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专稿:春节──节日传统与文化记忆
——《中国社会科学报》特别策划
  作者:郑巧 吴婷 刘魁立 萧放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05 | 点击数:41866
 

 五湖四海过新年

  虎年闹春春来早,万家欢歌歌不断。我们即将挥别不平凡的牛年,走进又一个希望的春天,跨入龙腾虎跃的盛世光年。祖国各地一派喜庆、祥和的气象,处处欢声笑语,人人喜气洋洋,共同准备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节日的火红灯笼早已高高挂起,飘扬的彩旗装点着祖国大地。人们早早地将年货置办妥当;虽然室外寒天冻地,可是年节的花卉市场却是春意盎然,热气腾腾;大街小巷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各处的庙会和迎春文化活动也将陆续在喧闹中开场。庙会上,游人吃着冰糖葫芦,看着民间匠人将一团面泥,再加上少许花花绿绿的染料,用灵巧的手魔术般地将其变成了乖巧调皮的小猴、精美绝伦的画舫。

  新年也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热烈庆祝的大喜日。这一天香港的维多利亚港笑语盈盈;澳门的老街金龙飞舞;而台北的市民家里也大红灯笼高高挂……在纽约、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的唐人街上到处是欢闹的景象:鞭炮声隆隆,舞狮滚龙,盛装游行,欢庆新春。

  新年意味着崭新的开始,它是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世界各地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纽约时代广场的跨年活动,日本的“撒豆驱鬼”,英国、爱尔兰、法国等国盛大的新年花车游行活动,汇成了节日欢乐的海洋。

  新年绽放了无数笑脸,释放了无数亲情,驱散了无数怅然。新年的文化生命力生生不息,它也将在新的纪年焕发出新的魅力!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02月09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旧年俗淡出 新兴年俗成为主流
下一条: ·[李新华]年画的文化史考察
   相关链接
·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
·[李向振]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春节及其时代价值·[朝戈金]春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
·[杨秀]让年味儿重新浓烈起来·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刘晓峰]春节研究——新年节日群的内在结构与演变·春节申遗成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蔡达丽]文化记忆、身份认同与活的文化史书写·[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