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刘锡诚]中日金鸡传说象征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24 | 点击数:31560
 
中国古代祭祀用牲,讲究所用之牲体色完美。《礼记·祭义》说:“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斋戒沐浴而躬朝之,牺牷祭牲,必于是取之,敬之至也。”色纯的牲曰牺,体完的牲曰牷。杂色的或肢体不完整的、不健全的六牲,都不能当作祭牲使用。《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记述了一个故事:“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遂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人异于是,牺者实用人,人牺实难,已牺何害?’王弗应。”《国语·周语》(下):也记载了这个故事:“景王既杀下门子,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惮其牺也。’遂归告王,曰:‘吾见雄鸡自断其尾,而人曰:惮其牺也。吾以为信畜矣,人牺实难,已牺何害?抑其恶为人用也乎?则可也。人异于是,牺者实用人也。’王弗应。”杜预注曰:“畏其为宗庙奉牺牲,故自残毁也。”韦昭注曰:“纯美为牺,祭祀所用也。言鸡自断其尾者,惧为宗庙所用也。”这段故事生动地说明了鸡是祭坛上的祭牲,而且必须是体色完整的鸡才能作祭牲。这种习俗至今仍然如是。“毛六牲”之一的鸡作为宗庙中的祭牲的习俗和观念,在日本亦然,与中国实在是大同小异,一脉相承的。[15]
据大藤时彦氏所列,在日本鸡明神社有六处,即:柴田郡大河原町大字大谷山、柴田郡沼道村字沼田、刈田郡白石町新馆、刈田郡七宿村滑津、刈田郡宫村字宫、伊贝郡馆矢间村字木沼等。他说:“这些鸡明神社都是当地著名的,都供奉着高良玉垂神。祭祀日期为三月、九月的两个供节,是日,父母背负着孩子,携带着楮树皮纤维制成的五色彩旗、五色线和画有鸡的匾额,成群结队前往参拜。明治中叶以前,由于用活鸡奉献神社,神社院内景象恰如一所养鸡场,但现在已经看不见像奉献生鸡这种原始风光了。这种献生鸡的习俗,难道不正是从遥远的古代继承下来的献牲品的传承吗?(据《乡土传承》)”
岩崎敏拂氏的《本国小祠之研究》中指出,日本的鸡明神社,其信仰内容包括关于水的神、灌溉的水神、航海行船安全的神、治疗咳嗽的神,以及有关田村麻吕的信仰等五种。而在这五种之中,称为鸡明神的信仰,是以祈愿治愈咳嗽病、特别是百日咳为对象的。
中国人以鸡作为祭牲,一般不用于隆重的大祭(如古代天子的郊祭),但在家祭中,却异常普遍。在当代少数民族中十分盛行,特别是用于还愿一类的祭仪之中。人们所以用鸡作祭牲,不外因为鸡具有如下条件:(1)鸡是“五德”兼备之毛牲;(2)鸡之天鸡之属;(3)鸡有驱邪的力量。任何祭仪,几乎都离不开驱邪逐鬼与祈福纳吉的目的,而鸡是具备这些条件的。鸡在汉语中,又与“吉祥”的“吉”谐音,增加了它的纳吉的价值。
(三)驱邪拔禊
中日两国人民受源远流长的农作经济的制约,驱邪拔禊思想根深蒂固,即使相当文明的城市居民中,也不能摆脱。在驱邪拔禊的行为和仪式中,鸡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两国都有“画鸡于牖”的习俗和传说。上文提到柳田氏关于甲州巨摩郡在家冢村一带,有把画鸡的图画倒贴在门上的习俗,为的是驱邪治疗小儿咳嗽。岩崎敏夫氏有关于在神社里有供奉画鸡的匾额的论述。在中国“画鸡于牖”的习俗直到今天仍然存在。《荆楚岁时记》说:“正月初一,是三元之日也。……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山海经》、《论衡》、《岁时广记》等都记载了关于天鸡和神荼郁垒的传说。这传说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贴鸡画于门户上的习俗及驱鬼拔禊的象征含义。《玉烛宝典》一引《括地图》:“桃都山有大桃树,槃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入,初出,光照此木,此鸡则鸣,于是晨鸡悉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详之鬼,得而煞之。”我以为,后来的画鸡于门户上的习俗,是与这个传说有关系的。
《拾遗记》记载了另一个故事:“尧在位七十年……有祗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饴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洒扫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旦,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此其遗象也。”鸡、桃木、苇索,都有退鬼辟邪的功能,因此把鸡画贴在门窗上,是为了不让鬼魅和邪气进入家室。现今,土家族还有把鸡毛插如扫帚的习俗。死人入殓后,用鸡血将棺木与棺盖粘合起来,鸡血被认为有驱邪魔力,防止鬼魂出入。
中国农村有鸡招的迷信。鸡招用于活人,主要是治病叫魂。如果一个人病了,被认为在什么地方丢了魂,家长往往在怀里揣上一只公鸡,到那丢魂的地方去叫魂,把魂叫回家来后,经过一定仪式,把鸡放了,魂就回到病人身上,病就痊愈了。《风俗通义·祀典》中还记载着用纸剪一“心”,敷于心脏部位,片刻后,即认为魂已归体了。鸡招用于死人,则在送葬时,将一只红公鸡置于灵柩上,叫“招魂鸡”。[16]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09-03-04 11:50:00

上一条: ·[朝戈金]从“荷马问题”到“荷马诸问题”
下一条: ·[富育光]满族传统说部艺术——“乌勒本”研考
   相关链接
·[郭俊红]山西聚宝盆传说的文本结构与叙事动力·[穆昭阳]寒婆传说中的地景呈现与文化意涵
·[祝秀丽]香骨生芳兰:浙江省海盐县秦兰传说浅析·[朱林]时间的空间化:民间传说的地方性再认识
·[朱家钰]新媒介中泰山传说的创编与讲述·[朱光涌]上巳节传说的生成与转换
·[朱炳帆]“五羊传说”申遗晋级的可行性分析与再语境化重构·[周巍]地方传说围绕纪念物的共存现象
·[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周连华]家族传说与村落记忆
·[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
·[余红艳 朱嫣然]吴地西施形象的诗性建构:以苏州为考察中心·[尹一航]晋北“三大王传说”古今演变
·[尹凤仪]汉将庙厌镇霸王潮的传说与信仰·[杨馨颖]董永孝道叙事三大情节单元形成与流变
·[闫舒婷]神圣叙事与世俗逻辑:武后形象的地方书写及社会隐喻·[徐胜男]茅山华阳洞“小儿化龙”传说佛教文化内涵论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