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9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9年会专区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以凤翔泥塑为例
  作者:仵军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20 | 点击数:3727
 

 

中国民俗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
 
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以凤翔泥塑为例
仵军智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传统技艺类“非遗”产品原有的推广环境与营销路径已经发生改变,保守的传承保护模式已很难持存,只有将其放在生产性环境下,激发出传承人的内生动力,将传统技艺与资源转化为与当下民众日常生活内容密切相关的文化需求,才可能实现传统技艺类“非遗”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凤翔泥塑经过几代艺人的传承与创新,尤其是新生代艺人,他们在尊重传统技艺“原汁原味”基础上,立足挖掘消费“痛点”,进行创新产品开发,在“互联网+”思维指引下,将传统营销模式与O2O模式相结合,注重品牌构建与传播,探索出传统技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传统技艺类“非遗”;凤翔泥塑;生产性保护;市场开拓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吴裕成]运河造神·航海敕封·盐业崇奉
下一条: ·[伍华娟]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化定位
   相关链接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马桂纯]苏绣艺术的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研究·[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姜晶晶]“吉昌花饽饽”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杜薇 杜双双]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孟凡行]手工艺共同体的理论、意义及问题 ·[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刘晓春 冷剑波]“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潘文焰 仲富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钱永平]论非遗生产性保护与包容性经济发展的结合之路
·[刘德龙 张兴宇 袁大伟]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
·[蔡郎与]文创视野下的“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许雁]“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壮族“霜降节”为例
·[季中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手工文化建设·[徐赣丽]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回归生活还是走向艺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