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世博论坛·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实录
  作者:顾卓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18 | 点击数:7896
 



图片说明:世博论坛──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活动现场。

图片说明:在论坛开幕仪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先生做主旨发言。

图片说明: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言。

图片说明:东方网工作人员正对此次活动进行现场图文直播。


  [骆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上午好!欢迎各位前来光临参加“世博论坛・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主题活动。本次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卢湾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

  [骆新]作为世博会首场上海区县论坛,本次论坛将通过石库门与城市生活的关系、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与城市未来的关系、进一步探寻上海石库门的人文内涵与时代意义。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增添华彩。

  [骆新]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本次论坛的主要领导和嘉宾,他们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高小玫,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文明办主任马春雷,中共卢湾区委书记徐逸波,卢湾区区长翁祖亮,上海市文管委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朱咏雷,日本爱知世博会景观总规划师户田芳树。

  [骆新]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上海市有关部门和各区县领导、上海市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市民代表,外国友人,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衷心欢迎诸位的光临。

  [骆新]下面我们有请中共卢湾区区委书记徐逸波书记致开幕辞词。

  [徐逸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火红的五月,“世博论坛・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

  [徐逸波]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向厉无畏副主席,周和平副部长、王仲伟部长、刘魁立副主任、马春雷副部长、朱咏雷局长、以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企业家、新闻记者的各位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徐逸波]卢湾区有幸成为首个举办上海世博会区县论坛的区,这是我们宣传世博、盛迎世博的重要契机。我们希望通过论坛活动的举办,让上海,让卢湾的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世博、关注世博、参与世博、融入世博。

  [徐逸波]石库门建筑是上海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住宅建筑,石库门文化是上海文化和文明的积淀与传承,是上海的一张名片。本次论坛以“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为主题,共同探讨石库门建筑、石库门文化,以及石库门生活形态对传承城市文化,展现海派文化的作用。共同展望石库门的功能再造,以创意、创新,共同研究石库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共同推动石库门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致力于让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更深的情意情谊得到更好的演绎。

  [徐逸波]卢湾区拥有丰富的石库门里弄资源,是上海石库门建筑比较集中、风貌保护比较完整、营造记忆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卢湾历届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石库门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在旧区改造进程中,探索出“新天地”石库门商业开发,“田子坊”功能再造,“步高里”原生态保护等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的不同模式。

  [徐逸波]我们将在社会各界支持和帮助下,继续做好石库门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工作,把培育打造石库门文化品牌作为全区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吸引更多的社会企业力量参与,实现商与文联动发展,让上海的过去、现在、现在和未来在这里展示,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在这里演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

  [徐逸波]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和嘉宾为卢湾石库门文化保护和遗产保护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最后预祝“世博论坛・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骆新]下面有请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致辞。

  [洪浩]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参加“世博论坛・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首先,我谨代表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对本次世博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对关心和支持上海世博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热心关注和大力配合本次活动的卢湾区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洪浩]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集中展示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盛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3月2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上海世博会筹办情况的汇报,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充分看到举办世博带来的机遇,要下决心举全国之力、举上海全市之力办好世博,展示中国的进步和文明形象,促进发展与合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洪浩]温家宝总理十分关心世博会工作,曾亲临世博园区考察,并先后主持召开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世博会筹办工作,强调办好世博会不仅是上海市的责任,也是全国的责任。

  [洪浩]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世博会组委会、执委会的领导下,在组委会各成员单位和各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下,世博会各项筹备工作有力、有序地推进。截至目前,已经有23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工程建设、展览展示、活动论坛、沟通推介、运营准备等各项工作也在加快进行。

  [洪浩]世博会论坛是世博会三大内容之一,用更加直接和理性的方式来表现世博会的主题,也是世博会思想成果的集中体现。5月11日,上海世博会论坛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公布,上海世博论坛将由高峰论坛、主题论坛和公众论坛三部分构成。

  [洪浩]世博上海区县论坛是公众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全市参与办博的重要平台。本次在卢湾区举办的“世博论坛・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是上海世博会区县论坛的首场。

  [洪浩]接下来的一年间,将在上海全市所有18个区县各举办一场论坛。各区县论坛以城市中的广大民众参与为主体,围绕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融入区县特色,结合民众关心的切身问题进行探讨。

  [洪浩]我衷心希望,我们多方协作,共同努力,将世博上海区县论坛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精彩、难忘”作出贡献。

  [洪浩]最后,预祝“世博论坛・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万事顺意,谢谢大家!

  [东方网]现场短片介绍石库门

  [骆新]今天还将同时开通中国・上海・石库门网站,有请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高小玫上台。

  [东方网]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高小玫开通中国・上海・石库门门户网站

  [骆新]石库门建筑承载着建筑遗产和人文的遗产,对它的深入研究也是对上海文化的探索,本次除了开通石库门的网站之外,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也将在今天成立。

  [骆新]这个中心成立以后,我们将对石库门文化进行广泛的研究,并将向社会公布我们的研究成果。今天我们有幸请到文化部的副部长周和平先生,下面请周部长为我们讲话。

  [周和平]尊敬的厉无畏副主席,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今天“世博论坛・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研讨会隆重举行,我谨代表文化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对长期支持文化事业,支持文化遗产和悠久历史建筑保护的各级领导、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周和平]举办世博会是促进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探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弘扬世界闻名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世博会既是世界的盛会,也是中国的盛事,世博会的主题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分主题中包括了“城市是多元文化”的融合等。

  [周和平]这种情况下,上海把“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作为上海世博会区县论坛的首个项目,刚才开通了网站,成立了石库门的文化研究中心,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市和卢湾区对遗产保护的重视,体现了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

  [周和平]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之所以成为世界各民族之中唯一一个历史不间断的民族,有两个重要的传承渠道:一个是通过经典来传承,通过精英分子,国有史、家有谱、人有志等渠道传承;另外一个渠道是通过民间的渠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和平]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主渠道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同时它又是主渠道文化的重要来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大量存在的民间文化遗产,为形成一个民族不中断的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周和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些年来我们国家从国际社会引入的概念,它是中国各族人民创造的、并且时代传承的各种生产生活方式,并由在此基础上组成的价值观念所组成。

  [周和平]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化的进程,对优秀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最近这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批示。

  [周和平] 2005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年底,国务院又发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这两个重要的文件,为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周和平]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以国务院的名义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的项目,已经公布了两批1028项,同时还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的传承,截至目前也公布了两批,有777名。

  [周和平]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批传承人的申报评审相关工作。今年的文化遗产研究是6月13号向社会公布,现在初步人数达到700多人。通过这些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大家在不断探讨科学的保护方式。通过科学的保护,我们使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记忆、传承、发展。

  [周和平]上海有100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志史,而且在历代的发展过程中,这里的先民也创造了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上海也是接受外来文化比较早的城市,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形成了这个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同时,上海是先进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近代的革命事件都与上海有着密切的联系。

  [周和平]卢湾区作为上海的主城区,它在上海城市文化的熏陶下,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近代一批志士仁人在卢湾区活动,一批文人墨客在卢湾区活动。石库门的文化不仅在卢湾区,它始于19世纪的中叶,风行于上一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它是在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独特建筑记忆。

  [周和平]历史文化的保护对于形成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对于一个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上海和卢湾区以本次世博会为契机,第一,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力度,使得上海丰富的、深藏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发现,同时也受到社会的重视。

  [周和平]第二个,探讨科学保护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比如像石库门这种建筑到底怎么办,需要探讨。在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传统历史建筑,这是历史留给当代人的重要课题,希望上海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周和平]同时,有很多项目,有的项目要把它完整的记载下来,因为有的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它又不会再传承了,但是仍然有很多项目是可以传承和发展的。特别有的项目和人们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有的项目还适合于生产性的方式保护,通过这些方式的保护带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使这些项目得到传承与发展。

  [周和平]这些问题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重要的课题,希望学界专家、各级党委政府、文化工作者在这方面共同努力,把国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使它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做贡献,使它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贡献。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祝上海更美好,谢谢大家!

