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人民日报专版:当网络牵手春节
  作者:人民日报科教部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6 | 点击数:17404
 

 

网络过年网友说

《人民日报》
(2009年2月5日14版)


  逍遥娱乐派

  半年多没玩网游了,利用春节痛快玩了一场。

  ——网友:大脸 

  网上过年我选择“旅游”,如果想到一个地方,只需敲一下旅游点的名称,各种介绍就接二连三地出现,还可以和当地网友视频聊天,听他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岂不乐哉!

  ——网友:雪儿 

  我除了逛网站、听歌,什么都没干。

  ——网友:马甲上的秋千 

  守望亲情派

  今年没能回家过年,但是在BBS上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度过了开心的春节。

  ——网友:功夫熊猫 

  参加了网友聚会,活动很成功,让我们在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网友:茉莉花香 

  打开自己的信箱,网友拜年的电子贺卡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使新年过得异常温馨和轻松。

  ——网友:茅茅 

  逃避网络派

  本来在朋友家玩牌,很开心,朋友临时有事,玩不成了,只好跑去上网了……

  ——网友:Futao 

  过节了,我终于可以和网络说再见了!滑雪、打牌、聚会……玩儿得痛快!现在上班啦,我又开始对着电脑发呆了。

  ——网友:Lori 

  我试图过一个没有网络的春节,但是,因为要收一个重要的邮件,失败了。

  ——网友:沮丧的胖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09年2月5日 科教周刊

上一条: ·[马潇]口述记忆中的春节习俗变迁(1949-1989)
下一条: ·[萧放]春节:民族的心结,亲情的驿站
   相关链接
·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
·[李向振]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春节及其时代价值·[朝戈金]春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
·[杨秀]让年味儿重新浓烈起来·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刘晓峰]春节研究——新年节日群的内在结构与演变·春节申遗成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
·[杨俊安]文学与民俗的交融:《窦占龙憋宝》中的民俗生活·[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