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UNESCO║庆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主题:我们即#活态遗产
  作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译者:CFS4ICH   摄影/图:UNESCO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06-23 | 点击数:62560
 
 
 
 
 
  2023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亦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三十二届会议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该《公约》已经20年了。这是教科文组织、《公约》缔约国和所有参与保护活态遗产的利益攸关方强调活态遗产属于所有人的一个契机。本年度纪念活动以“我们即#活态遗产”为主题,旨在反思2003年《公约》在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认识以及促进国际合作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活态遗产是关于人、韧性和代代相传的知识。因此,周年纪念也邀请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大学、传承者、实践者和那些欣赏活态遗产的人组织活动,加入教科文组织的社交媒体运动(标签#LivingHeritage),在线或亲自关注周年纪念活动。
 
 
20th anniversary 2003-2023
20 anniversary video  ©UNESCO
  The year 2023 marks the twen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wenty years since the Convention was adopted,on 17 October 2003,by the 32nd session of the General Conference of UNESCO.It is the opportunity for UNESCO,States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and all stakeholders involved in the safeguarding of living heritage to highlight that living heritage belongs to all.Organised under the theme We Are#LivingHeritage,the anniversary is also the occasion to reflect on the role of the 2003 Convention in raising awareness about the diversity and richnes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 foster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Living heritage is about people,resilience and knowledge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For this reason,the anniversary is also an invitation to governments,NGOs,universities,bearers,practitioners and those who appreciate living heritage to organize activities,join UNESCO’s social media campaign(hashtag#LivingHeritage)and follow anniversary events,online or in person.
 

  文章来源:UNESCO - Living Heritage Entity (CLT/LHE)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6月21日:冬/夏至国际日
下一条: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相关链接
·[祝晓彤 周敏]共塑“地方芭蕾”:中华葫芦第一村的内生驱动与协同治理·[朱煜荣]纳西族热美蹉传承人的双重身份调适与实践研究
·[周玥]刺绣非遗生产性保护中的文化协商与女性主体赋权·[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
·[周春雨]匠心琢玉:《庄子》中技艺故事的诗性智慧·[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张竹村]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管理机制分析与启示·[袁玥]文化展演场:近代上海书场的表演与空间
·[姚慧]黄河流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姚航]都市民俗的“再嵌入”及其调适:非遗的“异地落户”现象研究
·[徐心怡]非遗直播带货中的“魅”的现象剖析:非遗直播带货的民俗主义实践·[熊睿]基层遗产实践:县级饮食类非遗项目申报策略评述
·[肖波 宁蓝玉]从传说意象到旅游地标:文化记忆视角下鹊桥的创新转化·[翁瑾亮]北岳祭祀的当代转向
·[王雨铭]生成性遗产:民间文学类的非遗保护建构·[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在地实践:以浙江省“3+N 保护行动(2018-2024)”为主线
·[王翘楚]“网红旅游城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品牌互构实践探究·[王大千]非遗节日传承保护的思考
·[宋丹]“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珐琅工艺的演变·[宋博文]数字时代的非遗研究刍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