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萨满文化研究

[白洪希]清宫堂子祭探赜
  作者:白洪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1 | 点击数:11899
 


北京堂子
清定鼎北京后,于长安左门外,仍建堂子”[19],这京师的堂子已不比以往,它享殿三间有围廊,阔五丈三尺五寸,深三丈三尺,八角亭一座,围二丈六尺五寸,檐柱高一丈七寸。收贮旧飨神房二间、阔一丈七寸,深一丈五尺五寸。殿门一间,阔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五尺。祭神八角亭一座,围二丈二尺,大门三间阔四丈,深二丈。围墙外神厨房三间,阔三丈五尺,深二丈,围墙外神厨房三间,阔三丈五尺,深二丈,檐柱高一丈”[20]其规模自不必说,而且飨殿、神亭又覆以琉璃瓦件,柱裸红漆,地铺丹陛等等。这齐全的设施、完备的功用足以说明清宫堂子祭已随国家的定鼎而地位上升,享有殊荣。根据史料记载,不但京师的堂子迭祭不辍、烟火不熄,就连发祥地盛京祖宗设的堂子也在不断维修,并于帝王东巡盛京谒祖陵时再祭堂子拜天。如乾隆四十八年弘历东巡盛京时,由他亲自下令准备进行祭堂子与清宁宫,并谕按京师之例派专人打扫洁净,勿致临期有误”[21]一切准备就绪后,乾隆帝于八月十八日由盛京出抚近门诣堂子”[22]。事后又命盛京总管内务府:凡堂子一切需用之祭器什物俱系新备成造,于堂子内敬谨尊藏本部收管”[23]。从对这些新造的祭器的保管与收藏,足见帝王东巡盛京时祭堂子与清宁宫是经常之举,它与祭祖一样,倍受敬重。显然,堂子祭在清中叶已在满族贵族中形成堂庙化、宫廷化、典制化,进入了鼎盛时期。
清宫堂子祭祀从崇拜之神、祈祷之辞、祭祀之仪到祭拜程序等等,名目繁多,内容复杂,各具特征。就祭祀类别而言,有元旦拜夭祭、每年春秋两季的立杆大祭马祭、每年四月八日的堂子浴佛祭、每月初一的尚锡神亭月祭等。如果就祭祀之仪而言,元旦拜天及帝王亲征或命将出征及凯旋、尚锡亭祭等,必须先将坤宁宫之神请到堂子安于飨殿,然后在堂子列纛,在园殿行礼,根本不用萨满。这种礼仪虽残留一部分原始崇拜的痕迹,但它已变为正规的国家大典,其仪式隆重而肃穆。再如堂子立杆大祭、月祭等虽也用萨满,但只行叩头礼,诵神辞,而不能跳萨满。
清宫堂子祭在祭祀内容上与坤宁宫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由于堂子祭是爱新觉罗氏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血缘的家祭氏族的族祭演变而来,故所奉之神除女真先世共祭的宇宙神,爱新觉罗姓氏的祖先神,还有关帝、观世音、释迎牟尼等客神。另外还有纽欢台吉、武笃本贝子、田苗神、马神、痘神等等。纽欢台吉,也称牛欢台吉,萨满译为苍天神,实际为天弯、天神之意;武都本贝子,有写成五督贝色,被汉译为最早的、最先的、远祖之意,按照当时萨满观念,应为氏族最远古的创世祖先神;田苗神在堂子祭中被突出供奉,是为田苗而祀”[24]来祈祷农捻丰收;马神,因女真族崇尚骑射而以祈牧群繁息为目的的;痘神,最早为氏族笃祭祛瘟女神,也称佛多妈妈,是为子孙求福驱邪保婴而祀。另外还有一些祭祀内容,如恩都哩僧固和纳丹岱辉,是能维护宅宇与岁月安泰的宇宙星神,早在清入关前就转变为满族皇室的祖先英雄神了;画像神则源于满族祖先彩绘影像的古俗,画面上左有星,右有月,是七星在天的七仙女神像;此外被尊为夕祭的主要神祇穆里罕神,有的称为毛尔罕的,原满语本意为马王神,有的认为是狩猎神等。著名宫廷史专家朱家溍先生曾指出:穆里罕神估计原来可能是牌位,不是画像,在藏品中尚未发现此项物品”[25],因此,穆里罕神可能传承既久,其真意模糊。
清宫堂子祭中供奉的关帝神像,可以说也是一位英雄神。这位三国时代的英雄,到明清时期已演变为帝王了。满族人崇拜关帝君起于满文译本《三国演义》,关羽忠烈晓勇、武艺高强、大义凛然、无不令人折服。正如一位清人在笔记中描写的:本朝为入关之先,以翻译《三国演义》为兵略,故其崇拜关羽,其后托为关神显灵卫驾之说,屡加封号,庙祀遂遍天下”[26]这也是清初帝王利用他的忠义形象作为统治工具,做被列为主要神祇。至于道教、佛教的神祇被奉为堂子祭之神,是当时统治者对其他民族信仰给予的扶植、并用,允许存在的一种手段,借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以上诸神均为满族萨满祭祀包括堂子祭在内的远祖神、宇宙神、英雄神、保护神,其逐渐升华,便形成全民族共同崇信和祭奉的神祇。
清宫堂子祭,是萨满教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满族贵族政治,军事上的特权在宗教上的表现,并被蒙上神圣的外衣。它是随着清盛而兴、清亡而衰的。这种以宗教为纽带,以堂子祭形成的萨满祭祀,有利于加强满族贵族内部的团结、强化民族精神、增进宗教意识和巩固政权。