  [骆新]石库门不但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各种产业集聚的主题,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一直在研究创意产业,下面我们有请他来做主旨发言。

  [厉无畏]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论坛,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形成良性循环,历史文化资源能否通过我们的创意,把它变成经营的资源。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石库门符号的变迁。

  [厉无畏]创意产业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它能够获得蓬勃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通过一些创意,把一些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源推进经济的发展。

  [厉无畏]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增长的代价是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受到破坏,随着经济发展,资源约束、环境约束越来越紧,我们要转变发展方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它特有的模式,鼓励个人创造力的释放,这种释放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也冲破了传统资源的约束。

  [厉无畏]许多资源的转化类别中,通过创意把文化资源转变为经营资源,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模式。比如像瑞典的“哥德堡号”是一个文化遗产,它重新建造起来,在再重走以前走的航路,一路上获得了不少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效益。文化资源和经营资源转化,不仅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还有利于打造民族品牌弘扬民族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厉无畏]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当中可以用以创造物质产业符合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数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比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这些都是自然资源。它还有其他的资源,经济学角度看,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厉无畏]首先,资源必须是能够创造出财富或者资产的各种要素的组合。其次,资源转化为财富是必须通过人类的劳动,或者是创造性的活动才能变成财富,只有财富形成有关的要素才能形成资源,有些要素需要经过一些的创意才能转化成财富。

  [厉无畏]资源是已经存在,并且有条件开发利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一般有三种要素,一种是废弃资源,过时的,一种是现实资源,当前在开发利用,一种是潜在的,将来可以开发利用。

  [厉无畏]资源有一个特征,它是动态演化的,经济发展需要依托于资源,不同发展阶段各种资源的利用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就会发生变化。传统经济当中,人类资本的发挥更多依赖于其他资源的存在。早期我们没有土地,农业生产得到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和知识转化为主要资源。

  [厉无畏]当我们的创造力成为主体资源的时候,资源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更深刻广泛的拓展,有很多有历史积淀的物质载体、民间传说、民间的小说故事都是历史沉淀的东西,有的是非物质,它都可以通过创意开发、利用变成促进经济增长有用的资源。

  [厉无畏]刚才谈到的哥德堡号是一个物质资源,我们中国也有,我们有郑和宝船,民间的传说也可以开发,哪怕一句俗语都可以创意开发。所有东西都需要通过创意开发,开发利用的成功和效益取决于创意的发挥。

  [厉无畏]上海的石库门也是历史传承给我们的一种文化,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创意来开发石库门呢?我先简要把石库门的建筑文化说一下。上海在19世纪中叶设立了租界,住的都是外强,后来很多内地有钱的人也到租界来,为了谋生的农民和船民涌入上海,在租界工厂附近盖起了简陋的房子。

  [厉无畏] 19世纪70年代,租界下令取缔那些工厂,地产商就在郊野上建起一批住房,为在有限的面积上容纳更多人并易为中国人接受,就产生了石库门这样的建筑形式。

  [厉无畏]最早石库门是传承中国式建筑的项目,也是中西文化的交流。石库门的演变是由三到五条街,当中两个出入口,单开间和双开间,双开间有厢房,单开间完全抛弃厢房,它的亭子间更有西方建筑的特色。

  [厉无畏]由于上海发展的需要,上海石库门变成社会下级阶层的需要,上海石库门变成多户同住一门的住宅。由于上海发展需要,市政府到90年代开始动迁,改造城市,现在在一些中心城区还保留了一些石库门的建筑。动迁当中,我们保留了一些,同时也想办法开发利用这些石库门建筑。

  [厉无畏]建筑是文化的载体,石库门里弄在上海最多的时候是9000多处,曾经占上海市区全部住宅面积的60%。石库门是特定历史的产物,有些石库门的空间结构也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观念,但同时石库门又是充满一种怀旧风情的老房子,是上海独有的建筑艺术。

  [厉无畏]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民宅,是大上海历史时期的缩影,石库门构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交错的里弄社区,居民享受个人空间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培养更亲密的邻里关系。具有中西柔和的石库门建筑,它已经成为海派文化的一个符号,它是东西文化交融的一个产物,它成为我们现在历史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我们把它看成一个文化符号,它代表了海派文化。

  [厉无畏]既然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我们可以把它进行创意转变成经营资源,下面我们看一些小案例。随着石库门建筑陆续撤出,石库门的文化资源并没有被废弃,房子遗留下来的文化还是存在的。石库门作为地区特色的建筑,作为凝聚上海海派文化的建筑符号被越来越多应用到其他的领域,增加产品的内涵,培养亲切熟悉的情感促进产品的推广,从而实现从文化资源到经营资源的成功转化。

  [厉无畏]产品作为文化的载体首先是要接受这种文化,在产品中注入熟悉的文化,这个产品就容易被人们接受。第一个案例是新天地,这是在卢湾区旧的石库门,通过改造建起来的商业区。新天地已经成为上海新的地标,以独特的石库门建筑为基础,把上海传承的石库门里弄和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结合起来。

  [厉无畏]它保留了传统又注入了新的元素,是集旅游、文化、商业、餐饮为一体,不仅展示上海历史风貌的旅游景点,而且是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场所。

  [厉无畏]所以说,到上海一定要到新天地转一下,它的外观具有浓厚的海派风味,是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格购物的热点地区。上海新天地改写了石库门的历史,对走向历史的石库门又注入了新的生命。

  [厉无畏]它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石库门主要以居住为主,现在赋予了它商业经营的理念,把反应反映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餐饮、购物为一体的休闲娱乐中心。

  [厉无畏]新天地非常受中外游客的欢迎,老年人来可以怀旧,因为这个地方可以回忆到三四十年前石库门的情况;年轻人觉得这是一种时尚;对外国人来说,他通过这里可以看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对中国人来讲,他可以在这体验一些西方的生活方式;石库门在新天地特别受欢迎,现在很多地方都复制新天地。

  [厉无畏]第二个案例是石库门上海老酒。上海最能体现它文化的酒就是石库门老酒。石库门老酒以前叫上海黄酒,现在以创意的理念重新打造这个品牌。原来黄酒的销售量是步步往下,现在它经过调整包装设计,配方合理,口味也比较好,酒瓶的造型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体现了海派文化的特色。

  [厉无畏]石库门的文化符号和上海老酒的结合可以说是珠联璧合,它矗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凝结着上海人无数的生活情结,亦东亦西,它和上海老酒一样,只属于上海。

  [厉无畏]上海石库门弄堂是上海独具风貌的住宅建筑,是海派文化的结晶。砖木结构的石库门是上海人的小木屋,是大上海过去的影子,更是上海故事的封面,石库门老房子是一种历史见证,上海石库门假日酒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厉无畏]石库门酒店主要是休闲、商务、度假为主,它设施比较完善,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具有海派风格的美食,有岁月的积淀、历史积淀,把石库门的文化符号和现代人对酒店住宿要求完美结合在一起,现在这个连锁酒店不断向全国各地推出。

  [厉无畏]上海石库门饭店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石库门饭店是经营上海菜的连锁饭店,目前在上海、北京、石家庄都有分店,它的经营是以上海菜为主,装璜上都借用了石库门的特色,有些饭店包房还有石库门的装饰,这就给人非常亲切的感觉。

  [厉无畏]石库门酒家的环境既是现代的,又是包容传统的。它的建筑材料青砖都有上海的历史风味,人一走进去就感觉到上海的历史文化。它以淮扬菜和杭州菜为主,也融入了其他地方的菜式。

  [厉无畏]从石库门文化符号在餐饮、旅游、娱乐、住宿方面的成功运用,我们不难看出,文化创意产业更多是来自于丰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国家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有很多文化遗产,这些都可以挖掘转变成我们的经营资源。

  [厉无畏]这当中是注重加入了个性色彩,强调感情的投入,同时激发出更多的联想和想象,我们创意开发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源的时候,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厉无畏]第一,仿古不能泥古才能推陈出新,很多东西完全照搬以前的还不行,我们消费者是现代的,适当注意现在的元素和科技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即使像新天地也是采用了这样的办法,瑞典的哥德堡号也是如此,它的外表虽然是仿古的,但是里面的设施都是现代的。

  [厉无畏]第二,用故事力的活化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背后往往有很多故事,可以用多种形式宣传演绎这些故事,可以张扬它的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用创意把原生态等待开发利用有市场潜力的资源通过故事活化它。石库门背后是有很多故事,通过这次的论坛,包括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可以把这个这些故事活化。

  [厉无畏]第三,创造情感资源,因为情感是人类的灵魂,创意给产品赋予了灵魂,消费者用产品和品牌,从认知到最后购买都是情感不断变化过程。要打动消费者,让他产生购买行为,这是实现资源转换最经典的一妙中“最惊险的一跃”,这当中创意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厉无畏]著名的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巴说,消费从量的消费阶段到质的消费阶段到情感的消费阶段,现阶段产品同质化的时候,消费者更容易被附加在商品和品牌上的情感打动。

