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2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2年两会专区

[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
  作者:朱向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10-30 | 点击数:619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
朱向羽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祖先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见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城乡二元结构的加深,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陷入困境。农村大量人口进入到城市,乡村文化的发展空间不断缩小,大大加深了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困境,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传承与传播发展后继无人的困境,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为代表的乡村文化,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线上传播与线下传承共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助力,让文化走向世界,走的更高、更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传播方式;传承创新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
下一条: ·[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加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全七册出版·[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
·[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
·[徐鹏飞]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徐金龙 李威威]文化强国背景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发展
·[徐家乐]新疆毛皮画艺术及传承保护研究·[辛海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王淑慧 周波]疫情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困境与解决路径·[王娜]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王丹]融入国民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路径研究·[唐璐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实践中的概念误用与路径混淆
·[沈昕 黄琳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三河羽毛扇的保护与传承·[冉小芳 左红卫 王耀萱 龚光平]乡村振兴视阈下剑河苗族剪纸的传承发展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