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陈勤建]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传播和衍化
  作者:陈勤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16 | 点击数:18975
 

 

[摘要]通过中国江南稻作区的田野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我认为,远古江南地区稻作生产与鸟(日)神话传说的粘连,造成了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萌生。殷商部族的鸟(日)崇信,日本弥生时代稻作生产的崇鸟行为,是伴随着江南崇鸟食稻部落迁移兼并过程中诞生的,是中国、日本乃至东亚诸民族崇信凤鸟——鸟(日)神话崇信的渊源。
[关键词] 鸟(日)神话;稻作生产;殷商部族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6)06-0001-08 

 
通过田野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我认为中国殷商部族及鸟(日)神话崇信,是在远古江南崇鸟食稻部落迁移兼并过程中诞生的,是中国、日本乃至东亚诸民族崇信凤鸟——鸟(日)神话崇信的渊源。
日本弥生时代考古发掘表明,木制鸟形器的遗址,尚有弥生人栽培稻的炭化谷粒及稻作遗迹。一些日本的学者经过研究指出,弥生时代的崇鸟行为,是伴随着稻作生产的移入而同时发生的。当时的人们视鸟为谷(稻)魂的搬运者,并有相应的祭祀活动,被传承下来。获原秀三郎先生1996年7月出版的新著《稻和鸟和太阳之道》综合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他从稻作文化的角度,深入追寻弥生时代遗迹中大量木制鸟形器形成之谜。他的一些见解颇有道理。然而,他似乎还没有解开因稻作生产而形成崇鸟(日)神话信仰的根本原因。此外,他把源头归结于中国云南苗族崇鸟(日)习俗的传播,依据也不那么有力,仿佛类同于将其归结于北鸟(日)——北方文化圈崇信的味道,因为云南苗族稻作文化久远的历史还缺乏充足的证据。即便迁移前的原楚地有悠久的稻作文化,也难定论就是苗族的。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回答,稻作与鸟(日)崇信是如何粘连在一起的,笔者在中国江南稻作区的民俗调查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追踪。
 
 
中国江南先民鸟(日)神话崇信是如何发生的呢?追根溯源是他们在谋取自己生存发展的稻作生产中,在吃鸟食,使鸟田,拜鸟灵,用鸟历中逐步形成对鸟类的依赖、崇敬和神化,以致自己的生活也发生鸟化:穿鸟衣,住鸟居,说鸟语,佩鸟饰,制鸟器,树鸟人,并与日崇拜发生粘连,衍生出种种鸟(日)神话崇信的习俗活动。在20世纪90年代,笔者利用采集到的第一手民俗资料撰写了一些文字,如《古吴越稻作生产与太阳鸟信仰》(《中国民间文化》1993年第2期)、《越地鸡形盘古神话与太阳鸟信仰》(《民俗研究》1994年第2期)、《麻雀送谷送子的传说与信仰祭祀》(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研究报告1995年6月)、《太阳鸟信仰的成因及文化意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专著《中国鸟文化》(学林出版社,1996年 9月)等,就这些问题做了综合剖析。
首先,中国江南先民在觅食中,对鸟食——野生稻谷供人食用的尝试和开发,揭开了鸟(日)神话崇信源起的序幕。在口承民俗文化的代代相传中,当地的民众,把人有米饭吃及稻作生产的发生和发展归结于鸟类的功劳。千万年来,人们就此感恩戴德,铭记在心。
中国南方在湖南发现的稻谷遗迹约万年以上。然大批栽培稻作和实物的出土,还是在约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等处。在其毗邻的浙江奉化、宁波、丽水、金华等传统的水稻种植区,稻农间广泛存在着这样一种信仰观念:稻谷原是天上的宝物,由送谷神麻雀等动物偷运下来,为人间造福。1992年8月29日,笔者随中日农耕民俗考察团,在七千年前中国稻作生产的发祥地——距河姆渡文化遗址几十公里的奉化市溪口镇畸上村考察中,采访农民夏华兴(男,65岁),他说:“老古话传下来讲,稻谷是麻雀带来的,麻雀吃点谷不要紧,吃也没多少,是自家找自家的东西吃。”麻雀吃稻谷,损害水稻的收成,可老农却以为不碍事,还认为理应让它吃,因为稻种是它偷来的。稻作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意味深长地反映了这些说法。
流行于浙江宁波定海的传说云:
 
传说盘古开天地以后,地上本呒没人,是天上放落许多虫子,虫子变成了人。这些人繁殖得较快,不久,地上的人多得像蚂蚁。人多呒没东西吃,连草根和树皮统吃光啦。就开始偷和抢,天地知道后,想用油雨灭绝人类……一场油雨过后……人要饿煞。这咋弄呢?后来一只麻雀从天上衔来一粒谷,可这粒谷正巧跌落到石板缝里。老鼠知道后,把没吃,就做种啦。“谷粒种九年,湖广都种遍”。至今已种遍天下了。因当初稻谷是麻雀衔来的,老鼠咬出的,所以现在老辈人还说:“麻雀吃谷,呒没罪过”,“老鼠吃点呢,也呒罪过咯”。
 
类似的传说及异文,浙江省在民间文学普查中搜集到20多篇,遍及稻作区的各个县市。
稻谷是怎么发现的?人们怎么想到用它做主食?历史对此没有文字的记载,地下考古也只是发现它的存在而无法说明它如何被发现和利用。然而,我们的先民却以“口传的历史” ——活的民间传说传递了其中的奥秘。上面现存于稻农口头的传说,对稻谷的来历,各自以荒诞的形式,叙述了老鼠与麻雀,玉皇大帝、天鼠与麻雀、蚂蟥,盘瓠王与麻雀,七仙女、麻雀与狗联合行动将谷种从天上,或盗或受赠,或抢或偷,来到人间的曲折经历。虽然,故事中的参与者各有侧重,然而麻雀却是其间必不可少的主力军。无论哪一种护送稻谷的场景,总少不了它出场,关键时刻,总是由于麻雀的出现,才逢凶化吉,使稻谷安然得以传到人间。英国古生物学家赫胥黎曾指出,古代的传说,如果用现代严密的科学方法去检验,大都是像梦一样地消失了,但是,奇怪的是,这种像梦一样的传说,往往是一个半睡半醒的梦,预示着真实。上述有关稻谷来历的传说,也是这样的一个梦。各个民间传说不约而同地将稻谷的发现与麻雀连在一起,视它为功臣与英雄,不是无缘由的。其间遗留着当地先民稻作生产发生期的一个久远神秘的集体记忆,一种古老的文化密码:稻谷与麻雀一类鸟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们恐怕就是从麻雀一类鸟的鸟食中得到启发,发现稻谷食用的秘密,从而进行人工栽培,将其作为自己的美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乌丙安]朝鲜巫俗与满蒙巫俗的比较研究
下一条: ·[耿敬/姚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五猖神信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