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钟敬文]“五四”时期民俗文化学的兴起
  作者:钟敬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20 | 点击数:23374
 

   像大家所知道“五四”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是值得我国人民(特别是文化界)长久纪念的一个伟大的节日!

  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学者们对于这个历史上的伟大运动——对于它的过程、性质、起因、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探索、描述、评价及资料编集等活动。写作的文章和编著的书籍,数量上是相用当多的.如果我们把它收集起来,大概可以成为资料专柜或者一个小资料库.

  这些资料,在不同的程度上,是值得注意的。甚至于是值得重视的.其中,有的是作者亲身参加活动的回忆,有的是对当时个别事件或问题的探索,有的是对整个运动事件的记述,有的是对它历史意义的揭示,……这些著述合在一起,就可以使人们对这个时期政治的、文化的整体及个别重要的活动得到相当认识、这是今天我们应该承认并且感谢的.

  但是,像对别的事物的认识、评断一样,在它得到成果的同时,往往不免有着欠缺、局限.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事物也在不断变化,人们的感应、辨识能力同样在不断前进。“五四”运动到现在已经70年了、在这段历史时期里 中国社会经历着多大的曲折、变迁和进步。知识分子在对这历史事件的认识过程中 怎能够一贯正确、圆满。没有一点缺陷或失误呢?过去学者在对待这段历史事件的掌握、描述或评论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事理上是自然的。重要的是我们今天能够正确地发现它,并给以有效的补正.使这种对历史的认识,随着时代前进。在意义上更加完整,更加妥善。

  本文执笔的目的,就想对于前人或时人关于“五四”时期这段历史论著的某种欠缺给以补正.它主要是在论述那段时期学术界对于民族传统中的民俗文化所采取的态度、进行的活动以及取得的成果——它在当时先个新文化运动里所占有的位置.在“五四”这个非常时期。那些青壮年的学者们的活动对象,正像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一样.有着内、外向两个方面.内向的 上要是对待民族传统文化问题,外向的是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在对待固有传统文化这方面,大体上又可分为否定的、破坏的方面 和肯定的、或积极地对待的方面、前者如严厉批判专制制度,封建伦理和正统文艺等;后者如热憎扶植民众口头活语言,赞扬口承文学及优秀传统通俗小说、戏曲等。

  多年来 我国学术界关于“五四”时期新文化活动对待传统文比的许五和评论客们重大前一方面.即对于旧制度、旧伦理和旧文艺等的批判上。对于后者则很少或较少涉及。更不必说,把当时学者们对大众语言、口承文艺、通俗小说、民间风尚的见解、评价联成一个整体加以论述、评价了。这不管由干什么原因,现在看来,是应该弥补的一个缺陷。只有这样做,才可能使人们对这个近代伟大的文化史的理解更为全面,更为丰富和深刻。这是我们所应负的责任。本文就希望能在这方面尽点微力。

  我今年87岁了(依我国传统算法)。“五四”运动涌起那一年,我已经是个开始懂得人事的十六七岁的青年。当时由于社会风潮的冲击和民族振兴精神的感召,我在故乡的小市镇上组织了救国联合会,从事爱国宣传和抵制日货活动。并且在学艺方面,从此走上新的道路——在这之前,我曾进过私塾,学习过古诗文。现在回想那段时间犹使人热血沸腾。“五四”时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运动,实在是我的启蒙老师!它的影响长久活在我的精神上和工作中。今天,在比较良好的社会条件下,我执笔撰写这篇纪念这个伟大的“历史母亲”,尽管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只能粗略地完成个大概,但决不是无意义的。从祖国学术史方面说,它可能稍稍弥补了上说的那种缺陷,从个人经历说,它是对“历史母亲”略尽虔敬之忱。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刘锡诚]民俗百年话题
   相关链接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学科史读与写”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
·[岳永逸]为了忘“缺”的记忆:社会学的民俗学·[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史考释·[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廖元新 万建中]学术史视角下歌谣与生活的关系 ·“国际视野下的高原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青海西宁成功举办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张青仁]民族民粹主义与民俗学的浮沉
·[施尧]20世纪以来日本民谣采集的学术史研究·[刘雪瑽]再论程憬的中国神话研究
·[漆凌云]中国民间故事研究七十年述评·[高荷红]“满族说部”概念之反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