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葛岩 秦裕林]Dragon能否表示龙
——对民族象征物跨文化传播的试验性研究
  作者:葛岩 秦裕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3-08 | 点击数:27612
 

 

内容提要:以西方历史上颇多负面描述的dragon来表示中国龙,是否会干扰中华民族正面形象的跨文化传播?利用心理测试和内容分析方法,本研究发现:(1)虽西人对dragon有更多的负面特征认知,但实验条件下,美国被试对dragon与中国被试对龙的态度均为中性;(2)在复杂传播环境中,因问题框架、动机和意愿等因素影响,被试可能使用特征认知之外的多种信息,导致态度大幅度偏离实验建立的基线。发现显示,在不同的传播环境中,决策者采取不同的信息搜索策略,以实现旨在满足动机的态度重建。因此,就民族象征符号的传播效果而言,符号本身的特征不是问题的关键,它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在什么样的传播情境中执行其象征功能才真正重要。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民族象征物;龙;信息搜索策略;态度重建

我们必须把作为一个事物而说的词,和作为具有含义而使用的词划分开来。不然,我们势将陷入谬误,例如:“人是一个种,苏格拉底是一个人,因而苏格拉底是一个种。”——伯特兰·罗素①
词语的意义在于人而不在于词语本身。——拉里·萨姆瓦②
1.背景与问题 从史前到当代,部族、民族、国家或文化体都会拥有某种象征物,对内凝聚我群意识,对外传播群体形象。龙与中国的象征关系深切,乃至不少国人自谓“龙的传人”。其他国家也会用龙来象征中国、中华民族和文化,而西人把龙译为《圣经》中多次提及的神话动物dragon。③考古学家大多相信,龙的原型与东北亚大陆早期居民的图腾有关。从新石器时代到传统社会,龙逐渐被赋予星象、地理、自然现象、政权权力等复杂的含义。虽历史上对龙有负面描述,④就整体而论,龙在中国语境中有着神圣、皇权、强大、威猛和幸运等正面或主流的象征意义。然而,在《圣经》里,dragon神秘、怪异,处于和上帝不断的战争中。在英、德、西班牙语的传说故事中,dragon兴风作浪、凶狠残暴,是圣乔治、齐格菲一类英雄意欲杀之的怪兽。这种差别带来一个传播学的问题:用dragon来表示龙是否会干扰乃至负面影响中华民族正面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因龙独特的象征内涵,译龙之初已有西人怀疑以dragon译之是否合适。⑤四个世纪后,在全球化背景下,类似怀疑渐受重视。⑥例如,中国建设银行的龙卡用汉语拼音"long"来表示龙,避免使用dragon。北京奥运会的福娃中,龙引人注目地缺席。2006年,前有黄佶提倡用奇怪的"loong"表示龙,“为龙正名”;⑦后随吴友富“构塑国家品牌”,主张调整龙的象征意蕴。经媒体简化并渲染,这些看法或负面说,被称为“毁龙说”,在传统媒体和网络上惹来一片喧声。
负面说假定了一种逻辑:历史记载至少会部分地转化为西人的记忆。而这种记忆使他们对dragon持负面特征认知,抱厌恶或恐惧态度,并把这类认知和态度投射在对中国的理解与感受中。⑧果真如此?在被北欧和诺曼人征服之前的英格兰,曾有过以dragon形象装饰盾牌和战船的记载。在20世纪,dragon的形象用来装饰英皇太子威尔士亲王的纹章,⑨它至今仍是威尔士郡旗的图标。若承认威尔士人了解《圣经》等文献对dragon的描述,这只能说明负面记载没有妨碍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对dragon持正面态度。再如,在当代西方流行文化中,dragon也并非总是面目可憎。如美国流行歌曲《神龙帕福》(Puff, the Magic Dragon)中幽默可爱、徜徉秋色之中的帕福便是一例证据。还应提到的是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若相信编导无意贬损片中如龙似虎的中国侠客,这是不是说明,好莱坞并不相信dragon只能意喻负面的事物?
这里应该存在着另外一种逻辑:历史记载可能成为今人的记忆,但这类记忆或影响着今人的感受和判断,或已由难以确定的文化、社会和个人经验因素调整或溶解。即便影响存在,记忆中的特征认知与态度判断并非固定不变,而其变动或与现实情境有关。因此,就了解历史符号的现代传播意义而言,研究采用的方法应该能探究什么样的龙和dragon仍存在于今人的记忆中,并揭示记忆被唤起、被使用,或被排斥、被忽略的现实情境。由于这种逻辑和方法关注历史与当代、记忆与判断、动机与意义、具体与象征、态度与情境关系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其包含的意义或可超越跨文化传播研究,指向人类学、语义学、美学和社会学等从不同角度探究人类行为的领域。
2.思路 依照上述逻辑,dragon能否表示龙的问题可分解为四个子问题:
(1)是否因历史文献中的负面记载,西人对dragon的特征认知有明显的负面内容?
(2)西人对dragon是否比国人对龙的特征认知更加负面?
(3)对两种动物特征认知的差别是否导致国人对龙的态度评价明显正面于西人对dragon的评价?
(4)这些特征认知和态度能否在不同环境中保持稳定?
若四个问题均获得肯定回答,负面说得以成立;反之,其可信性便遭瓦解。我们采用心理测试方法来回答前三个问题,采用内容分析方法来回答第四个问题。下面说明方法选择的理论依据。
据认知学者观察,当某一事物或概念——如龙或dragon——获得关注后,大脑会迅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的特征认知信息(如龙是“强大的”,dragon是“残暴的”),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知觉以做出判断或评价。呈现于知觉时,这些信息获得一定结构形式,以给定概念为中心,以相关信息为节点,形成所谓“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或“图式”(schema)。⑩以提取这些信息的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或RT)为指标,节点到中心的距离透露出被提取信息和给定事物之间的结构性距离。比如,判断dragon是否“神秘”需要1500毫秒,是否“庄严”需要2000毫秒,则“神秘”与dragon的联系更为紧密。距离最短的一组信息最为显著地影响理解和判断。社会心理学家将这一结构性概念扩展为“记忆网络”(memory network),(11)或认知—态度结构。他们相信,记忆网络或认知—态度结构不但包含着特征、属性等认知内容节点,还包含表示情感、态度内容的节点,且后者也会影响决策与行为。(12)基于这些理论,测试可获得对龙和dragon特征认知和态度判断在知觉中的结构关系,为回答前三个问题提供证据。
心理测试是一类简单决策环境,其结果可用来表示常态下认知和态度的基线。但当环境变化,新的变量介入,决策者或采用不同的信息搜索和使用策略,形成与基线不同的态度判断。这里,有必要简要回顾有关认知信息搜索、态度形成和环境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国强]台湾少数民族的形成与名称
下一条: ·[邓文云]中国瑶族和东南亚瑶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特点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龙年说龙“中国龙的文化阐释”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
·[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杨俊安]文学与民俗的交融:《窦占龙憋宝》中的民俗生活
·[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徐金龙 韩莹莹]快手短视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媒介传播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
·[秦天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创新传承策略探析·[李瑜恒]龙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郎雅娟]图案的比较与阐释
·[郎丽娜 罗康艳]“非遗”语境下隆里花脸龙的传承与发展·[黄晔 余永平]四川省泸州市金龙镇俗语保护与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