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熊威] 从“认奘不认坟”到“认奘又认坟”:德昂族丧葬文化变迁研究
  作者:熊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9-02 | 点击数:11651
 

       [摘要]在德昂族丧葬文化传统中,奘房和坟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受南传佛教影响,德昂族形成了“认奘不认坟”的丧葬文化传统。但是近10年来,德昂族的丧葬文化发生剧烈变化,逐渐形成“认奘又认坟”的丧葬文化传统。在此过程中,德昂族主动借鉴主流政治话语及发掘本民族孝文化传统,赋予丧葬文化变迁以合理性,进而完成丧葬文化再生产,呈现出文化自觉的特征。

  [关键词]奘房;坟地;德昂族;丧葬文化变迁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在德昂族地区做田野调查期间,有两场葬礼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场葬礼发生在2016年1月,当时是笔者第一次进入出冬瓜老寨做调查,碰到一个较为特殊的案例。出冬瓜老寨的一名年轻警察在抓捕毒犯过程中牺牲。为了表示慰问,当地公安机关捐献给村寨一笔钱,用于新修奘房。村寨认为通过修建奘房的方式可以帮助死者积累功德。同时,公安机关给死者修建了墓地,春节和清明节的时候都会来墓地祭拜。但是,德昂族丧葬习俗中有不立坟山的传统,很多德昂族群众不知道如何“正确”祭拜死者,于是只能跟周围的汉族和傣族请教祭拜方法。第二场葬礼发生在2016年10月,当时村寨内的一场葬礼引起很多争议。死者的儿子是村寨里的经济精英,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他请了一位汉族风水先生卜卦,并听从风水先生的建议,在第4天给他父亲下葬。虽然德昂族葬礼持续7天,但是一般在第3天就要下葬。当地天气炎热,等到第4天的时候,尸体已经腐化,一路上气味十分难闻。村寨很多人认为,死者的儿子为了炫耀自己有钱,请汉族风水先生,修建豪华墓地,都不符合德昂族风俗习惯,因此都认为他父亲死后的功德不好。从这两次葬礼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增多,德昂族地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处于转型过程之中,呈现在德昂族丧葬文化领域,则是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丧葬文化并存,多种丧葬理念在此碰撞和交融,深刻影响到德昂族生死观念、人生礼仪和文化传统。

  丧葬文化是透视社会结构和文化图示的切口,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区域社会地方性和心理文化一致性,人类学、民俗学和宗教学等学科历来重视丧葬文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嬗变,丧葬习俗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来汉族农村殡葬改革以及葬礼中的面子竞争现象,更是成为理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切口。但是,目前关于丧葬仪式的主流研究范式、理论和视角都是来自于汉人社会,对少数民族丧葬文化传统关注不够,忽略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问题。有学者意识到中西方丧葬文化的差异,提出重新寻找解释中国丧葬仪式情感表达的路径,将中国丧葬仪式再问题化,其中一项再问题化的方式是从少数民族丧葬文化出发,寻找中国内部生死观的多样性。因此,研究少数民族丧葬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汉人丧葬文化研究取向的补充和完善,而且也是我们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切入点。

  正如上文德昂族经验材料所呈现的一样,伴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少数民族地区丧葬文化的结构、形式与逻辑发生巨大变化。张宁对西双版纳僾尼人丧葬文化变迁进行研究,发现随着生计手段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政策的引导、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生理想的重新定位,传统丧葬文化传统发生变迁,新时代形成的丧葬观念既融合本民族传统丧葬文化,也吸收了外来丧葬文化因子。巫达指出当代彝族丧葬文化体现出现代和传统杂糅的特征,但是其内核并没有改变,呈现出变异中的延续状态。当然,丧葬文化传统变迁一直贯穿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比如和丽东在对纳西族丧葬方式梳理中指出,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纳西族丧葬方式经历了“弃尸”、火葬、土葬以及火化土葬等不同阶段。

  现在,学术界在探讨少数民族丧葬文化变迁,大多还是沿着人类学既有的文化延续论和文化断裂论视角,在此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深化。在此学术脉络下,学者们大多是采取一种由外而内的解释路径,习惯性将丧葬文化变迁还原到政治经济结构与社会文化体系的变化,从宏观层面来解释丧葬文化变迁现象,而对当地人在丧葬文化变迁过程中的经验、情感与逻辑关注不足,忽略了当地人是如何理解和阐释丧葬文化变迁实践。

  在笔者看来,我们应该超越简单的文化延续论和文化断裂论,而是着力发掘丧葬文化变迁中的地方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问题。正如萨林斯所强调的,文化断裂与文化延续要放在历史—结构的框架内理解和探讨,需要发掘其背后的结构过程。同时,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提醒我们,文化处于不断地再生产过程中,文化的发展变迁与文化再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以一种动态的视角来看文化变迁瑏瑠。因此,研究丧葬文化变迁必须深入到当地人日常生活之中,着力发掘文化持有者在丧葬文化变迁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看到其主体性、能动性和实践性,探究当地人是如何在多种丧葬传统中抉择并重构现有的丧葬文化传统,进而理解丧葬文化变迁的经验、情感与逻辑。

