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西藏加强保护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记者逯寒青、叶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7-24 | 点击数:3110
 

    新华网拉萨7月23日电(记者逯寒青、叶辉)进入7月,面对接踵而至的游客,居住在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乡才召村的珞巴族村民达娃,每天都要和家人穿上特有的民族服饰接待游客。
 
    达娃说,今年6月珞巴族的民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珞巴族民族文化的知名度一下子提高了,也成了我们开展珞巴民俗文化旅游的主打品牌。

    据西藏林芝地区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崔晓东介绍,西藏自治区以藏族为主体民族,此外还有汉、回、门巴、珞巴、纳西、怒、独龙等十几个民族同胞世代居住,林芝地区则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门巴族、珞巴族和?人的主要居住地。整理、挖掘和保护好人口较少民族及整个藏东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政府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崔晓东说,从2007年开展藏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林芝地区已有7个县的45项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了解,目前林芝地区的各县都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目的在于让更多人对藏东南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得到增强。(来源:新华网)

  文章来源:新华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从遗产到资源:西部人文课题彰显“文化自觉”
下一条: ·民族学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建议
   相关链接
·[林继富 周灵颖]西藏民间故事研究70年:理论建构与意义阐释·[孙九霞]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性
·中国西藏摄影及非遗文创服饰展在蒙古国举行·白玛措:《牧民的礼物世界》
·[邵卉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西藏传统制陶技艺调查·[白玛措]从经济生活变迁到身份定义转换的研究:以西藏那曲嘉黎县为例
·[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刘冬梅]技艺的“体化”视角:造像量度在西藏唐卡传习中的身体化过程
·西藏民间文艺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讲座║ 次仁央宗:分析地理环境对藏族饮食文化的影响——以西藏自治区的藏族为例
·藏学家、西藏民俗学家和民间文艺家廖东凡先生辞世·[张虎生]西藏人地关系简论
·西藏6项国家级非遗实现数字化观赏·西藏开展高龄传承人抢救性记录
·西藏启动非遗体验园建设项目·[邵卉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遇和挑战
·西藏召开《唐卡分类》地方标准讨论稿内审会·[薛俊丹]尼西藏式黑陶的制作工艺及其发展研究
·[刘冬梅]曼荼罗化的村庄:西藏昌都嘎雪的神圣地景与生态观·沈卫荣谈藏学和“西藏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