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1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1年会专区

[姜晶晶]“吉昌花饽饽”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作者:姜晶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1-06 | 点击数:1041
 

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年会论文•

 
“吉昌花饽饽”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姜晶晶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
摘 要:“吉昌花饽饽”以面粉、鸡蛋、花生油为主要原料。工序繁琐,从调面、塑形、配色、蒸制有着一套严格的工艺。它独特的发面引子使得口感劲道,味道甜美。严谨独特的技艺使得“吉昌花饽饽”独树一帜。“吉昌花饽饽”的制作技艺对民间艺人个体的依赖性大,因此必须让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聚焦到这门传统技艺之中,从而使这一技艺得到良好的传承及发展,达到以生产促保护的目的。“吉昌花饽饽”技艺立足非遗传承根基、精准对应市场需求、依托人才队伍建设,使这一门传统技艺得到了比较有效的生产性保护。但“吉昌花饽饽”技艺在传承过程中亦面临诸多问题:尚未形成专门的传承队伍;缺乏有效的传承体系;多形式的记录和传承不足等。这就需要理清其传承发展的历史,了解其现有的生产性保护现状,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性保护计划。
关键词:吉昌花饽饽技艺;生产性保护;传承;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
下一条: ·[蒋亭亭]梁山水浒人物传说传承与传播的影响因素探析
   相关链接
·[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马桂纯]苏绣艺术的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研究
·[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
·[杜薇 杜双双]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刘晓春 冷剑波]“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潘文焰 仲富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钱永平]论非遗生产性保护与包容性经济发展的结合之路
·[刘德龙 张兴宇 袁大伟]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
·[蔡郎与]文创视野下的“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许雁]“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壮族“霜降节”为例
·[季中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手工文化建设·[徐赣丽]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回归生活还是走向艺术
·[钱永平 李波]文化产业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的晋中经验·[刘思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