  [厉无畏]第四,创建知识产权,既保护权益也用于运作。新天地的名称开始没有很好的保护,现在全国都有新天地,我们必须考虑创建知识产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我们的权利,也可以用于商业的运作。创意产业强调是通过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建立起知识产权,不仅拥有财富,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特许经营、加盟商店、转让)都可以在知识产权上运作。

  [厉无畏]我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是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条件,对文化资源来说,谁先开发,谁才知道把资源变成了财富。我们要大力挖掘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来解放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资源向经营资源的转化。传统的文化可利用资源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用市场的行销策略,石库门的例子就说明是传承文化的再生形式。

  [厉无畏]有了开发利用以后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对石库门文化符号来说,它的潜能还没有完全发挥,石库门目前只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运用,一个好的文化资源要想转化成好的经营资源,必须要有动态的内容。

  [厉无畏]它以后发展还有新的内容产生,既要有深入人心的故事,只有故事才能把一个地区文化资源紧紧联系一起,才能得到消费者更多的情感认同,也才能发挥经营资源最大的效益。

  [骆新]我们下面的部分分为几个板块。下面我们进入论坛的板块,第一个板块叫做真情石库门,请淳子老师、王汝刚老师、宋路霞老师一起上台就坐。

  [淳子]石库门弄堂是上海弄堂最活色声香的地方。石库门,特别是老一点的石库门弄堂,清晨,往往是这样开始的:天还未亮,一声粗犷厚实的“拎出来哦……”把一条弄堂就叫醒了

  [淳子]那种红漆描金的马桶,结婚的时候,是一件很重要的嫁妆。还有一首老电影歌曲,是金嗓子周旋唱的:“粪车是我们的报晓鸡,多少的声音都随着它起,前门叫卖菜,后门叫卖米”。粪车、马桶、经周旋一唱,谁也不觉得安葬肮脏,上海市民的生活就是这样的。

  [淳子]住在石库门里的人家,都有一堂半堂的红木家具。上海人早餐“四大金刚”摆上了桌子:大饼油条、豆浆粢饭,特别是泡饭。上海人是,无论在外面吃了怎样的山珍海味,回到家里,一碗泡饭下肚,心里才会踏实的。一次去巴黎,领队是上海人,一路上就听他在说,没有泡饭,魂灵头也没有了。

  [淳子]晚上,弄堂口的小馄钝,也是上海人的念想,我的同学去美国来信说,做梦梦见小馄钝。我儿时经常去的一条弄堂,是陕西路上的步高里,菜场、米店、酱油店、修鞋摊、坐堂的中医、牙医、宁波裁缝铺,后门口厨房间特有的烟火气,天井里、小竹椅上读报纸的老人,水龙头上家长里短的中年妇女,收音机里,高一声低一声的评弹或者越剧,路过的人,随便听了一句,哼着,走远了。

  [淳子]去同学家做功课,三、四点钟的时候,同学的母亲或者外婆一定会端来赤豆汤或者绿豆百合汤的。有的时候,如果运气好,还可以吃到油豆腐粉丝汤,咖喱牛肉汤。小孩子记住的大多都是与吃有关的细节。石库门里弄,因为距离有限,在日常生活里,它便成了一个公共客厅,成了小孩子的天堂。

  [淳子]孩子们成群结队,在弄堂里穿梭游戏,嘴里是,有口无心的唱着二哥儿歌,比如“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比如“外国人到上海,上海闲话讲不来”……弄堂里也踢足球,大一点的孩子会用洋泾浜英语做裁判:出界叫outside,界内叫inside,手球叫hands等等。

  [淳子]石库门弄堂,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感可知,衣服晒在外面,下雨了,不要急的,邻居会帮你收好,叠好。你加班晚归,待你匆匆推开房门,你的孩子早就在隔壁人家里吃饱了,还会对你说:隔壁阿婆的红烧肉,比姆妈烧的好吃。于是,隔了一天,你特地包了荠菜馄钝,送过去,算是一份感谢。

  [淳子]我喜欢去新民晚报大楼的顶层咖啡吧。我去那里,不是为了咖啡,为的是站在那样的高度看那一片石库门的屋顶。这样的屋顶让我感动,因为在屋顶下,有着几代人的温存。石库门弄堂生活,是一幅近代的清明上河图。它记录了上海,上海也记录了它。

  [宋路霖]我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介绍几个工商巨子的石库门情结。看看他们的石库门时代,都干了一些什么,对社会发生过哪些重要影响。第一条弄堂是阜丰里。阜丰里这里有中国的第一家面粉厂――阜丰面粉厂,这个面粉厂这边通向政法学院,这边通向现在的新客站。这是最早的老厂房,最早的写字间,当时叫管事房,总帐房。

  [宋路霖]创办人是孙贾占家鼐的侄孙,他是光绪皇帝的四个老师之一。创办人是孙多生森和孙多兴鑫两兄弟。孙多生森后来做得很大,不仅做面粉厂,而且创办了中国银行,是中国银行的第一个总经理。我们可以看到照片里苏州河里的小船,里面的人还梳着大辫子,为面粉厂运送袋子。

  [宋路霖] 2002年,这片房子我到现场看,炸了三次才炸掉。与工厂邻里的阜丰里现在状况已经很陈旧了,目前这个厂的老厂房还保留了一栋。阜丰里和老厂房至今还在相互守望,守望这段历史,守望这段岁月,原来老人都记得,创办人是孙家。阜丰里经过一些改建和维修,到目前仍然屹立,保存上海面粉工业发源地的一段美好记忆。

  [宋路霖]第二条弄堂是尊德里,在苏州河边,这是后门,标识写是1930年,这个房子最早建于1889年,这是1930年以后翻修的。这个照片是目前的状况,已经很陈旧,年纪很大了。这个弄堂里住过四代实业家,第一代住过江南最大的丝商,第二代是不仅做丝商,而且投资近代工商业,是浙江兴业银行的大股东之一,还投资沪杭铁路。第三代、第四代也是非常有名的实业家。

  [宋路霖]尊德里存在在苏州河河边已经一个多世纪了,现在住了几百户人家,比较陈旧,但它确实标志着从江南农村包围大上海,投资大上海,建设大上海,从上海把丝绸贸易走向世界的历史见证。它现在比较陈旧了,需要我们进一步维修、保护。

  [宋路霖]第三条弄堂是杨浦区辽阳路、会宁路一带有一个聂家花园,因为老太爷姓聂,所以叫这个名字。聂老太爷最早是江南制造局的总办,它的夫人是曾国藩的小女儿。这里诞生了四代实业家。恒丰纱厂在黄浦江边屹立了三个世纪,是中国晚清时代最大的纺织厂之一,它的第三代人解放以后是上海中科院的院长,这是1924年他们在花园里面拍的照片。第四代是著名的核电专家,现在在美国。

  [宋路霖]这个照片是现在房子的状况,这个房子现在处于危险的境地,正在拆迁,动迁办公室已经进驻了,聂家花园已经进入了被拆迁的名单,我们正在和有关部门进行斗争,争取把它保存下来。

  [宋路霖]第四条浓汤弄堂是塘沽路上的一处石库门房子,它的主人是上海的知名人士严萧放严筱舫,他创办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现在还可以看到它以前豪门的气息。历朝历代粉刷油漆都斑驳了,里面也诞生过四代著名的人物。老洋房是上海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一段历史记载,希望受到各位领导、各个部门的重视和爱护,谢谢大家!

