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09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09年会专区

[穆昭阳]民俗传播模式初探
  作者:穆昭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06 | 点击数:5023
 

 

中国民俗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
 
民俗传播模式初探
穆昭阳
(中南民族大学)
 
摘 要:传播最根本的就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需要有更具宣传力和影响力的传播渠道,将民俗文化植入传播语境之中,并借助各种传媒的优势,能使其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延续。近些年对于民俗文化的关注度颇高,各种媒介形式都给予了较多的表达机会和展演空间。民俗传播已经成为各种传播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于民俗传播模式的研究也很必要。仲富兰先生在《民俗传播学》一书中认为民俗文化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将本民族的各种民俗文化特质整合成为协调一致的模式。文章是从民俗文化的传播角度入手,研究民俗文化的传播特点和其所遵循的规律,也就是特定的传播模式。通过将模式的概念引入民俗传播中,构建出符号模式、场圈模式和内化外传等特殊的民俗传播模式,这些模式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各种民俗文化事象的传播、演变和其内部所存在的模式与结构,以及研究其带有的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特征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俗文化;传播模式;符号;场圈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沈建东]苏州上方山五通神信仰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下一条: ·[梅联华]以人为本 融入社区
   相关链接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
·[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
·[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