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中秋节谁请兔儿爷回家?
——民俗专家:应恢复历史记忆
  作者:记者刘琳 实习生冯晓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5014
 

   临近中秋,月饼礼盒铺天盖地,可同样是时令商品的“兔儿爷”却几乎被人忘记。有的网友在网上发帖搜寻兔儿爷踪影,呼吁在第一个中秋节的假日里,别让吃月饼成为这个传统节日的惟一乐趣。

    “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这是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对兔儿爷栩栩如生的描写,读者从中不难体会出一个老北京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可如今,不仅兔儿爷的影踪难觅,保留请兔儿爷习俗的家庭也少之又少。


    刚刚参加工作的李先生生长在北京,他说现在要想在偌大的北京城买一只兔儿爷,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所以当他在国子监专卖兔儿爷的盛唐轩里看到兔儿爷时,兴奋地不停地向朋友炫耀自己家书柜里也摆放着一只和他“年龄相仿”的兔儿爷。“那还是我小时候,有一年中秋节奶奶买给我的,后来一直放在书柜里。”

    其实,在王府井工美大楼就有售卖兔儿爷的柜台。昨天下午,70多岁的郝先生在工美大楼的二楼兜了两圈,才在一个不显眼的货架靠下的位置找到了兔儿爷,儿时的回忆顿时浮现在他的眼前。“嘿,这和我小时候玩的一样。”销售人员说,柜台上常年售卖兔儿爷,但平日里几乎没人光顾;临近中秋了前来购买的顾客才多了起来。来的顾客中,以上了年纪的顾客居多,年轻人虽然也有买的,但大都是替家里的老人请兔儿爷。

    记者随后在王府井步行街上随机采访了一些路人,发现许多上了年岁的人对中秋供奉兔儿爷的习俗都有一定了解,但绝大多数年轻人则知之甚少,有的表示听说过没见过,有人甚至张大嘴做出一副惊讶的表情。

    记者走访了京城几家售卖兔儿爷的店铺后发现,价格因素也是影响人们保留这一传统的重要原因。记者看到,最小的兔儿爷大概3寸来高,而身价却在四五十元左右,中号和大号的兔儿爷价格则高了两三倍。不少顾客表示,相对于兔儿爷的质地与尺寸,这样的价格显得有些贵了,而且拿回家去就摆那么几天,总让人感觉有些不值。

    “兔儿爷是北方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贺学[君]金介绍说,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性化,乃至神化,之后塑造成不同形式的兔儿爷。“在上世纪90年代时,我们对传统文化保护得不好,那时候传统文化不受重视,人们反而认为那是封建迷信。中间出现的断档是一种过失,我们应该恢复历史记忆。”贺学[君]金表示,应该让人们了解这种文化。从市民寻找兔儿爷的现状来看,现在人们有这样的文化需求,而且这种文化需求不应当仅仅局限在兔儿爷一种事物身上。“如果仅仅把中秋节理解成放假、家庭聚餐和吃月饼,那我们为这个传统节日专门设的假日,其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贺学[君]金先生忧虑地说。
 

     来源:北京晚报  

  文章来源:中经网 2008年09月11日 13:3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中秋,大家都应去赏月
下一条: ·男不圆月女不祭灶:各地中秋节习俗大盘点
   相关链接
·[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月饼模子
·[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萧放]中秋节的时代价值
·[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秦宗财 房凯]浙皖地区中秋舞香龙节俗的历史与现状
·[雷伟平]空间的体验消费:“中秋节”节日经济价值的实现研究·[张多]他乡的中秋:全球化时代的中秋与个体
·[巫其祥]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面对当空皓月,远在他乡你会否怦然心动?
·两岸专家论道 全方位解读中秋文化·台湾学者赞赏大陆列中秋为法定假日:有助传承
·黄涛:《中秋》(三联“节日中国”丛书)·[黄涛 王心愿]中秋月饼考
·传统节日文化回归本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刘魁立:古往今来话中秋[视频]
·[张勃]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中秋节里的“兔儿爷”:祭祀神仙变成儿童玩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