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刘冬颖]《诗经》中的情人节——上巳节
  作者:刘冬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7 | 点击数:5157
 

 

  西方的情人节复活了中国人的浪漫细胞,过情人节,送玫瑰花,已经成为恋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时下炒作“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其实,尽管有牛郎织女之间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日,七夕拉开的是一个哀伤的日子,一个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日子。中国原本有自己的情人节,它不在秋天,而是在春天。情感丰富的华夏先民在《诗经》时代就曾举办过自己的情人节——“上巳节”,也有表达爱意的花朵——“芍药”: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诗经·郑风·溱洧》)

  《溱洧》这幅淳美的古代风俗画,带我们回到了《诗经》时代那个已经消失于时间丛林中的情人节——上巳节,听到了芍药花瓣中间传出来的爱的声音:“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这是农历的三月间,溱河和洧河迎来了桃花汛,春水涣涣。人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奔向河边,爱情和喜悦之情一起在心灵里疯长。岸上青草茂密,枝头鸟鸣啾啾,阳光金子一样铺洒下来,叫人春心荡漾。屋子里坐不住,三五邀约着,去河边参加欢会。河边,已然热闹如市集了,男男女女,往来如织,人人手拿兰草和芍药。他(她)们开朗大方地说着笑着,将春天清爽的空气搅动得欢腾起来。“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简简单单十四个字,就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欢乐祥和的游春图,传递给我们无数欣喜、兴奋的气息!这是法令允许的仲春之会:“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俩人若来电,就在野外亲热,也没人认为是伤风败俗,却被看作是对大地丰产的祝福,是吉祥!《溱洧》就记录了这良辰美景中的一次艳遇。在如织的游人里,她看到了他,心一动。也不做何遮饰,这个日子,谁都可以恣情任性。她直直地上前问:“哎,去那边看看好么?”他有点惊喜,慌乱间竟傻傻地回:“已经去过了。”她一下就喜欢上了他那傻样子,仰着一张无邪的脸,调皮地说:“那就再去看看呗!”言外之意是:这次你会有收获哦。他松了口气,幸好她有缠人的可爱,才没有错过如此俏皮的美女。他们一路笑闹,回到水边。或许大家要揣摩这士与女的关系:他们可能认识,女孩子可能心里老早就喜欢这帅哥,今儿个正好找个借口接近;也可能并不认识,只是一见钟情而已。这都没关系,我们要看的是那个时代情人节的欢娱。诗的开篇是一个全视角的拍摄:哗哗流淌的河水边,是无数手拿兰花调笑的青年男女。紧接着,镜头一转,圈定在一对青年男女的身上,展现了他们交往的过程。接下去又是一个放大镜头,是无数的“士与女”互赠芍药,定情嬉戏。

  上巳节是个风情摇曳的美丽节日,在神话中,制定它的是女娲,她分阴阳,定姻缘,制定了自由恋爱的上巳节。“上巳”就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与现在母亲节定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的味道一样。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江渚池沼的水边,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这一天,除了已婚和家有丧事的,未婚男女都要参加政府组织的“鹊桥会”。魏晋以后,人们感到三月上旬巳日日期每年都会不同,就固定为三月三日。杜甫《丽人行》所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画的就是唐代上巳节贵族女子春游的情景。“上巳”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的祖先亲近自然、贴近自然的节日。

  上巳节与水渊源深厚,人们泼水求吉。水边芳草萋萋,古人认为,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互赠香草,不仅是定情之约,也有愿恋人身体康泰的祝福在里面。芍药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了。从《诗经》时代开始,芍药就因情人之间的赠予而被看作多情的“解语花”。芍药的色、香、韵之美,使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唐代的韩愈写有:“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九重。”可见韩先生曾沉醉于芍药的千娇百媚中,宛若置身仙境。因为芍药花开时已是春末,又被称为“殿春”,是春天最后一点亮色,所以特别惹人疼惜。与芍药有关的女孩,自然令人既欣赏又怜爱。《红楼梦》中说史湘云在宝琴、宝玉、岫烟、平儿四人的寿宴上,被罚多了酒,不能自已,书中写道:“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这样的娇憨之态,惟有湘云做出来,才是大俗大雅的事。“史湘云醉卧芍药荫”,也成了一个著名的审美典故。人类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惟有爱情还古老如初,只是表情的植物变了。其实,玫瑰有刺,容易扎到你的爱人。为什么不送芍药呢?那娇丽又芬芳的花更能表白你的心。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9年2月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中国时间
下一条: ·[翁敏华]传统节日“画船”上的戏曲之魅
   相关链接
·[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袁正洪 陈如军]浅论诗经之乡房县民俗与《诗经》“二南”的千古传承遗风
·[董乃斌]《诗经》史诗的叙事特征和类型·[武振宇]民俗符号论视野下的《诗经 摽有梅》
·[卢梦雅]《诗经》中的时间——葛兰言的节日与历法研究·[张万民]《诗经》早期书写与口头传播
·[柯马丁]《诗经》的早期形态问题·[卢梦雅]葛兰言《诗经》研究的学术发生
·[刘晓峰]上巳节与日本的女儿节·《诗集传》:研究《诗经》的经典文本[视频]
·七夕本非情人节·[张勃]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
·[耿波]中国社会的乡愁传统与现实问题·[张节末]《诗经》程式化叙事刍议
·[张勃]从乞巧节到情人节·乌丙安、叶春生、柯杨等专家再度呼吁:别把“七夕”过成“情人节”
·[周笃文]诗词之源早于《诗经》·萧放:年轻人误读民俗 七夕并非情人节[视频]
·[周生杰]用文化人类学观点解读《诗经》·[王学义]先秦婚俗解读:以《诗经》为分析对象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