参考文献:


[1]《太祖高皇帝实录》癸末年万历十一年二月,中华书局1986年。
[2]昭
《啸亭杂录》卷八。中华书局1980年。
[3]《写定申忠一图录本文》转引93.2期《故宫博物院院刊》阎崇年一文。
[4]李民
《建州闻见录》32页。
[5][8][19]《清史稿》志六
、礼四。
[6]
姜相顾《论清宫萨满》一文,刊于第七次国际清史学术会论文集。
[7]《皇朝文献通考
郊社考》。
[9][10][11]《清太宗实录》卷二、13页,台湾华文书局发行。
[12][13]《清国史院满文译编》上,l页、1986年光明日报出版社。
[14][15][16][17][18]《满文老档》下,崇德元年五月十四日、六月十八日、六月二十九日、七月十四日、十一月。1990年中华书局。
[20]《清世祖实录》卷八,顺治元年九月巳亥。
[21][22][23]黑图档》
部来档,乾隆四十八年,辽宁省档案馆藏。
[24]《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卷首,阿桂、于敏中奏折。
[25]《故宫博物院院刊》总第二期。朱家
文。
[26]
王嵩儒《掌固拾零》卷一,译书条。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上一条: ·[何溥滢]满族萨满教的几个问题
下一条: ·[宋和平]满族女神佛哩佛多卧莫西妈妈论析
   相关链接
·[祝晓彤 周敏]共塑“地方芭蕾”:中华葫芦第一村的内生驱动与协同治理·[朱煜荣]纳西族热美蹉传承人的双重身份调适与实践研究
·[周玥]刺绣非遗生产性保护中的文化协商与女性主体赋权·[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
·[周春雨]匠心琢玉:《庄子》中技艺故事的诗性智慧·[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张竹村]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管理机制分析与启示·[袁玥]文化展演场:近代上海书场的表演与空间
·[姚慧]黄河流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姚航]都市民俗的“再嵌入”及其调适:非遗的“异地落户”现象研究
·[徐心怡]非遗直播带货中的“魅”的现象剖析:非遗直播带货的民俗主义实践·[熊睿]基层遗产实践:县级饮食类非遗项目申报策略评述
·[肖波 宁蓝玉]从传说意象到旅游地标:文化记忆视角下鹊桥的创新转化·[翁瑾亮]北岳祭祀的当代转向
·[王雨铭]生成性遗产:民间文学类的非遗保护建构·[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在地实践:以浙江省“3+N 保护行动(2018-2024)”为主线
·[王翘楚]“网红旅游城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品牌互构实践探究·[王大千]非遗节日传承保护的思考
·[宋丹]“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珐琅工艺的演变·[宋博文]数字时代的非遗研究刍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