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唱大秦腔的小若兰
  作者:李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08 | 点击数:6557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秦腔的突出特点是高亢激越,“唱戏吼起来”是陕西十大怪之一,这种唱法正是秦腔“大锣大鼓,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固有风格。但在高亢激越中,又不乏柔和细腻、缠绵的唱腔。秦腔中的肖派弟子走的就是婉约风格,她们的表演文雅、柔美,吐字清晰,真假声之间的转换几乎没有痕迹。近日,记者就在北京见到了肖派艺术的传人——李淑芳,艺名小若兰,她也是陕西省最年轻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李淑芳是陕西周至人,1968年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周至自古就是戏剧之乡,明代在这里便诞生了陕西历史最悠久的戏班——张家班。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再加上自己的父亲也是戏班里的鼓师,所以李淑芳自八九岁时便随着农村的“自乐班”四处演出了。自12岁起,李淑芳便四处投考戏校,习青衣花旦。“但因扮相不够俊美,所有正规戏校都将我拒之门外。我只能选择去民办的戏校念书,可是这些戏校常常又因为资金问题,念不长便纷纷倒台了。后来,我妈就把我拽回家,让我在家绣了一年花。”但因为始终不能割舍对秦腔的喜爱,1985年,在托了亲戚朋友的情况下,李淑芳才勉强考进了周至县剧团。

  后来为何能拜肖若兰为师,谈到这个问题时,虽然事隔20多年,李淑芳仍然十分激动,陕西话不知不觉也就冲口而出。“当时在俄(我)眼里,肖若兰那就是大明星,拜她为师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那时,在县剧团的时候喜欢听匣子(广播),偶然听到肖若兰老师的唱,就喜欢上了,感觉那声音美极了,所以就买带子,跟着录音机学,只要嘴闲着、不睡觉,就跟着唱,都唱坏了5台录音机。后来,连剧团里管衣箱的师傅都说,这娃儿唱得咋恁像肖若兰。”

  1988年,正好赶上团里有一个人才培养计划,想举荐一些有前途的苗子拜名家为师。因为李淑芳刻苦用功,又比较有灵气,所以团里就决定动用关系,让李淑芳拜肖若兰为师。“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因为当时肖若兰恰好也想找一个传人,走遍了周边五省区也未觅到可心的徒弟。所以听说有一个周至的娃儿想拜师,她觉得收的可能也不大,就让周至县剧团先拿盒带子听一下。”据当时的知情人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的研究员许德宝回忆,“没想到肖若兰一听便喜欢上了,开始还以为是自己唱的,放错了带子,说这娃儿收定了。”

  “见老师的第一面,我慌得头都不敢抬,为啥,怕老师说咱扮相不好,改了主意。没想到肖老师说,‘娃儿长得恁好,凭啥都说俺娃扮相不好。’”李淑芳说,一听这话心就放下了,眼睛里也热热的。从此,师徒处得就像母女一样。自此,李淑芳便利用剧团闲暇时间,从周至赶至西安跟着老师学戏。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但因为痴迷于秦腔,再大的苦她都觉得能够承受,也乐在其中。

  《藏舟》是肖若兰的成名作,一句“耳听得谯楼上二更四点”让成千上万的戏迷为之陶醉,百听不厌。李淑芳也一直想学,“但老师总说,这是一场唱做都要叫好的戏,你现在功底还不行。没想到学这出戏却是在老师的病床前。”那是在1994年下半年,肖若兰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感觉自己生命无多的她对李淑芳说:“我早就应该把这出戏教给你,现在才教,对不起娃儿了。”于是在医院的院子里,肖若兰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耐心细致地将这出戏教给了李淑芳。在随后的陕西“石榴花”大赛中,李淑芳凭借《藏舟》确立了自己在戏迷中的地位。专家们也一致认为,李淑芳已得肖若兰的真传,“白色素姣银裹妆,足不露裙如水漂。手持浆板似划船,做功显现真一样”,认为肖派从此有了传人。得知社会各界对李淑芳的评价后,肖若兰十分激动,在病床上给李淑芳改了个艺名——小若兰,这也标志着老师对李淑芳的认可。

  “老师不但给了我这个艺名,还让我养成了一些好习惯。”李淑芳说,刚开始老师要求我扮上装了就不能再跟别人说话,开始很不理解,别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耍大牌,现在知道了这对塑造人物很有帮助;肖老师还要求我每次演出结束后,要将今天舞台上的每个眼神、动作、唱,都要在脑子里过一遍,要知道总结,这样才有提高;肖老师还叮嘱我演出要质朴、本色、平实,不滥情,不野不吼,不刻意要好儿,这些都让我受用终生。

  现在已身为传承人的李淑芳,身感自己在传承肖派艺术上的责任,“我也在考虑招徒弟,但就像我师傅说的,要先看这娃儿的人品,人品不好戏肯定好不了,所以这是一个慎重的事儿。”
 

  文章来源:文化传播网-中国文化报 2009-12-27 07:31

上一条: ·马背歌王哈扎布
下一条: ·[角巴东主]《格萨尔》说唱艺人研究
   相关链接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
·[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崔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保护
·文旅部非遗司: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新规完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
·[时立群 刘琪]确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项目质量的实践型因素·[王明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制度设定与多元阐释
·[甄亮 甄业]秦地文化生态与秦腔习俗·[钱梦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综述
·[林继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的中国实践·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首批优秀成果发布
·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座谈活动在天津举行·[林继富]保护非遗关键在于保护传承人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据统计·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告·[宫文华]梆子腔的起源、流布及其与道情之关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