  [骆新]中国有一句老话“有眼不识泰山”,听了宋路霞老师的说法,感觉她的眼里都是泰山。上海石库门里面有这么多历史,我们不知道不熟悉,原因在于我们不知道。我们也感谢淳子老师和宋路霞老老师两位,她们以作家的笔记录了上海的石库门历史,也真正到下面调查了很多情况。下面我们有请上海非常著名的曲艺表演艺术家王汝刚老师。

  [王汝刚] 2007年,我随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出访日本,演出大型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获得成功,受到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嘉奖。作为上海本土的原创剧目能受到观众的欢迎,原因很多,比如把剧本三度翻译(中文―日语―请日本笑星加笑料)然后打字幕。另外,舞美装置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王汝刚]我们的舞美师在日本的舞台上搭建了一座1:1的典型上海石库门建筑,表演立即非常引人入胜。不论在大阪还是东京,剧场演出时只要幕布一打开,舞台上出现石库门布景的时候观众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为整台演出作了很好的铺垫。

  [王汝刚]演出结束以后,有些观众和同行还意犹未尽,要求参观石库门布景。我们满足他们的要求,我还主动为他们做讲解,我自以为做个讲解员是够格的。原因在于,上海海纳百川,市民来自五湖四海,像我这样正宗的上海本地人不多。以家谱为证,我是长期生活在上海的王氏第二十三代“汝”字辈子孙,系本地原住民,对上海情况比较熟悉。(现场笑)

  [王汝刚]我告诉日本朋友,本人从小生长在石库门,对石库门房子有感情,多幢石库门房子形成一条弄堂,这种格局的房子产生清末民初,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谋求发展,从而使沿海开放城市上海人口剧增。原来的住房样式逐渐不相适应起来,建造传统住宅占地面积大,工期长,营造欧美式洋房则造价过高,因此,占地面积省,用料简单,造价适中的石库门房子应运而生。

  [王汝刚]从营造结构来看,石库门是从四合院房屋蜕变而来,早期石库门样式为:进门即是客厅,中为小院。为了适应对住房的更高要求,人们进行了较大改革。典型的石库门为三上三下布局,面积达一二百平方米,正房间带两厢房。迎面是两扇黑漆大门,门框为花岗石等石料,进门即小院子,称为天井。

  [王汝刚]石库门客房客堂间是接待人的地方,两边厢房放东西,当时大学也在里面办,称为洋学堂,石库门房子里面还可以开戏馆,可以唱评弹。老艺术家对石库门房子情有独钟,有一种石库门的情结,有的老艺术家把房子造成石库门的样子,还有不少老艺术家也有到石库门去唱堂会的经历。

  [王汝刚]石筱英年纪大了以后曾经说过,她对石库门很有感情,当她刚出来的时候在马路上走街串巷,每次走到石库门房子的时候,走不动的时候,老百姓会给她个凳子坐一下,嘴巴干了,他们会给她端杯茶。从卢湾区来说,京剧大师盖叫天,国画大师张大千都曾住在石库门里面。

  [王汝刚]石库门不仅作为上海典型居民建筑印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向全世界发行,更应当作为海派文化活档案。2010年世博会期间,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用最质朴、最可爱的文化笑脸,在迎接国内外的嘉宾,谢谢!

  [骆新]从三位的发言里我们可以看出,上海的很多历史都和石库门有关,也有人说石库门同时也造就了上海人的性格,在三位看来,我们上海人的性格是不是和石库门有关系?

  [王汝刚]确实是有关系,上海的石库门房子以前跑进去,只要一问你住哪里就可以知道你的经济条件。其实石库门里各家各户的经济条件很清楚,有钱人住在正房里,没钱的住在灶间和亭子间,虽然住石库门房子,但是身份不同,这叫“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捉什么柴”。

  [宋路霖宋路霞]上海人很多时候被认为非常精打细算,石库门地方很小,“螺蛳壳里做道场”,在狭小环境里面必须很清晰的打算日子,我觉得这跟上海人的性格很有关系。

  [淳子]石库门的房子有个天井,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屋檐流到天井里,这其实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来源。住在石库门房子里面的人,有中国文化当中的一种保守、实在。但是上海的石库门房子是打开门的,是得到中国近代文明之先的一个城市。当上海人的精明打开门,进入中国现代文明都市之峰的环境以后,精明的上海人就有高明。我们上海有石库门,有新天地,还有陆家嘴。我的概念里面,上海人是精明的,也是高明的。

  [骆新]我们下一个版块的主题是魅力世博会石库门。请来三位嘉宾和我们共同探讨,有请同济大学副校长、原上海市城市规划局管理局副局长伍江先生;日本爱知世博会总规划师户田芳树先生;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刘魁立教授。每个人演讲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下面有请伍江校长。

  [伍江]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今天非常高兴,因为世博的第一次公众论坛就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因为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展示文化的活动,世博会展示的是世界各国文化,也是展示中国文化很好的机会,也是展示上海地貌文化的重要机遇。

  [伍江]世博会到上海看什么?我们这个城市能给世界展示什么?上海作为一个特殊的城市,它有很多值得我们自豪的向世界展示的地方。石库门作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最值得向世界展示的一样文化的瑰宝。

  [伍江]上海作为非常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跟中国绝大部分的城市历史是不一样的,有它的特殊性,这是为什么上海被国家列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因。上海的文化在什么地方呢?有很多方面,它的城市、建筑是最具有特色的方面之一。我们经常讲,上海历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上海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多重视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我也作为政府一名官员直接参与了上海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伍江]我大致描述一下保护的状况,2002年上海市人大颁布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条例以后就开始着手对上海现存的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界定。很多专家、市民、文化界人士都很关心也参与了这个工作。我们做这个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也带有亡羊补牢的意思。改革开放的前面一段时间,城市的建设发展速度规模,这里面拆除了一些有价值、不应该拆除的东西。

  [伍江]上海市区有27平方公里处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占上海建国初期租界的1/3,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做的得不算太晚。我们又划出了32个郊区历史文化风貌区,我们已经把城市市民和文化界意识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我们明确了10000平米左右的保留历史建筑,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我们今天的上海还有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存在,还使得我们有可能给予保护。

  [伍江]目前,到现在为止,我们主要是对现有的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规划,很多人都有越来越多的共识,认为我们历史文化遗产值得保护,当前建筑遭破坏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进行呼吁,包括媒体。

  [伍江]但进行保护的时候必须有法律的依据,现在我们的规划就做这个工作,我们把已经划定的历史风貌区一块块的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划。每一栋建筑能拆不能拆,能拆的话能不能造,能造怎么造,这些都做了规定,上海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法律的依据。

  [伍江]保护工作还得继续挖掘,我们保护的对象价值在哪?上海的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城市建筑遗产,我们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大量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大家说上海是世界建筑博览会,有外滩这样的建筑,也有稀缺的租界的花园洋房。上海最自豪的是石库门建筑,我们讲到城市文化遗产的时候,可以讲到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所有价值中,最让它有理由被列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是文化价值。

  [伍江]比如现在比较时髦的做法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你有充分理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必须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具有独特性,上海石库门建筑是我们独特的,虽然苏州、宁波也有,但那是受到上海石库门影响以后传播出去的。石库门在上海解放以前,占60%以上居住的形式,这样大规模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上海文化,上海人的特殊建筑空间,应该值得我们思考,石库门绝不仅仅是怀旧,不仅仅是老年人对过去的怀念。

  [伍江]我们今天在思索,我们的生活空间,政府、市民、各行各业这些年花大量精力试图改善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城市,但是什么样的城市是我们应该有的,什么样的居住空间是我们应该有的?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建筑界经常在讨论。

  [伍江]最好的应该是结合了我们自己民族、地方的生活特点、文化习俗、习惯、文化传统,同时又符合现代发展方向,符合现在的科学技术,符合现在的趋势的城市生活空间是最好的。现在每天大量的城市建设是这样的吗?不是的,要么觉得它不够现代,要么觉得它不够传统,传统和现代在今天的城市里面断裂。

  [伍江]一百年以前,我们找到了石库门这样的建造方式,它恰恰是我们今天还没有找到的答案,那个时候已经找到了。当时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经济的入侵,中国上海被迫走上了现代城市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那时上海已经越来越向国际化城市发展,土地紧张造成地价紧张,这时候西方城市的开发模式进来了。

  [伍江]我们经常讲联排式,联排式不是西方自古以来就有的,是近代一二百年时间才出现的,西方人叫“town house”。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比较高级的,满足需求,比较紧凑的城市土地资源建造方式,每个高密度的单元都尽可能节约地方,上海在建设联排高密度的单元时其实用了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单元。

  [伍江]中国要生活在中国的传统单位里,又必须符合现代市场的需要,这是石库门产生的重要契机。石库门里面的单元越来越小,从五开间到三开间到一开间,但不管它怎么适应市场经济,怎么压缩土地,不管这个单元变得多么小,它始终留着天井,留着这扇门。

  [伍江]今天开发的很多建筑,我们的高楼大厦天井哪去了,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哪去了?现在我们生活的需要难道就是注定要住在三室两厅,四室两厅,谁规定这是唯一的居住方式?人类发展几千年,全世界几百个国家,几万个民族不是生活在这样的空间,中国人也没有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为什么现在我们一定要生活在所谓的现代空间里呢?

