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中秋记忆缺失:“流氓兔”取代“兔子王”成孩子新宠
  作者:记者 崔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23 | 点击数:4797
 


   距离中秋还有几天时,济南市民王颖已然忙得团团转。中秋晚上的团圆饭,6岁的孩子最想吃的是必胜客;丈夫则盘算着中秋3天的短线游;得买些东西送给公公婆婆;还要想着向自己的父母解释中秋为何不在家呆着非要出去过……

  “节没变,变的是人吧。”问起王颖自己愿意怎么过节,她却怎么也想不起小时候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了。在铺天盖地的“中秋经济”下,对于中秋传统失忆的人,正越来越多。

  “兔子王”远去,迷失的中国味道

  “儿十年前,哪有人专门说中秋节怎么过啊,大家都知道。现在不得了,竟然叫‘民俗学’了。”退休多年的马爱奎,是个谙熟传统风俗的“老济南”,当他的肠胃享受不起越来越油腻的月饼时,儿时的过节记忆也变得珍贵起来。

  “倒回去40年,中秋和过年一样是个重要日子。济南人叫‘八月节’或‘八月十五’,一进农历八月就开始准备过节日了。卖水果的鲜货铺、卖月饼的点心铺都开始整理铺面、布置橱窗。大点心铺进门的柜台上,都把大到锅盖、小到棋子的月饼摞成塔形,还撒上彩纸、彩条。”马爱奎回忆说。

  在老济南的中秋风俗中,“兔子王”是比月饼还要重要的物件。在北京被叫做“兔儿爷”的“兔子王”,其实就是兔首人身的泥塑,取意感谢月宫中的玉兔为人间祛病除灾。

  “就跟春节卖鞭炮似的,那时候城里主要街道都是卖‘兔子王’的,有的店家在大方桌上搭成台阶,铺上白布,大小、造型不等的‘兔子王’一级级摆上去。”马爱奎说,“那时候送礼,就是一提鲜货篓子、两盒月饼,再加儿只‘兔子王’送给小孩。”而现在“兔子王”早已远去,孩子们似乎对流氓兔更感兴趣。

  在中秋节当天,济南人一般要在中午吃饺子,然后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有白天约上亲朋好友游湖赏景的习俗。但在马爱奎的记忆里,中秋的“团圆”全在晚上的拜祭月亮中。

  “老济南拜月也简单,就是在条岸上摆上‘兔子王’、香炉,再放些月饼、石榴、苹果的果盘,不过济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祭拜‘兔子王’的都是女人。拜过之后大家就一起吃供品,月饼是不分男女老幼都必须吃的,而受过祭拜的‘兔子王’也就成了小孩子们最好的玩具。”

  缺失的中秋,断裂的记忆

  如今,中秋之夜,一盘月饼,一壶茶再加一些瓜果,“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仍是多数人度过中秋的传统场景,但过去有滋有味的中秋记忆,却不再清晰。

  在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教授看来,如今在人们记忆中失去“味道”的中秋节,正是传统与现代文明断裂后的表现。

  陈炎教授认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家、道家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特色,这就使得国家在靠法规和政策治理之外,还需要伦理和礼仪来维护。“比如中国的家国天下理念,是以血缘亲情为基础来构建

  政治体系,所以中国用‘五伦八德’作为人在社会中自处的标准,而像中秋这样的节日,就用阖家团圆来突出‘孝’的作用,含有了以节庆和仪式凝聚人心,维系团结的意味。”

  找回中秋在文化、生活层面上的效益

  “和西方节日的宗教意味浓厚相比,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具世俗性,更多地与家庭伦理相联系。像中秋的团圆祝福、尊老爱幼以及春节的除尘沐浴、辞旧迎新、敬天祭祖,都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和为贵’等民族伦理和精神的反映。”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认为,“将传统节日纳人国家法定假日、恢复传统节日的内容,是延续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一种文化和传统的生命力只有得到大众认可,并在日常节庆中内化为一种文化记忆的自觉,才可能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七夕、重阳等节日列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2007年,国务院经过长期调研,确定把春节(含除夕)、清明、端午、中秋作为法定假日,自2008年起开始实施。

  尽管中秋节已经在国家节日体系中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但刘魁立仍然认为,“假日作为一种资源,不仅可以在经济上取得效益,也会在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上收到效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否过于重视经济层面的收益,而忽视了这些假日在社会、文化等方面改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社会的作用?”

  本报记者 崔滨
 

  文章来源:中新网-齐鲁晚报 2010年09月22日 16:34

上一条: ·草根协会吁中秋节拒食月饼 减少浪费正奢靡之风
下一条: ·“柳毅传”源头或在山东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