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刘锡诚]夏曾佑:进化论的神话观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08 | 点击数:8078
 
同时被称为“近世诗界三杰”之一的夏曾佑(18651924),字穗卿,浙江杭县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入词林,后改补礼部主事。戊戌时期,与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并支持严复的翻译工作。1899年任祁门知县。1906年随五大臣赴日本考察宪政,归国后任泗州知府。辛亥革命后,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1916年调任京师图书馆馆长。1904年出版了我国近世第一部史学专著《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1933年重版时改名《中国古代史》)。 
清末以姚际恒、崔述、章太炎等人为代表的“疑古”思想有很大的发展,在学界颇有影响,也影响了后来的顾颉刚等人。在20世纪之初,夏曾佑在“中学教科书”《中国古代史》中,首次把太古三代称之为“传疑时代”,也充分表现了他的“疑古”思想,甚至可以说他是20世纪初年古史研究和神话学领域里“疑古”思潮的先驱之一。他在这本书里写道:
 
由开辟至周初,为传疑之期。因此期之事,并无信史,均从群经与诸子中见之。[经史子之如何分别后详之。]往往寓言、实事,两不可分,读者各信其所习惯而已。故谓之传疑期。
 
他不仅认为周以前之古史可疑,而且进一步提出以神话的眼光治古史:“如言古代,则详于神话”(见第一篇《凡例》),并设《上古神话》一节专门论述神话,以探讨“神话之原因”和神话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包牺之义,正为出渔猎社会,而进游牧社会之期。此为万国各族所必历,但为时有迟速,而我国之出渔猎社会为较早也。故制嫁娶,则离去知有母而不知有父之陋习,而变为家族,亦为进化必历之阶级。而其中至大之一端,则为作八卦。(第七节)
 
(女娲)抟黄土作人,与巴比伦神话合。(《创世记》亦出于巴比伦)其故未详。共工之役,为古人兵争之始。其战也殆有决水灌城之举,补天杀龙,均指此耳。(第八节)
 
(神农)时代,发明二大事。一为医药,一为耕稼。而耕稼一端,尤为社会中至大之因缘。盖民生而有饮食,饮食不能无所取,取之之道,渔猎而已。然其得之也,无一定之时,亦无一定之数。民日冒风雨,蓦溪山,以从事于饮食,饥饱生死,不可预决。若是之群,其文化必不足开发,故凡今日文明之国,其初必由渔猎社会,以进入游牧社会。自渔猎社会,改为游牧社会,而社会一大进。(第九节)
 
综观伏羲、女娲、神农,三世之纪载,则有一理可明。大凡人类初生,由野番以成部落,养生之事,次第而备,而其造文字,必在生事略备之后。其初,族之古事,但凭口舌之传,其后乃绘以为画,再后则画变为字。字者,画之精者也。故一群之中,既有文字,其第一种书,必为纪载其族之古事,必言天地如何开辟,古人如何创制,往往年代杳邈神人杂糅,不可以理求也。然既为其族至古之书,则其族之性情、风俗、法律、政治,莫不出乎其间。而此等书,当为其俗之所尊信,胥文明野蛮之种族,莫不然也。中国自黄帝以上,包牺、女娲、神农、诸帝,其人之形貌,事业,年寿,皆在半人半神之间,皆神话也。故言中国信史者,必自炎黄之际始。(第十节)
 
夏曾佑的论述,接触到了神话学的一些基础问题,诸如:(一)用达尔文的种源论(进化论)来分析神话产生的时代“必在生事略备之后”,并非与生俱有;(二)神话经历了从口传、绘画到文字的传写过程;(三)神话记载本族之古事,天地开辟,万物创制,但因年代久远,神人杂糅,包含有不合理的因素,不可以理求之;(四)神话是一族“至古之书”,体现了该民族的“性情,风俗,法律,政治”,因此,无论文明或野蛮的种族,无不视之为神圣,且信以为真;(五)中国之信史始于炎黄,而炎黄以前的包牺、女娲、神农诸帝,其人之形貌、事业、年寿,皆在半人半神之间,都属于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战蚩尤、或云使应龙杀蚩尤、或云使女魃杀蚩尤、或云黄帝受玄女兵符杀蚩尤等说,亦“皆古之神话”。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2007-3-25 21:07

上一条: ·[刘锡诚]蒋观云的《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
下一条: ·[朝戈金]国际史诗学术史谫论※
   相关链接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胥志强]论现象学的神话观·[刘锡诚]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流派问题
·[罗伯特·莱顿]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四个理论背景·[陈刚]周作人神话思想研究
·叶舒宪:走出文学本位的神话观·[陈连山]走出西方神话的阴影
·[陈蓉霞]达尔文:从神创论到进化论·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的遗产仍影响当今世界
·[刘晓春]殖民主义时代的时间观·[叶舒宪]后现代的神话观
·[刘锡诚]北大歌谣研究会与启蒙运动·[陈连山]走出西方神话的阴影
·[刘晓春]在异域与本土之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