  [伍江]我们石库门没有强迫中国人一定要住在西方化,或者伪西方化的生活空间里,这是传统,这个传统是不断适应现代生活、现代经济、市场的需要,这个角度讲,它的价值远远大于所谓的符号。

  [伍江]好的一面来说,大家赞扬石库门的时候说它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中西合璧,它有中国和西方,有传统和现代。另一方面,今天的石库门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破旧不堪。有人说石库门建筑历史文化价值是高,但是由于质量太差,今天已经不能再用了,这个话又对又不对。

  [伍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建筑能不能用,实际上要看怎么用它,对于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东西,就不能完全按照新建筑的要求来要求它。现在的石库门之所以破旧,跟年龄有关,更多是跟不合理的使用有关。

  [伍江]意大利、欧洲有些房子已经上千年现在还在使用,我们为什么才一百多年就不能用了呢?是因为不合理的使用。一幢房子里住了几家、十几家,甚至最多的,我们调查曾经发现有住过二十几家人。你可以想像,如果现在你住的三室一厅、四室一厅有一天突然要塞十四五家进去,那可能房子很多方面也会出现问题。所以石库门的破旧是不合理的使用造成今天的状况。

  [伍江]我们也不强求所有人一定要生活在石库门这样的空间里面。怎么办呢?随着城市变化,大量石库门建筑在失去,对我们来说一定要找到一条路,它既让我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同时也不至于成为今天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障碍。这个就是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

  [伍江]石库门的价值,我们今天已经足够了解了。上海有什么建筑文化遗产称之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话,我个人认为非石库门莫属,其他都是翻版的,唯独上海有。历史证明,每次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都是有它的特殊性。石库门是上海最能够称之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形式,这个建筑形式,今天面对城市改造,里面生活的状况越来越差,建筑质量越来越差的困惑,我们怎么办,我们在探索。

  [伍江]探索各种模式,最主要的症结在:一个建筑的生命在于使用,有个别建筑生命不在使用,那种建筑是博物馆化的,玻璃罩起来,像天坛很多不能用的保护作为文物。但是绝大部分还在用的建筑,它的保护,它的生命在于我们的使用。

  [伍江]这个功能是需要我们动脑筋想的,如果你有办法赋予老建筑新的功能,它就会产生新的生命。这时候不用担心这个房子会坏。外滩那么多的房子,以前讨论最多的话题是谁出钱修外滩的建筑,今天不存在了,市场在修,谁用谁花钱修。有人说外滩建筑是石头的,所以做得到,但石库门是破旧的做不到。新天地是一种模式,但不可能把所有石库门都变成新天地,怎么办?我们在探索。

  [伍江]石库门改造成新天地是已有的模式,能不能有第二个模式,有,就是步高里模式。新天地模式,步高里模式都是很好的探索,但都有局限性。新天地开发把石库门价值最大商品化,但其实真正的石库门生活你们看不见的,同时它的代价巨大,为了这一点小小的新天地,我们整个太平桥地区的石库门都没有了。

  [伍江]步高里的弊端在于吧把里面的特征破坏了,原来的房子住进了四五家人,尽管都有了厨房厕所,但也都不是特别好,你想看到原来的样子也没有了,里面都是改造过的,只是留了外面的壳。有人说现在保护老房子很多都只是把外壳留着,我觉得如果价值主要在外面,就把外面的留着,如果价值主要在里面,就留里面的。

  [伍江]还有就是田子坊模式,但它怎么把安全、公共基础卫生设施这些问题需要解决。此外可能还有尚贤坊的模式。我一直身临其中,尚贤坊的方向是对的,把你的功能换成另外一个功能。新天地是商业功能,田子坊是一种小的商业功能,步高里仍然保留了原来的形式,尚贤坊能不能改造成旅馆之类的呢?不管怎样,千万不要做拆掉再造一个假的那种事。

  [伍江]这既不是我们建筑界届的事,也不仅仅是规划的事,也不仅仅是商业的事,是所有人的事。每个人都想一个模式,如果我们上海不是这四个模式,而是四十个,四百个模式,我相信我们的文化一定能够得到很好保护,我们文化在今天的时代价值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伍江]我相信,在世博会期间,全世界人对上海这个城市印象最深的地方,城市文化最吸引人的地方非石库门莫属,谢谢大家!

  [骆新]尽管伍江先生的发言超了将近一倍的时间,但是下面的人听得津津有味,他的话给我们很多启发,看上去他也还意犹未尽。下面我们请爱知世博会的总规划师户田芳树演讲,看看从一个日本人的角度他是怎么看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

  [户田芳树]我是来自日本的,昨天晚上我到了上海。首先感谢主办方给我机会参加这个盛大的论坛,听了前面各位嘉宾的演讲,让我感觉到东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基础不同。

  [户田芳树]在四年多前,我到中国来开展一些业务,许多开发商要求我做楼宇设计的时候,都会提出希望带出一些欧美的样式进来。而这两年,中国各地飞速地变化,我的客户在要求我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都会注意当地历史文化的留存。将中国历史文化融入现代建筑中,对于我这个日本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最近我也花了很多努力在上面。

  [户田芳树]我来介绍一下日本的历程,日本是在东京奥运会以及97年大阪世博会之后迅速发展起来,日本的经济在90年代后半期达到了巅峰,之后泡沫经济崩溃。泡沫经济崩溃的十几年中,日本人的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我认为是:日本人过去把物质看成最重要的,那之后更注重时间、生活的实质。

  [户田芳树]有一个趋势就是:大家更关注当地历史建筑的保护,对于以非常快速的方式进行破坏重造的开发方式也产生了疑问,认为是不是应该采用一种更为缓慢的速度进行开发。我举个例子来说,从高速公路上和步行在路上看到的风景不一样,我认为无论是从高速公路上还是从飞机上,我们是不是应该注重看看在我们生活城市中步行时候看到的风景呢?

  [户田芳树]我本人有幸作为(景观设计)总监参与了日本爱知世博会,爱知世博会主题是“自然的睿智”。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是一次将城市文化切合于自然之中,研究自然与人息息共生的实践。我们从过去许多城市的盛衰中吸取了教训,今后的城市文化是一种过程,是时间与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我认为2005年爱知世博会是在城市与自然共生主题基础上的构建文化的世博会,我也希望爱知世博会成为新的城市文化遗产好的案例,为后人永远记住。

  [户田芳树]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是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我相信这个主题是能够引起许多人共鸣的。2005年爱知世博会强调是城市与自然共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不仅是强调空间,也强调了生活,是一个继承和发扬了爱知世博会主题的世博会。

  [户田芳树]我相信上海世博会对于上海人来说,不仅是一个缔造新事物的世博会,同时也是一个以世博会为契机,让世界人民了解上海的过去,以及世界人了解上海的机会。

  [户田芳树]今天,召开的“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论坛,是与世博切合主题的论坛,它对于上海石库门成为新的历史遗产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具有意义的论坛也是我的荣幸。我本人很喜欢喝黄酒,此次一定会把上海石库门老酒作为我的礼物带回去,谢谢大家!

  [骆新]谢谢户田芳树,第三位嘉宾是中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刘魁立教授。刘教授,我们希望用对话形式进行,你觉得石库门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刘魁立]生活的丰富性,从它的多功能性来看,我们把住宅看成是居住空间的话,我们会把它看小了,石库门是一个群体交流的空间,这些显然给我们提供了建构和谐关系的有利条件,也是信息承载的载体。这点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有很多名人在这住过,有很多作家在写过文学,所有这些都变成生命的一部分。

  [刘魁立]石库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上海城市历史一部分,也变成上海人城市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房子,它已经把我们自己的情感加在里面了,相互观念也等于我们把自己的心,把自己的情感放在了这个对象里面之后,它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刘魁立]我自己感觉到,石库门这样的建筑它更多提供了情感的慰藉,它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但我感觉到,它同时也是我们在一个西方文化影响特别强烈的环境里面,我们同胞努力维护我们自己民族传统最好的范例。伍江先生说它是中西结合的案例,我们在这个特殊环境中继承传统的范例,把对民族传统的尊重、追求、维护,把现代和传统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石库门的精髓,石库门的灵魂。

  [骆新]很多上海人在说,原来邻里关系好,现在邻里关系之所以不和睦,因为我们住进了高楼大厦里面。您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刘魁立]我不认为就是一个形式的东西决定我们情感的联系,我觉得是价值观的影响。

  [骆新]石库门带给我们怎样的价值观呢?

  [刘魁立]如果仅仅把石库门作为一种建筑形式保留下来的话,也许我们会丢掉很多的东西。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人际关系角度来看,它提供了这个条件,但是仅仅是提供这个条件是不够的。如何繁荣发展,如何研究区域文化,如何建设好文化生态保护区,现在变成了情感的荒野,这个时候,通过石库门的建筑,通过类似的新举措,应该重新呼唤我们精神家园的归来。

  [骆新]也有人说上海这个地方空间很有限,像石库门这样留出很大的开间,留出更大的走廊让人互相来往已经不太可能?

