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赵宗福]地方文化系统中的王母娘娘信仰
——甘肃省泾川王母宫庙会及王母娘娘信仰调查研究
  作者:赵宗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0 | 点击数:22941
 

[摘要]王母娘娘信仰是传承悠久、流布广泛的民间信仰事象,多年来也被学界所关注,但大都是从典籍文献记载探讨其早期西王母形象功能的演进。本文则根据作者对甘肃省泾川县王母宫庙会的田野调查,对当代民间王母娘娘信仰进行研究,认为泾川王母娘娘信仰作为地方文化系统中的民俗事象,并非是超地方化的,而是具有浓郁地方性知识特征的信仰。

[关键词] 王母娘娘信仰;泾川王母宫;地方文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 K8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5)06-0082-08  


引 言

王母娘娘信仰是中国传承久远、播布广泛的民俗事象。早在《山海经》、《庄子》、《穆天子传》等古籍中对“西王母”就有较多的记载,而《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等魏晋小说的铺张描写,使西王母的故事日益完美,信仰日益普及,加之道教的整理和文人诗歌、小说、戏曲的不断渲染,王母娘娘终于从一方大神而成为普天下登峰造极的最高女神。自郭璞注《山海经》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很多学者对之进行了生成与演化历史的研究,成果累累。但是,这些成果仅仅局限于魏晋以前的神话和神仙信仰研究。据笔者掌握的以“西王母”或“瑶池金母”、“王母娘娘”题名的文章看,除郑志明、郑正浩等人对台湾慈惠堂瑶池金母信仰有所研究外,对中国大陆现存的丰富多彩又活生生的王母娘娘信仰几乎无人涉足,即使有些涉及某地王母信仰事象的文章,也都是从历史源渊着眼,比较忽略王母娘娘信仰的活态民俗文化。因之各种书面文本上几乎看不到有关现当代王母娘娘信仰的民俗志记录。那么,西王母神话和信仰是如何演化为民间王母娘娘信仰的?现当代王母娘娘信仰的状况又如何?这一信仰与民众的生活是怎样的关系?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民间信仰的基本结构与程式是一致的,就民俗信仰研究的情况看,如果稍稍深入到不同区域的民众生活,就会发现这种超地方化的事象和结论完全是靠不住的。而在另一些学者看来,以中国之地大物博,不同区域的亚文化彼此之间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然而各地的王母娘娘信仰事象的雷同显然不是偶然的,明显的类型化和一致性明示着它们之间除了共同的传承源头外还有某种程度的其他关连。那么,现当代中国的王母娘娘信仰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具体到某一地区的王母娘娘信仰或民间信仰,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

泾川王母宫是国内王母娘娘信仰的圣地之一,历史悠久,影响远及海外。笔者于1999101722日利用参加西王母神话民俗文化海内外学术研讨会之际,做过初步访谈。后又于20014月专程赴泾川县王母宫山的“三月二十庙会”进行了田野作业。①

对泾川王母宫的历史记载

王母宫在甘肃省平凉地区泾川县的王母宫山上。山又名回山,古称回中山,至今民间犹有此种叫法。山坐落于县城西的汭河与泾河中间,高耸入云。王母宫冠山巅而建,增加了至高至大、庄严神圣的宗教气氛。王母宫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最大的人文景观,登之则能俯览泾川县城全景和两河流域。

根据地方志的记录,泾川县王母宫的历史至少已有1000多年。清乾隆年间刻印的《泾州志》就收录了北宋太宗时刑部尚书陶谷于开宝元年(968)三月撰写的《重修回山王母宫颂》。②说明北宋之前已有王母宫,宋初重修过。又根据《陇右金石录》中搜集的历代碑刻,在金、元、明各代都重修过王母宫。明代兵部尚书彭泽的《重修王母宫记》则说:“宫在泾原西五里回中山巅,祠所谓王母宫,盖古迹也。世传周穆王、汉武帝皆尝西游与王母会,故有是宫。”(《泾州志·艺文》,1754)清代光绪七年(1881)《共成善果》册序更明确地写道:“王母宫建自西汉元封年间。”(张怀群等,199723)因而当地学者认为王母宫初建于汉武帝时。关于民间传说与地方文献记录的真实性,就《史记》等史料看,汉武帝的确多次西巡回中且与求仙相关,汉乐府诗就有《上之回》的曲名,唐诗中也有不少吟咏回山和王母的篇章,如胡曾《回中》:“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欲问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至于明清以来文人歌咏王母宫与西王母故事的诗文更是连篇累牍。上下层文化向来是在互动语境中运作的,这些文人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上下层民众关于王母宫及其王母娘娘信仰的事实。

王母宫于同治三年(1864)毁于一旦,之后虽经地方文化精英们的多次策划复建,但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贫穷,终未能大兴土木,只是在1928年曾在山腰修建过王母大殿,但在1958年被当做破除迷信的对象拆毁。

就王母宫早期的民间信仰而言,完全的历史真实已不可能复现,只能借助于书面文本。上述《共成善果》册是当时为呼吁士民重建被战火尽毁的王母宫而设的,由地方官员支持并写下了号召性的序言。其中说到之前王母宫的信仰情景:自王母宫建立后,“历代修葺,灵气攸钟,凡有祷祀,无不感应。每岁三月间,远近朝山进香者,不知其几千百人。”说明在这之前的王母宫在每年三月有隆重的大型庙会。《共成善果》中还留下了一幅清代王母宫建筑的原貌图,对了解历史上的王母宫十分可贵。图中显示当时王母宫颇为宏大壮观。不难看出,如果没有浓郁的民间信仰基础,是不可能有如此宏伟的建筑的。

王母宫的建筑几度兴废,但古老的信仰活动却年复一年地传承到了20世纪50年代。当地老一辈人提起这个话题时不无自豪地说,19423月,日本人轰炸兰州,飞机来回经过泾川县,王母宫山上大家照样过庙会;1949年快要解放了,马步芳的部队驻扎在王母宫山下,天天枪炮声乱响,闹得人心惶惶,但庙会还是热热闹闹地不受影响。从5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家强大的政治运动压力下,集体性的民间信仰活动戛然中止。直到70年代后期,民间自发的一些信仰活动才得到恢复。1994年农历3月,西王母大殿等一部分建筑落成,在官方的支持下,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大型庙会隆重举行,据说那年320日这天来进香的游客多达十几万。之后便年年有庙会。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华文]一组古老的文化符号
下一条: ·[乌丙安]妈祖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对其实施保护的关键
   相关链接
·[余粮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王母信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