  德昂族是生活在中国西南边境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属于云南7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德昂族是一个典型的跨境民族,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境内的德昂族有20556人,而东南亚地区德昂族人口有100多万。就中国境内德昂族聚居区域来说,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主要分布在德宏、保山和临沧等地区。笔者的田野点是三台山德昂族自治乡出冬瓜村老寨,用当地人的话是“一个纯德昂族寨子”。出冬瓜老寨隶属于出冬瓜行政村,包含行政村的一至三小组,共计145户653人,农业生产以种植甘蔗、坚果、茶叶、水稻为主。由于出冬瓜老寨民族传统保留较好,又距离芒市市区以及320国道较近,近些年来在政府扶持下,大力发展民俗旅游,成为远近闻名的德昂族村寨。从2016年开始,笔者多次到出冬瓜老寨调研,累计田野调查时间5个多月。

  本文以德昂族丧葬文化变迁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德昂族文化的地方性和民族性,从田野调查出发,深入探讨德昂族丧葬文化从“认奘不认坟”到“认奘又认坟”的变迁过程,以及德昂族如何理解、实践和诠释其丧葬文化变迁,进而发掘其主体性和实践性,探究德昂族丧葬文化变迁中的文化再生产问题。

  二、“认奘不认坟”

  德昂族信仰南传佛教,每个村寨中都有一座奘房。奘房位于村寨最高处,不仅是村寨宗教活动中心,而且也影响到村寨生活的方方面面。德昂族丧葬文化以奘房为中心,形成了“认奘不认坟”的传统。按照德昂族传统丧葬习俗,葬礼一般持续7天,死者在第3天下葬,其他时间准备最后一天去奘房拜佛的物品。在葬礼结束后,他们不会给亡者起坟立碑,也不会去亡者的坟地祭拜,只是坟堆会稍微起高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堆慢慢风化,直至最后消失,成为与其他土地没有差别的耕地。但是,他们并不是就此隔断与死者的联系,而是通过奘房来与死者建立联系,所有的仪式环节都在奘房,奘房成为沟通生者与死者的神圣空间,而坟地与其他世俗空间没有差异,这也就是德昂族丧葬习俗中的“认奘不认坟”传统。

  关于“认奘不认坟”的来源,笔者的关键报道人讲述了一则故事:“我们这里以前有一个人家特别有钱,在我们这里是最富有的,夫妻两个年龄很大了,只有一个儿子,特别喜欢他。后来有一天儿子得病死了,两个老人很伤心,每天都吃不下饭,就是想他们的儿子。他们年龄大了嘛,也不可能再生了,后来就给儿子修了一个特别大的房子,跟活人住的一样。活人有什么就给他什么,活人用什么就给他用什么,反正意思就是你在这边和那边一样,不要愁没有东西用。他们家有钱嘛,家里还有仆人,就要仆人每天给他儿子送饭送菜,家里吃什么就给他送什么。一直这么送嘛,仆人也很好,天天到时间了就去送,就这样送了三个月。我们这里分干季和雨季,到了雨季水很多,经常流着就成河了。有一天仆人去送饭的时候,坟墓前面是一条大河,他怎么都过不去。这个时候有个佛爷路过,仆人就把饭给佛爷吃了。就在这天晚上,两个老人同时做梦,说他们儿子在梦里跟他们说:‘爹妈啊,你们平时都不给我送饭,我很饿,今天你们终于给我送饭了,做得很好吃。’第二天早上起来后,两个老人都说自己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两个都说了之后,发现做的梦一模一样。他们就把仆人找过来,问是怎么回事,仆人就跟他们一五一十都说了。后来他们去坟墓那里看,发现前面三个月的饭菜都堆在坟墓旁边,都发臭了。他们才知道这是佛爷显灵。从这以后,我们这里就不上坟了,祭拜祖先、祭拜老人都去奘房,要供什么也都送去奘房。”

  此传说在当地流传很广,笔者在出冬瓜老寨做田野期间,很多报道人都讲述过此故事。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前德昂族也有献坟的习俗,后来才慢慢变成“认奘不认坟”,其中核心情节是佛祖显灵。可见,南传佛教深刻影响到德昂族丧葬文化传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何志强】

上一条: ·[毕雪飞]七夕的礼、俗与礼俗互动
下一条: ·[段友文]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建构与乡村价值发现
   相关链接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覃跃鑫]德昂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情况分析
·[才晶]豫东地区睢阳区胡勋“做坟”习俗与村落内部人际关系·[陈瑞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民间文学的变迁
·[李全敏]礼物馈赠与关系建构:德昂族社会中的茶叶·[高志明]寻访德昂族口传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
·德昂语《德昂古歌──达格达楞格莱标》出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