  [刘魁立]伍先生也谈到了,我认为未必不可能。因为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在人们居住环境里面彼此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将来也许我们会找到,怎样使我们的人变成群体里面的人而不是一个个个体。

  [骆新]现在的城市形态远离了石库门形态,有很多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衰亡,有人说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要那些该去的去,保留挽留是没有用的,另外一些人说要更好的进行保护,他们也会发现除了资金的问题,现实很多人不愿意再接受原来的生活方式。您怎么看?

  [刘魁立]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多少有些片面,用他们观点看,人在往前走,头往后转,一切保护都是向后看,这种观点未必是对的,我们所走的路总是从昨天过来的,我们前进的过程中,如果不把过去积累的经验,过去有的情感不继续下来的话,整个世界是混乱的世界。

  [刘魁立]王汝刚老师说上海石库门是上海曲艺的发源地,今天这个业态不存在,曲艺还会往前走吗?比如上海小作坊,在里弄里面雕象牙球那些,现在象牙都不让采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您认为呢?

  [刘魁立]同样以象牙为例,其实这样的雕刻,也许我们不必再发展,我们可以在博物馆里面告诉大家,曾经有这样的误区,人们以为这样可以安慰自己的精神,这是一种公平。像象牙球这样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结晶,为什么不在生活里把它变成一个美的构造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精神不会因此而丰富吗?

  [刘魁立]我们中国人见了月亮的时候会想起家乡,外国人未必有这种情感,如果把这种情感作为人类智慧的贡献,变成整个世界都有的情感,也许别人就会因此而在这情感上有所丰富。国外有些观念性的,或者像石库门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借鉴过来,这样不是丰富了吗?只有大家去保护,我们的文化才有多样性,不然的话,我们就变成越来越贫乏,如果这样的话,世界是灰色的,我们的生活是悲哀的。

  [骆新]刘老师讲得非常好,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因为他有感情,有对记忆的要求。我们再次感谢三位嘉宾给我们所做的精彩演讲。

  [东方网]现场短片介绍石库门的历史

  [骆新]石库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带有情感的建筑载体。上海现在很多居民希望改造自己生活的请求,在石库门里原来的老式住宅,它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债务,但如果把石库门看成是一个传承历史文化的财富,那么翁祖亮区长无疑是最富有的。

  [翁祖亮]一个城市要发展离不开历史更离不开文化,它是一个城市的内涵。卢湾作为一个中心城区,也是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的主城区之一,它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对石库门文化的继承保护,传承和利用能力方面怎样赋予新内容的一个课题。我发言之前,我代表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卢湾区政府,对各位来宾的到来以及嘉宾所作的演讲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对石库门认识和实践做一些发言。

  [翁祖亮]我发言的主题是:传承历史文脉,创新城市生活。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打造城市品牌,是卢湾区加快城市发展,提升城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卢湾区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大力传承和保护历史的文化,打造上海和卢湾的文化品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翁祖亮]首先,传承与保护历史文化是促进卢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就像各位专家所讲的,城市的内涵要不断注入新文化元素,国际大都市都无一例外的注重城市文化的挖掘。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历史特色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翁祖亮]卢湾区要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精品城区,必须把传承和保护历史的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经济发展塑造精品,以社会进步创造和谐,以文化发展打造魅力。

  [翁祖亮]其次,世博会是卢湾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历史性机遇。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一次经济、科技的博览会,也是一次文化的博览会。卢湾作为世博会重要的场馆区之一,处在向世界展示上海文化风貌和文化魅力的最前沿,如何抓住这次千载难逢历史机遇,在传承历史文脉,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取得新的进步,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美好的主题,这必将极大增强城区发展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翁祖亮]第三,打造石库门文化的品牌,是挖掘历史文化的底蕴,展示卢湾特有魅力的重要表现。石库门建筑是上海近代建筑的典型代表,石库门文化是中西文化的“精”字浓缩,石库门是跨越三个世纪的城市记忆。卢湾区是上海石库门建筑集中风貌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区域之一。如何妥协的保护努力传承,合理开发石库门的建筑,弘扬海派文化特色,彰显精品城区特有魅力,创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美好生活,一直是卢湾区各界区委、区政府研究思考、探索、实践的重要议题。

  [翁祖亮]介绍一下卢湾区传承和保护石库门文化的一些主要举措。卢湾区高度重视,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来要在2010年基本建成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化特色区,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区之一。“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启动了世博建设的三年文化发展纲要,设立历史文化保护的专项基金。充分挖掘历史的文化底蕴,促进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紧密融合。

  [翁祖亮]特别是在保留石库门建筑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刚才厉无畏副主席就历史资源赋予新的内涵转化为新的经营资源,都对卢湾区项目实践提供了多视角的思考。卢湾区坚持将历史的文化保护,居民的生活改善和开发有机结合,主要探索三种模式。

  [翁祖亮]一是以步高里为代表的居住改善模式,步高里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为典型的石库门旧式里弄建筑群,被评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但是整个建筑显得比较陈旧,消防安全的设施影响了居民的质量,对步高里的改造采用居住其居住功能的模式,尽可能改善小区居民的居住质量,最大限度保持建筑风格和街区风貌。

  [翁祖亮]二是以新天地为代表的商业开发模式,地处一大会址的新天地,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紧邻淮海中路商业街,交通方便,改造前人口密度大,房屋过旧,缺少基础设施,居民生活不方便。我们保留上海石库门文化的同时,融合西方文化和现代的模式,集聚来自世界各地风情的餐厅、酒吧、精品商店等等。成为中外旅游休闲的上海新地标。

  [翁祖亮]三是以田子坊为代表“商居结合”的模式,田子坊现在不仅有典型的江南民居,石库门和新式里弄建筑,还有七十年代的工业。田子坊探索的“商居”模式,通过旧厂房的改造和石库门房屋的置换出租等模式,逐步改建成画家工作室,设计师,画廊、摄影师,时装展示等,集聚了一批创意人士和创业企业走出一条旧区软改造,城市文脉传承与创意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成为上海极具影响力的创意园区。

  [翁祖亮]打造文化品牌的目标和思路,文化不仅承载历史,展现现实,而且引领发展,昭示未来。卢湾区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形态与功能并重,通过保护石库门建筑,弘扬石库门文化,努力把石库门打造成为上海和卢湾独具魅力的文化名片,引领和展现城市未来的美好生活。

  [翁祖亮]一是改造修缮保护外貌,石库门主要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部分建筑的结构与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要。要通过整体或者部分的改造修缮,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特别注重保护那些有代表性有历史价值和人文内涵的石库门建筑。既要注重保护建筑本身,也要注重保护建筑所在街区的整体风貌,建筑特色与生活形态相得益彰,充分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翁祖亮]二是功能提升,价值再造,石库门建筑无论是商业用还是保留居住的功能,都必须通过功能的提升实现价值再造,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第一是价值文化,保留中国元素海派特色的同时,注入国际时尚的元素,新颖的业态实现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中方与西洋,经典与流行的交汇融合,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外游客和消费者都能感受到文化的吸引力了,产生文化的认同感。第二是融入创意,探索推进创意产业发展,与旧区改造有机集合。通过知名的创意企业,打造创意精品。三是塑造品牌,在保留和展示石库门生活形态的同时,通过培育“商旅文”联动的文化品牌,不断扩大石库门文化的影响力。不断赋予石库门文化新的内涵,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

  [翁祖亮]三是协同推进,和谐发展。石库门的保护、保留和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协调推进,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引导和软环境创造,通过专家学者参与、级居民认同和积极支持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政府市场社会的共同推动下,使历史文化得到保护,居民得到实惠,企业得到发展的和谐发展目标。昨天是今天的历史,对石库门的改造,我们的认识还需要改进,我们的方式方法还需要创新,我们的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积累,对石库门的执着和热爱对民族文化的坚持和追求始终不会改变,我们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更好的传承城市文脉,把卢湾区,把上海建设得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骆新]非常感谢翁祖亮区长做的发言,下面我们请香港瑞安集团董事长助理周永平先生发言。

  [周永平]专家把新天地放在商业化的模式里面,我理解这是对新天地的表扬,而不是一种批评。因为新天地是把石库门的文化拿来经营,是把它商品化,或者商业化,文化部给我们挂了一个牌叫“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它不是博物馆。现在每年有超过400批的政府和企业代表团来,每天有一批,大家在学继承和发展。其实文化都有一个继承和发展,我们今天在全国城市的旧城改造中,出现一个千人一面、文化雷同的问题,其实就是这个关系没有处理好。

