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蒙医药:从马背行医到特色医疗
  作者:记者 田雅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6 | 点击数:8926
 


  7月18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蒙医研究所“五疗科”特色诊室内,48岁的巴布先生正在进行铜罐治疗。他患有腰肩劳损,这已经是第四次在这里进行治疗。他说:“每次治疗1个小时,治疗一次才10块钱,而且效果特别好。”这是记者日前跟随“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所见到的。

  多年以前,草原上大多数农牧区的群众都是由马背医生来看病的。从早期的马背医生发展到现今的特色医疗,蒙医药历经波折。此次“中医中药中国行·蒙医蒙药内蒙古行”活动的开展,对蒙医药的历史及现代蒙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蒙医药历史源远流长

  蒙医药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体系之一,是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药学,是我国乃至世界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早在公元前,北方游牧民族就创造了自己的医术,只不过当时尚无文字,没有专著流传。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在原有医疗经验上,蒙医药学逐步发展,形成了具有初步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古代蒙医药体系。16世纪始,蒙医药又吸收了藏医、汉族传统医学和古印度医学的理论和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整理提高,形成了包括治疗、药学和教育在内的近代蒙医药学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蒙医药学在医疗、科研和教学等各方面都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蒙医药的发展,2001年颁布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蒙医药政策体系框架逐步形成,医疗服务和教学体系日臻完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蒙医药还被自治区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遗产。

  特色医疗“简、便、灵、廉”

  20岁的葛磊经诊断,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父亲带着他辗转多个大城市医院,花费了20多万元,病情也没有起色。经人推荐,他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蒙医研究所,在该院经8个月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花费仅两万多元。葛磊父亲告诉记者,本来已经想放弃了,没想到,每天几小袋的蒙药竟然治好了儿子的“不治之症”。

  此外,蒙医整骨声名远扬。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院长胡达来介绍说,以治疗一个普通骨折为例,蒙医整骨每天进行两次手法复位仅需36元,再加上一些蒙药及住院的费用,患者在40天左右下床行走。该医院就诊病人量逐年上升,骨伤患者年门诊达2万人次,其中用蒙医整骨的手法复位治疗率高达98%。在内蒙古地区,科尔沁包氏蒙医整骨世家名气甚大。以包金山、包占宏、包斯琴为代表的包氏第四、第五代传人,把这个蒙古族独特的民间祖传整骨术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而系统的“蒙医骨伤科学”。包氏整骨在治疗各种骨折、骨关节疾病、股骨头坏死等疑难杂症上有着独特疗效,吸引了大量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患者前来就医。

  蒙医药的各种特色疗法,是蒙古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而且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蒙医研究所副所长孟柯说,“充分发挥蒙医药简单、便利、灵验、价廉的优势,从而让每个老百姓都能治得起病,治得好病,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09-08-06

上一条: ·云南大理感受古老白剧:寻找曾经失落的声腔
下一条: ·莲花山“花儿会”:朝山者的诗与歌
   相关链接
·[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
·[詹娜]喀左蒙古族民间叙事群体生成的动力解析·[张寒月]传统医药类非遗保护的标准研究
·[郭永平]地域景观、民族文化与辽西蒙古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中国蒙古民俗研究百年历程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李泽鑫]初访喀左——蒙古族特色民居·[包海青]论近现代蒙古族叙事民歌发展原因和动力
·[乌丙安]近代蒙古族著名作家尹湛纳希·[江帆]蒙古族民间故事长河的“双子”灯塔
·何红艳:《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研究》·[王宪昭]论蒙古族神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
·[赵秀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音巴雅尔考证·[乌兰其其格]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关于民歌审美意识的地方性表述
·[乌春雷]东蒙地区蒙古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行动与实践研究·内蒙古蒙古族非遗数据库一期工程通过验收
·[色音]蒙古族萨满文化:变容与保护 ·探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维度
·田野║ 从民俗生活实践走近地方文化: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文化考察记·《蒙古族文学资料汇编》出版座谈会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