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女书保护困难重重 专家忧虑地方的旅游开发
  作者:倪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9 | 点击数:5997
 

江永女书中,“女书”两字

 

  女书保护重重困难之中,最让专家忧虑的是地方政府对旅游开发的强烈兴趣

  “女书”又叫做“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它起源并主要流行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圩镇,所以又叫做“江永女书”,2002年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5年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到2006年成为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女书迄今为止的保护是孜孜不倦的,但要进入世界非遗名录仍困难重重。

  这重重困难之中,最为专家们忧虑的是江永县对旅游开发的强烈兴趣,甚至把开发利用和保护并重。“我们看到,在江永这块女书诞生的土地上,许多建筑物的牌匾都是女书写的,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国家“非遗”专家乌丙安说:“女书是秘密的文字,是在女性中流传的,不会用来给政府挂牌子的。” 最早研究女书的外国专家远藤女士则对研讨会上的“女书习俗原生态展示”提出了异议,“演出中唱的女歌,可能与当地民俗有关系,但肯定不能算作原生态的女书。真正的女书也不会像表演中为了观众看得方便写得这么大,原生态的女书不是给人看的,也不会有很多人去看”。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周小璞则非常实际地谈到过度开发对申遗的不利影响:“少林寺申遗为什么不能成功?就是因为过度开发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另一方面,即使是再反对产业化的学者,也不会将经济效益完全当成一个贬义词。远藤说:“江永是一个很穷的地方,他们想用女书吸引外面的客人,让外界知道女书的存在,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市场机制使得女书传人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他们形成一种激励,使他们能自发地保护女书,这对女书保护很重要”,江永县宣传部长这样告诉记者。

  “可以开发,可以发展女书产业,可以搞女书书法,但这不是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内容,这是另一条线。”周小璞的说法实际上代表了目前颇为流行的观点。“日本能剧的做法可资借鉴”,不少与会学者在采访中都提到了这一点。“能剧的保护基本上还是尊重原来的,能剧的面具虽然在色彩上会有一些新的变化,但仅仅基于演出的需要,面具是不在市场上出售的”,远藤女士介绍:“虽然关于能也有创作,会把新兴的东西加进去,但在日本会把新创作的能和传统的能分得很开。”

  “文化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区别其实并不是A和B的关系,它们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如何处理好两种职能,颇难解决”,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女书传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中之重,必然成为女书的各种商业、旅游活动争夺的对象,如何厘清这两种角色并无障碍地转换,其实很困难。日本是采取国家直接负责,国家拨款,定期向国家汇报这样一个方式。当然日本是一个小国家,遗产相对少,管理起来比较方便,这也是他们能做到非遗保护和产业发展分开的一个有利条件。而中国国家比较大,非遗资源相对多,财政相对不足。中国的非遗保护很大程度上还靠地方自给自足。”

  女书面临的难题很具有代表性,中国正处于快速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急需政策法律的出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 2010年09月09日 08:06

上一条: ·“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将在大同举行
下一条: ·北京政协报告:旧城胡同54年消失近半
   相关链接
·[凌崎 葛婷]文献·形态·结构:鄂西北孝歌唱本研究举隅·[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邵凤丽]从“有妇无女”到“女可承祧”:家谱中族女书写的历史变迁·[葛婷]观念与方法:郧西县孝歌手抄本调查研究
·[叶涛]民间文献与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研究·[赵世瑜]民间文献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朱晶]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收集、问题、对策·郑振满:民间文献如何让历史研究“接地气”
·[许多多]民间文献中的语音线索·[巴莫尔哈]《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序言
·[曲木铁西]“民间文献丛刊·彝族家谱”总序·[苍铭]“民间文献丛刊”前言
·[包和平 包爱梅]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晚清民国民俗手抄本现身 详细记录民俗节庆
·[刘雄伟]《千家洞木本水源》的历史真相·[杜再江]黔西北彝族钞本亟待抢救
·[刘伯山]民间文书整理“两尊重”:尊重其历史形成和历史留存·同里宣卷 复活的宝贝
·世界记忆计划:以记录对抗集体失忆·数字时代的世界记忆:数字化与保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