  [周永平]石库门是20世纪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如果把它全部拆光,22世纪的人是看不到20世纪留下来的东西,只看到21世纪,我们当代人认为自己很聪明,但我们把前人否定掉,如果我们把石库门全部留到22世纪,22世纪的人会问,你们21世纪在干什么。所以要掌握这个平衡,既有20世纪留给我们的东西,也有我们当代人留给22世纪的东西,如果平衡处理不好,就把21世纪的文化都给拆掉了。

  [周永平]处理得好,我们可以一层层看城市是如何进步的,看当代人是如何进步的。如果不是从文化人角度看文化建设,城市建设,我们这代人可能拼命盖房子,22世纪的人拼命拆我们的房子,他们说石库门房子可以留下来,但是21世纪的房子要拆掉,所以我们企业、政府、社会都需要有责任心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也是对前人负责。

  [周永平]新天地的改造中代价非常巨大,太平桥52公顷只保留了新天地这块,发展的角度看,太平桥的规划,整个开发其实是一个产业,我们叫现代服务业。这片52公顷的土地过去除了居民以外还有一些街道的工业,它每年交给国家的税收和产值超过一个亿,现在人工湖边的企业翠湖天地,7.7平方公里的地方,每个月产生1个亿的税收,一年13.6个亿,这就是现代服务业。

  [周永平]为什么跨国企业都愿意到这办公呢?我们做了国际国内人才集聚的场所。我们不仅要有办公楼不仅要有居住,更重要要有一个聚会场所,因为国际国内优秀人才的集聚,他对聚会场所也有要求,这个场所是要有本地文化内涵。新天地做出来是面对整个上海,甚至是面对整个中国,我们是放在淮海路,放在卢湾区,它是上海的,所以叫上海新天地。

  [周永平]新天地和淮海路有什么区别呢?经营城市化是怎么经营的呢?淮海路提供商品,新天地出售生活,我们说八小时决定个人竞争力,八小时之外很多国际国内优秀人才要聚会、交流、成长、发展。新天地是提供了这样的生活,这种生活第一是交流,今天我们住在公寓房里面,三年可以不和楼上楼下的认识,不知道他干什么,但石库门里面不是这样。

  [周永平]这些人有交流的需求,新天地是提供交流的需求。两个人说话站半个小时站不住,一定找个地方喝茶或者咖啡,新天地有咖啡吧让你坐下来进行交流,坐下来发现话说不完,我们一起吃饭,喝点酒两个小时。餐厅提供在这地方就是提供给你交流,第二,新天地是提供一个“让你回家吃饭的地方”。新天地创造的时候就发现怎么跟国际上有差异,八小时之外,日本人是到居酒屋泡酒吧,它也是一种交流,欧美人是喝酒,英国人下了班也到酒吧街去站在那喝酒。

  [周永平]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变成今天香港的兰桂坊,上海人的生活方式是回到弄堂里吃饭,家里的亲情更重要,所以新天地把“回家吃饭”文化拿来经营,再把欧洲“酒吧文化”拿来经营,让上海人参与欧洲的酒吧文化,中西文化一交流就出现就是今天新天地的海派文化,让你生活慢下来漫想,让你怀旧。让消费者不止来一次,来过一次以后,不是自己来,要带着亲人朋友一起来,所以新天地的人气旺就是这个道理。

  [骆新]现在有很多城市也在造石库门房子,或者原来的建筑想改造,它们建得比较远,这样的业态是不是只能在商业区?

  [周永平]在中心商业集聚区比较容易生存,放到松江区比较难生存。当时我们市场考察的时候,除了中共一大会址,还有淮海路中段15栋办公楼集中了上海五六万的白领,它有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

  [骆新]当一个城市不再是原来石库门的形式,中间只保留一块做商业开发或者商业居住,这种房子能够长久的保留下来吗?这种石库门业态究竟是个另类还是一个常态呢?

  [陈燮君]要看城市规划的水准,石库门在现代建筑面前能否永久保留下去?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来讲,我们希望采取有效措施,包括论坛的举行对市民在这方面意识的升华,会把理想、理念变成一种实践,变成一种探索,变成一种保护的实施。

  [周永平]对于石库门的保护不要划成小块来,是整个上海去平衡,不能划某个区域来认定它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是整个上海去平衡,或者卢湾区整个区平衡,既要有发展也要有保护。像步高里、田子坊,太平桥有这么多现代建筑,是整体的平衡,不能单个的看。

  [骆新]下面我们有请陈燮君馆长,作为博物馆方面的专家,我们希望您能够告诉我们在石库门当中的历史回声,在您心目中是不是存在?

  [陈燮君]我汇报的题目是石库门的冷暖和历史回声。石库门,曾经是上海的一道城市风景。它的成群的曲线是城市的起伏,它的独特营造是城市的智慧。它的朴实的吟咏是城市的言语,它的跌宕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春江水暖鸭先知,上海城的变迁连接着石库门的冷暖,空谷无声胜有声,石库门的保护维系着城市文脉的传承。

  [陈燮君]石库门的元素有其建筑创意和文化含量,1870年前的二三十年为石库门的起源初创期,至1910年未成熟发展期,之后进入新式世石库门时期,到了上一世纪40年代以后,基本缓于建造,进入修缮维护期。石库门的元素有大门、天井、厢房、客堂、后天井、水井晶、附屋、天井围墙、厢房山墙和后围墙等,最早的石库门一般为三间两厢两层。石库门的取名与大门有关,一说其门来自从前官舱的库门,一说是因为以石势头做门楣和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口扇,而沪语把一物包套、勒住另一物称为“箍”,以石条“箍”门便被称为“石箍门”,石库门属近音而来。

  [陈燮君]大门闭合,连接天井围墙、厢房山墙和后围墙,便形成了“高墙强小院”、闹中钟取静、安闲独立、温馨私密的独特的石库门空间。天井是闭合布局中的通透之处,利于采光通风,系居家内部的露天活动场所,可在这里等候星星月亮,感悟四季变化,在紧凑局促中延伸时空,在隐秘独立中触摸世风。

  [陈燮君]厢房利于居,客堂用来会客宴请,水井晶、附屋便于生活,……在社会变迁和时代转型中,石库门以其亲情感、地域感、悠闲感和安全感赢得了居住者认同。石库门的建筑创意还在于空间布局的系统思考,进门入户,出门有弄,支弄通总弄,然后再在接街面,从私密空间,到半私密空间,再到半公共空间,直至公共空间,依次排列,有序组合,空间含蓄、融洽亲密。

  [陈燮君]石库门又是中外合璧,他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有中国住宅文化的传承和沪上地域特色,同时,总体上的联排式布局和外墙细部的西洋建筑雕花图案,门上的三角形,圆弧形性和长方形门头装饰又是西风吹入。说到新式石库门的建筑风格,更见西方风采。在石库门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亭子间。

  [陈燮君]应该说,亭子间是的石库门布局精细化的一种创意,而且“亭天子间文化”已成为“石库门文化”中的“呼吸眼”和亮点。有的专家指出,亭子间的出现是石库门居住环境下滑的开始,它松动了一个现代都市的“关于中产阶层的神话”,这种“更充分更自由地运用切割空间的可能性”最终导致了“石库门在维持它外部形制的时候,内部空间慢慢地解体了”。

  [陈燮君]石库门对于上海城市性格的养育不可低估,在上一世纪30年代,上海约有20万幢石库门房子,盛行的石库门占了当时上海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量大面广的石库门的性格整合着上海的城市性格,石库门的精细空间养成了居住者的精致化处事方式,石库门的中西合璧松动了原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态度、文化立意和城市理念,磨砺出新的城市人文精神。

  [陈燮君]亭子间文化对于先进文化的接纳和激励,石库门与空间俞孔坚紧凑、追求效率、安全便捷、容易租赁的房地产市场的接轨,与兼容独立意识、交流意识、合作意识、休闲意识、竞争意识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连接,与开放都市的融为一体,与政治风云、里弄经济、各类商家、翻译出版、文学创作、电影艺术的息息相关。

  [陈燮君]石库门不仅反应了城市的生活空间,而且直接摄入了经济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它积淀了申城文化的旧岁文化,从事又直射或折射了经济、政治、社会演化的全息像,促进了沪上多元文化和文化多向度演进。

  [陈燮君]石库门涵盖老房、往事、旧情、遗产和历史,兼有和谐、交融、温情和尴尬、无奈、很难。这里有城市母体的石库门营造、城市生命的石库门活力、人文风情的石库门集散、生活方式的石库门睿智、人生命运的石库门博弈,这里有生活空间与地标空间、生存状态与生活图景、文化思考与文化表达、民俗风情与历史记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同时滋长着追求简约的审美情趣、经济实惠的价值观念、亲和相助的生活诗情、奋斗进取的精神风貌、与时俱进的灵活应变。

