疆农村收集资料,了解农村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与民间文学。从当地老人口中听到鲜活的民间故事、欣赏到不同特色的民族舞蹈,让我感受到纯正的地方风俗和民间文学。这种生动鲜活、异于教材描述的民间文化风俗深深吸引了我,使我决心沿着民间文学的道路一直走下去。硕士毕业以后,我克服了英语和汉语的双重障碍,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读民俗学博士,师从钟敬文先生。北师大重视民间文学与口头文学,钟敬文先生也希望我们少数民族学生不要脱离民间文学与口头文学的土壤,要回到家乡,把本民族的文化事业搞上去。因此,我回到新疆大学,一直从事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研究,重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我1975年出生在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的柯尔克孜民族乡。柯尔克孜族人口虽然少,但语言、文化保留得比较好。我从小就喜欢《玛纳斯》。小时候读过老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说唱的《玛纳斯》,也听过柯尔克孜族民族乡一些玛纳斯奇唱的《玛纳斯》,那种丰富的联想、生动的比喻、优美的声调、充满韵律的节奏让我痴迷。1996年我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以后,在新疆民协《玛纳斯》研究室工作,有机会接触到《玛纳斯》的第一手资料。柯尔克孜族对《玛纳斯》的崇拜,与其他民族对自身民族史诗的崇拜都不同,柯尔克孜族人不仅认为玛纳斯是一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甚至笃信玛纳斯在历史中存在过。《玛纳斯》是神圣的,行吟歌手们不到40岁不能演唱《玛纳斯》。同样,我也是带着一种敬畏的态度,以一颗虔诚的心研究《玛纳斯》,感受我们民族心灵的震颤。

  记者: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当下,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怎样的挑战?

  热依拉·达吾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不能盈利的民间工艺品可能被淘汰,这种技艺也会随之失传。另外,工业化也使得民间工艺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它的传统优势。例如,新疆维吾尔族“花帽”的生产工艺,纯手工生产一个“花帽”需要一个妇女一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靠机器生产则只需一分钟,因而机器产品的价格也就非常便宜。

  另外,现代人的时间观念也会影响说唱艺人的演出,他们会根据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将演唱的内容缩短,史诗的巨大涵盖力、故事内容的强烈震撼力大大缩水。而且,伴随着广播电视传媒、网络的日益普及,大众娱乐的手段更加多元化,人们生活的节奏也更加快餐化,能够接受并欣赏说唱艺术的年轻人已不多见。

  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中国的《玛纳斯》搜集整理工作是从1960年开始的,当时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成立了《玛纳斯》搜集调查领导小组,各民族专家学者学生参与,1960年到1965年共搜集了40多个《玛纳斯》的变体,完整记录了老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说唱的6部20多万行的《玛纳斯》。那个年代,柯尔克孜族的语言、文化保留得还比较完整。老玛纳斯奇从未离开过故土,他们原汁原味的演唱版本蕴含着柯尔克孜族深刻的民族文化基因。

  加大对史诗的翻译推广力度

  记者:说唱艺术的搜集整理以及对外推介工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为有多少个说唱者就会产生多少个不同的变体。而诗歌是很难被翻译的,翻译的过程,诗歌本身的韵味也会有所流失。你们如何看待目前的翻译推广现状?

  热依拉·达吾提:目前“达斯坦”基本没有汉译本,这对其他民族与学者欣赏和重视“达斯坦”艺术是一个巨大的瓶颈。因而,眼下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达斯坦”翻译为汉语文本,同时制作成视频。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4个“达斯坦”视频作品的维吾尔语、汉语、英语3种形式的文字整理工作。另外还有7部尚待完成。最后将以综合文字、图片、视频为一体的数据库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也打算建立自己的网站,这样,真正的、完整的民间说唱艺术便可以全方位地展现出来。

  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玛纳斯》的翻译工程浩大,特别是诗歌的翻译。《玛纳斯》中出现了大量的人名、地名、部落名、马名、药名、植物名、武器名等等,翻译起来很困难。第一部我们用了5年的时间做成了,最后我还要进行柯汉文对校,逐一审定。对于同一个玛纳斯奇说唱的记录,不同时期的不同记录者,会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推测,在原始记录的基础上再创造,或增加或删除相关内容,改变了说唱者的原意。而现在,对于《玛纳斯》的出版原则就是,玛纳斯奇唱什么就出版什么,保持他的原汁原味。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艺术报 2011年05月23日 20:4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卡夫坦基耶夫:没人能忽视中国元素对全世界的影响
下一条: ·赵毅衡 赵宪章 傅修延:叙事·符号·图像
   相关链接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
·[哈合列孜·赛勒克]哈萨克语-汉语民俗词语翻译·[陶阳]英雄史诗《玛纳斯》工作回忆录
·[崔若男]术语互译:ballad的汉译与歌谣运动研究·[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
·[张多]美国学者搜集整理、翻译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史和方法论·“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
·[姜学龙]西北民歌“花儿”英译的模式、策略与方法·[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
·[张多]美国学者对中国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翻译及其方法论·[尹虎彬]作为体裁的史诗以及史诗传统存在的先决条件
·[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三大史诗”保护成果公布 搜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CCTV-13 新闻直播间,2018年5月26日)
·[魏李萍]古代印度《鹦鹉故事》在土耳其的翻译传播和本土化·[卡尔·赖希尔]迈入21世纪的口头史诗:以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为例
·[董晓萍]新疆史诗故事、佛典文献与毛毯绘画·[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
·[吕军]追寻英雄史诗《玛纳斯》:1961-1965年汉译手稿回归记·[巴莫曲布嫫]遗产化进程中的活形态史诗传统:表述的张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