  [陈燮君]石库门从封闭空间引向公共空间,引发出逐步开放的启迪;石库门在困惑和抗争中觉醒,引发出拓展精神。石库门在吞吐西方闻名中形成自己的文化风格,引发出创新精神。石库门从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引发出境证出竞争精神和进取精神,石库门在演变中吸纳四方来客,引发出宽容精神。在上海城市性格和城市精神形成过程中的石库门情结是理论性、实践性十分强的值得深入研究探索的文化命题。

  [陈燮君]石库门的冷暖连接着时代的冷暖,石库门的声音有时是历史的呼唤,会传来历史的回声。现在上海的不少名人故居就是石库门建筑。位于茂名北路甲秀里的毛泽东旧居为典型的石库门建筑,两层楼砖木结构,清水外墙,黑漆大门,铜环门扣,条石门框,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于1924年来上海时居住的地方。

  [陈燮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多次来上海,1924年毛泽东同志及夫人杨开慧居住于此。在旧居的卧室内,靠墙放着一个大木床、一张方桌、三条凳子,还有一个衣橱,床边创编是一张书桌,毛泽东同志常在这个书桌旁工作到深夜。

  [陈燮君]随着岁月的推移、城市的发展,石库门渐渐远去。虽然城市文物管理、规划、房地部门和各区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保护石库门,尽力留驻城市的记忆,然而不可能做到旧景依然。即将失去的,或者已经失去的,才会倍感珍惜。当前,上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在努力推进之中,20世纪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在成为新的关注点,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实践也要求更为有效地加强上海的文物保护与管理,这对于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条件和平台。

  [陈燮君]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石库门遗产保护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遗产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城市意义与人文意义的结合以及现实性与前瞻性的结合上,积极拓展保护经费的来源和渠道,在保护中探索保护模式,在传承中创新传承方式。以人住居留、保持活态的“步高里模式”为主,不仅保护居住空间,而且保护石库门文化。

  [陈燮君]同时,应积极总结保持建筑外观、拓展共享空间、留驻历史记忆、适当融入时尚和保持大格局、开发小格局、延续文化石库门、发展创意产业园的保护新途径。我们要负起责任来,不能让“远去的石库门”变成“消失的石库门”。我们要努力践行,把石库门的冷暖放在心上,让石库门的历史回声声声悦耳。

  [骆新]下面有请阮仪三教授宣读上海石库门共识。

  [阮仪三]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上海世博会提出一个很响亮的主题,这些年来我们建了很多新城市,造了很多漂亮的新城区,新城美好,老城也应该美好。北京去年准备奥运会的过程中,很多外国朋友提出来,我不光来看奥运会,要来看老北京,北京有一百多万处的四合员,有两千多处红条,现在剩下了一万多处四合院,拿了10个多亿,修了40多条老胡同,北京修了747幢四合院,在奥运会期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上海到处都是工地,它只看房子的建筑质量,没有看它的价值。

  [阮仪三]上海确定了12个保护区,全国来说面积最大,保护最好,但是我看了没有以里弄石库门为主的保护区,上海到现在特别要手下留情,所有的老里弄不全是破烂。我们呼吁保护上海旧里,我从去年10月份开始发动我的团队172个博士、硕士、教授、副教授和志愿者,用了三个月时间对上海老城区以内的旧里做了一次“地毯式”的调查。我不要政府做,我们老百姓做比较好做。我在《晚报》上写了文章说旧里是好东西,我提出来保护的地段和保护的老房子,这份报告经过专家认证一致同意送交市政府审核。

  [阮仪三]今天的论坛非常重要,也很及时,上海要接过北京奥运会的大旗,让世博会也给世界上留下上海老城也很美好的印象。我们卢湾区是上海里弄最集中、最丰富,保护也做得很好的一个区。我们卢湾区不能满足现在的成就,要更上一层楼,是不是可以再确定一批里弄,决定哪些我都说得出来。切实做好保护与更新,我同济大学做好人力物力的准备,希望卢湾区在上海市带个头,举个旗,立个纲,借世博会的平台向世界展示老上海的精彩。(众人鼓掌)

  [阮仪三]下面我宣读上海石库门共识:2009年5月17日,世博会论坛・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在中国上海召开,来自国家和上海的领导,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共同出席了此次论坛。与会嘉宾就上海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发表共识如下。

  [阮仪三]一,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来临之际,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以论坛的形式探索研究石库门里弄这一城市遗产的前世今生,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城市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载体,必须将保护凝聚着城市文明精髓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未来发展结合起来,精彩世博会,魅力石库门,保护和利用石库门文化遗产是上海提升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机遇。

  [阮仪三]二,石库门里弄以其中西合璧的海派建筑风格独领风骚。是上海近代以来最典型的民居建筑,保存至今,已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和城市形象。是上海乃至中国20世纪遗产的杰出代表之一。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石库门里弄营造记忆,继承了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开近现代民居建筑之先风,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保护和利用石库门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必然使命。

  [阮仪三]三,作为历史文化空间,石库门里弄不仅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而且孕育了无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和艺术成就,作为市民生活空间,石库门里弄已成为上海城市生活的缩影,也是上海宝贵的城市记忆,更是上海市民的精神家园。保护和利用石库门文化遗产是延续上海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重要途径。

  [阮仪三]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石库门建筑逐渐老化,居住在石库门里弄的居民,生活条件和环境亟待改善,我们必须采取积极行动,努力探索保护更新的多种途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保护石库门建筑,这是让石库门焕发新生机和活力的迫切需要。

  [阮仪三]五,在历史过程中,石库门已成为上海城市的重要符号,也是上海的一个文化品牌。我们要通过这一文化品牌来发展石库门文化产业,促进“商、旅、文”联动发展,让石库门文化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此作为保护和利用石库门文化遗产的重要目标。

  [阮仪三]石库门文化遗产是上海重要的城市遗产资源,是上海构造“文化大都市”和发展“创意城市”的重要源泉,也为创造丰富多彩的未来城市生活提供了条件。我们将共同致力于保护和利用石库门文化遗产,继续开拓好上海文化传承和城市生活的美好未来。2009年5月17日于上海

  [骆新]下面有请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马春雷致闭幕辞。

  [马春雷]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想起亚里士多德说的一句话:“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经典的建筑是这个城市精神文化和历史的记忆,让我们每个人思考这个城市昨天从哪里来,明天到哪里去。这个意义上看我们今天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的世博论坛,我想具有特别的意义。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和积极献策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世博局、卢湾区政府、文广影视局,文管委对本次论坛做的大量基础工作。

  [马春雷]本次论坛取得了三项相成果:1:形成上海石库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上海石库门共识》;2:成立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3:开通中国・上海・石库门门户网站。石库门里弄作为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不仅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是上海精神与城市智慧的物质结晶,也是上海展示城市魅力的名片,是世博会期间上海接待四方友人的温馨客厅。

  [马春雷]石库门体现着百年文化的海派风情,是上海的文化空间。卢湾区做了许多有益的常识和探索,我们看到,石库门产业有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石库门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探索和实践。

  [马春雷]本次论坛的讨论中,各位专家不仅讨论了石库门生活形态,城市遗产保护与景观规划,同时也对石库门未来的产业提出了其发展可能性的前景,这些都为未来石库门的文化,包括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可以借鉴的建设性意见。

  [马春雷]本次论坛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将长期继续下去,保护和工作也是任重道远,在座的每个人,包括今天所有不在场的关注这个事业的人,每个人都应该携手,每个人都来出一点主意,每一个人都来做一点贡献,每个人都来尽点责任,我们相信上海石库门的未来一定是非常辉煌和璀璨的。

  [马春雷]最后我再次感谢各位对论坛的关注和支持,预祝明年的世博会圆满成功,衷心祝愿每个人的生活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骆新]我宣布“世博论坛・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论坛”到此结束,再次感谢诸位的光临,谢谢你们!

  (来源:东方网)

 

  文章来源:新民网 2009-05-17 17:2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下一条: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路径与中国方案
·[孟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动物伦理:以法律间张力重塑部门联动机制·[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故事传统的公共化
·[杜韵红]以村为馆: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
·[杨利慧]“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参与的多重实践模式·[程瑶]转危为机:紧急情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用
·[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王娜]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王二杰]连云港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民俗意蕴·[欧静]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新探索
·[马桂纯]民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康丽]概念张力与学术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学科建设的思考
·[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东主才让]做好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